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塗魚,又叫跳跳魚,是生活在灘塗上的一種小魚。它形似泥鳅,長約十厘米,綴滿斑點的表皮,看上去像穿了一件花衣。都說魚兒離不開水,但彈塗魚卻是個另類,它既能在海裡遊,也能在地上跳,是魚族中名副其實的“海軍陸戰隊員”。而且它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觑,一旦發起飙來,尾巴一甩,連持有大螯的招潮蟹都不是它的對手。
退潮後的灘塗,是彈塗魚的樂園。它們在泥水裡相互追逐玩耍,看到有好吃的,就張開大嘴一口吞下。不過,别看彈塗魚鼓着大眼,一副呆萌的樣子,一有風吹草動,它們會瞬間鑽進附近的泥洞裡,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對以海為生的漁民來說,再狡猾的彈塗魚,也有捕捉它們的辦法。我曾在海邊見過有人甩竿釣魚,瞄準五六米外的彈塗魚,把三爪釣鈎“嗖”地抛過去,再往回一拉,一條彈塗魚就手到擒來。不過這種方法技術性較強,還容易使魚非死即傷。朋友小夏從小在海邊長大,他的竹筒捕魚法非常有趣:把一端封口的小竹筒插在彈塗魚出沒的泥洞旁,等它們出來覓食時,駕駛趕海用的木制“泥馬”快速驅趕。彈塗魚受驚後慌不擇路,一頭鑽進小竹筒裡就再也出不來了。彈塗魚生命力很強,捉來後用海水暫養,可以存活很長時間。
和其他海鮮相比,彈塗魚黑不溜秋的顔值實在是不高,許多初次見到它的人,常将其與泥鳅混為一談。其實在海邊人眼裡,彈塗魚是種非常美味的小海鮮,它肉質細膩,鮮嫩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漁家媳婦産後奶水少,或孩子夜裡盜汗、尿床等,一般不去醫院,吃幾次彈塗魚就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因此許多人将其視為“海中人參”。
彈塗魚烹調方法衆多,常見的有紅燒、椒鹽、炖蛋等。在浙東沿海地區,有道名菜叫“禦膳白玉羹”,俗稱“彈塗鑽豆腐”。此菜做法簡單,來頭卻不小。相傳南宋末年,皇帝趙昺和群臣被元兵追殺,逃到甯波某海島時,因饑寒交加,隻好向當地漁民讨口飯吃。由于連年戰亂,田園荒蕪,主人拿不出糧食招待客人。情急之下,隻好将剛捉來的彈塗魚連同街上買來的豆腐一起放在冷水鍋裡燒煮。水溫漸漸升高,彈塗魚遇熱都往豆腐裡鑽。待燒熟後,主人掀開鍋蓋卻不見魚的蹤影,唯有潔白的豆腐漂在清湯中間。主人誤以為魚兒逃走,直到進餐時,才發現魚都鑽到了豆腐塊裡。趙昺吃後覺得此菜鮮美異常,便賜名“禦膳白玉羹”。
除了熱食,彈塗魚也宜冷吃。将蒸煮後的彈塗魚冷凍一下,待其肉聚膠凝,魚湯一體,吃肉如吃凍,吃凍如吃肉,清爽甘冽,别具風味。如果彈塗魚捉得多了,一時吃不完,聰明的海邊人還會将其做成魚幹。
傳統彈塗魚幹制作,先要将魚用細竹條串起來,再放到麥稈上熏制,這樣不僅便于儲藏,吃起來還有股麥稈的清香。台州有句諺語叫“一根彈塗熬壇菜”。彈塗魚幹可用于炒、炖、煮、蒸、煎,也可直接拿來食用。我曾經在朋友家,吃過味道絕佳的彈塗魚幹冬瓜湯。那天同事用十多條彈塗魚幹,足足熬了一大鍋湯。那奶白色的濃湯,既有冬瓜的清香,又有魚幹的鮮美,讓我一喝就停不下來。
閱賞欄目繪圖鄒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