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走進内鄉縣衙

走進内鄉縣衙

時間:2024-10-31 01:05:54

伴随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竣工,清爽甘冽的丹江水即将進入北京。南陽市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源頭,首都博物館承辦在該工程中出土的南陽文物特展時,首都乃至全國人民進一步加深了對南陽悠久深厚文化内涵的認識,尤其是在京工作的南陽人,更是為故鄉而驕傲自豪。一談起南陽,似乎總是有講不完的話題。訪談中,有一個話題總是呈現,那就是内鄉縣衙。年過八旬的原新華社副社長馮健先生深情地沉浸在對内鄉縣衙的回憶之中,趙承業将軍情不自禁地說:“北有故宮,南有縣衙。”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動,決定和朋友一起去探訪這個聞名的“天下一衙”。

文·圖/王曉傑

12

3

41内鄉縣街全景圖。

2夜色中的大堂。

3屏門匾額。

4脊獸剪影。

走向目的地

我們匆匆從北京出發,第一站直指南陽市。

南陽古稱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南陽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一個地域文化積澱深厚的地區,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曆史文化名城。

車駛進市區的時候,望着那碧波蕩漾的白河水、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與往來行走的人群,我的心中充滿了敬仰與驚奇。曆史、傳說與幻想使我忘記了身邊的友人,獨自默默地望着窗外和那無盡的天空。

在南陽市作短暫停留之後,我們便迫不及待地趕往目的地。内鄉縣位于南陽盆地西緣,東接鎮平,南連鄧州,西鄰淅川、西峽,北依嵩縣、南召。地形呈南北條狀,南北長85公裡,東西寬54公裡,總面積2465平方公裡,總人口70萬人,不過是一個中等規模的縣級行政區域。但是内鄉曆史悠久,縣名源于秦代析縣。據舊志記載,西魏改析縣為中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避文帝父楊忠的諱,改稱内鄉。内鄉文化藝術繁榮,自然人文景觀頗豐。不僅有聞名中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内鄉縣衙,舉世矚目的面積達300平方公裡的恐龍蛋化石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寶天曼自然保護區,還有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内鄉宛梆。這裡是範蠡的故鄉,明代政治家柴升、詩人李衮、清代理學家王檢心,辛亥革命時期中國同盟會會員劉炳寰、劉泗方,著名農學家陳鳳桐,著名農民小麥育種專家全國勞模龔文生出生地,大詩人李白、王維、白居易、孟浩然、錢起、元好問曾揮毫于此。他們的光輝事迹,在當地流傳,成為當地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楷模。

45分鐘後,車下高速,開始進入内鄉縣城,車沿着素有内鄉母親河的湍河行駛。雖然已是寒冬,清澈的河水仍然唱着歡歌,不時有一兩條調皮的魚兒躍出水面,似乎在擁抱暖暖的陽光;兩岸垂柳依依,風景如畫。萬裡晴空下,遠處蜿蜒起伏的伏牛山清晰可見。這裡曾是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自行車載重賽賽場,如今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三三兩兩的百姓談笑風生,喜形于色。蔚藍的天空,嘩嘩流淌的溪水,舒緩的生活節奏,這對于一個慣于都市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享受。

見證了數百年滄桑的内鄉縣衙

進入縣城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内鄉縣衙的大門。大門為三間青磚碧瓦房,古樸素潔,門前一對漢白玉石獅子,腳撫幼獅,目光中充滿憐憫之情。明間匾額上書“内鄉縣署”四個大字,抱柱楹聯為:“治菊潭一柱擎天頭勢重,愛郦民十年踏地腳根牢。”内鄉縣古稱菊潭、郦都。對聯意思是縣令上受皇命,下系百姓,如一柱擎天,責任重大,必須腳踏實地幹上十年八載,不可隻追求短效“政績”,隻是把任職當作今後仕途的一個跳闆。從講解員小呂那裡得知,這副對聯是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主持修建内鄉縣衙的知縣章炳焘所镌刻。自清鹹豐七年(1857年)撚軍攻打内鄉之後,35年間内鄉縣經曆了22位縣令,而章炳焘在内鄉卻曆任9年,境内太平無事,看來章縣令是一位言行合一的勤政愛民的好父母官,這副對聯正是他本人的座右銘。小呂介紹,内鄉縣衙曆經元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曆史,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建築。内鄉縣衙1984年被批準為全國第一家衙門博物館,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縣級官署衙門,有“天下第一衙”之稱。内鄉縣衙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多樣性”十家博物館之一、國家AAAA旅遊景區、全國自駕車旅遊品牌百強景區、河南省十大文明風景旅遊區、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等。

小呂介紹内鄉縣衙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縣衙時,我就迫不及待地問,這是為什麼?她說,中華民國時期,内鄉縣衙為縣治所。1949年後,縣政府、各局委在此辦公。“文化大革命”期間,“革委會”在此辦公。這裡一直為縣政府和重要職能部門辦公場所,所以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原來,這素雅古老的縣衙一度是當地政治場域的核心,那凝固的磚石、樸拙的地面、藍天下的獸脊,竟然見證了數百年的滄桑巨變。

走進縣衙大門,巧遇内鄉縣衙老館長李茗公。他說,内鄉縣衙自1984年對外開放以來,受到了衆多黨政領導、專家學者和中外遊客的高度贊揚,以其唯一性、獨特性、完整性、藝術性、文化性等特點被稱為“曆史活标本”。縣衙占地47000平方米,計有院落18座,房舍280餘間,珍存文物近千件,其建築和文物遺存,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我國皇權社會基層政權運作模式和官吏的生活起居,是研究皇權社會一座珍貴的“文史資料庫”,被稱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曆史标本”。内鄉縣衙是我國衙署文化研究的發祥地,由全國衆多知名曆史學家、古建專家和高校教授參加的三屆全國衙署文化研讨會,目前有百餘篇論文,十幾部學術專著研究内鄉縣衙,它已經成為我國衙署文化的研究中心。目前近6000平方米、60個陳展單體的陳列展覽及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再現了古代官署衙門的赫赫威嚴與曆史情景。内鄉縣衙的建築與《明史》、《清會典》所載的“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後邸、監獄居南”的建築規制完全一緻,其大堂、二堂、三堂分别比附北京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而建,貫穿了我國古代皇權社會的禮制思想和中庸之道,同時又受其地理位置和其主持營建者、工部下派官員浙江人章炳焘的影響,融長江南北的建築風格于一體,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築藝術。行走中,我打量着眼前的建築,琢磨着它的布局,腦海中不時閃現出故宮的形象,真正領悟到了故宮研究專家所說的“北有北京故宮,南有内鄉縣衙”、“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内鄉”的蘊含。

我們邊走邊看邊聽講解,注意到各個主體建築物前,都懸挂着一副立意深刻的楹聯。老館長李茗公注意到了這一點,一下子來了勁頭。據他介紹,縣衙共有35副楹聯。這些楹聯意蘊深遠,折射出了古代政治、官吏作風和世态民情,展現着“一座内鄉衙,半部官文化”的藝術魅力。楹聯主要強調為官要勤政為民、廉潔務實、公正執法三個方面。如縣衙大堂楹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西花廳楹聯:“忙裡有餘閑,登山臨水觞詠;身外無長物,布衣蔬食琴書。”東賬房楹聯:“廉不言貪,勤不言苦;尊其所聞,行其所知。”西賬房楹聯:“一絲一粟,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縣丞衙大門上的楹聯:“寬一分,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錢。”二堂楹聯:“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唯重,罰疑唯輕。”夫子院楹聯:“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這些楹聯曾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尤其是三省堂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更是一副流傳廣泛的名聯。據考證,這是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鄉知縣高以永撰寫的。1994年10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視察縣衙後,在縣衙書錄了這副楹聯。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1995年6月8日在視察内鄉縣衙時,對三省堂前的這副楹聯贊不絕口,特别是3年後他在黃山巧遇南陽師院學生,又吟誦了這副楹聯。此聯之所以受到中央領導的稱贊,首先是因為它比較準确辯證地表述了官與民關系。民是官的衣食父母,官是民中一員,所以為官者絕不能欺壓百姓。

内鄉縣衙的楹聯已成為内鄉縣衙一道亮麗的風景,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包蘊了社會對執政者的官德渴求。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官風決定民風,官風正,民風淳,官德好,百姓就會起而仿效。正如孔子對季康子所說:“子欲善,而民善矣。”反之,官吏失德腐敗,國家就會走向衰落,及至崩潰。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荷澤考察座談,給市、縣委書記念了三省堂前的這副楹聯。

在内鄉縣衙的每個展室。我們看到内鄉縣衙不斷挖掘衙門文化内涵,圍繞官德教育先後推出了《胥吏衙衙役文化展》《古代十大清官展》《古代官箴廉政走廊》《古衙奇案展》《古代知縣展》《古代廉政文化展》《古代廉政典故展》《知縣六大職能展》《内鄉縣令元好問展覽》《内鄉縣衙章炳焘展覽》《内鄉知縣高以永展覽》《中國古代賦稅文化展》《中國楹聯文化展》等。這些展覽使我們真正體會到“一座内鄉衙,半部官文化”,體會到了古代官文化的博大精深。

1

23

41三省堂。

2儀門前院甬道。

3夫子院。

4古裝民俗活動表演。

民俗中的内鄉縣衙

我們來到了縣衙戲曲茶社,這裡是内鄉宛梆展演的地方,一群人正在排練節目。小呂介紹,近幾年來按照“讓曆史活過來,讓文化動起來”的理念,不斷挖掘官德文化内涵,聘請專業人員編寫劇本,聘請專業人員排練,先後推出了《三院禁約碑》《知縣審案》《宣講聖谕》《正月十六看知縣太太》等二十餘個大型節目表演,使廣大黨員幹部在寓教于樂中,受到官德教育熏陶。因為要過春節了,員工正在排練《知縣過年》節目,再現舊時知縣過年情景。

李茗公說,封建社會裡縣官過大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除了要按民間習俗做好以外,還要組織好封印開印、訪貧問苦、扶犁親耕、鞭打春牛、祭祀神靈、衙門鬧年、看縣官太太等重大活動。封印和開印都要在大堂舉行儀式,這樣一方面是以示印信管理的嚴肅性和使用印信的公開性,另一方面也是向百姓宣布在封印期内停辦公務。縣官在封印後,大都要帶人到民間訪貧問苦,體察民情。金代大詩人元好問在内鄉任縣令時,有一年大年三十,他帶人到民間微服私訪,當行至内鄉縣三裡橋時,見一家農戶門上貼着一副對聯,上聯是:“是親戚,是朋友,助我過年”。下聯是:“是冤家,是對頭,登門要錢”。橫批:“白進紅出”。門前一男子持刀而立,屋内一婦女嗚嗚直哭。元好問進入屋内細心詢問,知道該夫妻因父母染病久治不愈,家裡債台高築,年關将至,讨賬的登門不絕,無奈之中出此下策。元好問立即贈紋銀十兩。

在縣一級,每年立春前一天,縣官也要身着官服,率衆官員及群衆組織的迎春隊伍,随員高舉“春”字牌,浩浩蕩蕩祭拜春牛和芒神。祭拜完畢,縣官在附近田裡扶犁親耕一至二垅地,其意為代禦親耕,以祈豐年,然後迎春隊伍将春牛、芒神擡至縣衙大堂前“迎春池”旁供奉,待來日在此“鞭春”。縣官耕地選用的耕牛戶主和所選的親耕田地,當年還可以享受免除賦稅待遇。每年立春之日,縣衙大門、儀門敞開,對全縣百姓開放,大堂前設香案,擺祭品,百姓手執彩旗、敲鑼打鼓聚集而來。儀式開始後,縣官率官民面北而跪,祭祀春牛芒神。祭祀完畢後,縣官三擊鼓,衆官吏執彩杖繞牛三圈,禮房胥吏高唱:“鞭春(打春)!”縣官将春牛擊破,牛肚内事先填滿的五谷、幹果、紅棗、核桃等食物紛紛落地,衆官及百姓歡呼搶食,以期新的一年五谷豐登、吉年有餘。随後官民齊出縣衙開始遊街鬧春,鼓樂獅子、高跷旱船、舞龍、唢呐等民間文藝活動盡興表演,官民同樂、熱鬧非凡,到處洋溢着吉慶歡快的氣氛,将打春活動推向高潮。

據有關資料表明,打春牛活動始于漢代,曆代相沿至今。每年的大年初一縣官要親自到雙祠院祭祀,縣官親自祭祀一方面是保佑本縣内平安、老百姓豐收;另一方面是保佑自己要飛黃騰達。每年大年初一這天縣衙内禮房胥吏要組織民間文藝隊來縣城内鬧節。屆時,縣衙大門、儀門敞開,百姓可以自由進出。鼓樂、獅子、高跷、旱船、舞龍、唢呐等民間文藝隊都可來縣衙門盡興表演,以示給縣官拜年。每值此刻,縣官必偕夫人及僚屬站立大堂月台之上,拱手向老百姓拜年,台上台下互緻問候,笑聲不斷,春意融融。正月十六日這天,人們都要外出盡興遊玩,觀看耍獅子、劃旱船、騎竹馬等民間遊藝,在衙門内還伴随着一種有趣的活動,叫做“正月十六看縣官太太”。屆時,衙門内張燈結彩,大門、儀門敞開,所有婦女和孩子可自由進入縣衙三堂院内看縣官太太。縣官及其夫人一大早就坐在三堂前檐下和鄉民見面,丫環、仆人還把花生、紅棗、核桃等幹果大把大把地散給人們,圍觀的婦女兒童你争我搶,非常熱鬧。細心的人們還要近前窺視縣官太太的腳是不是“三寸金蓮”。這也是縣官太太最榮幸、最開心的一天。“妻以夫貴”在這一天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此外,這還是“親民之官”聯絡百姓的一種舉動。

内鄉的小吃

時近中午,我們走進了縣衙門口的一家農家飯店。店老闆給我們介紹了内鄉的特色小吃。他說,内鄉的小吃有酸菜面條、油旋馍、火燒馍、羊肉湯等。我們選擇了酸菜面條,有經驗的店老闆一眼就看出我們是初來乍到,便熱情地給我們介紹起了當地的酸菜。“南陽往西來,家家有酸菜。”内鄉酸菜不同于四川泡菜,其做法獨特,味道獨特,久吃不厭。奇怪的是,内鄉酸菜一旦離開當地水土,就再也不會有酸味,真是咄咄怪事,或許是上天的眷戀過度傾斜。到内鄉做客,如果不吃上一頓好酸菜,那可真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一上午的參觀雖然時間短暫,但使我們體會到了内鄉縣衙何以聞名天下的原因。作為南陽這塊沃土上的一個成員,内鄉縣衙已經成為中原大地上新崛起的旅遊勝地,每年有120多萬人次的中外遊客來觀光遊覽。内鄉縣衙已成為世界了解内鄉、内鄉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橋梁,南陽市衆多璀璨輝煌的文化名片中的一個閃光點。

11内鄉縣衙俯瞰圖。

2戒石坊後是大堂。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