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鼻煙壺裡的人文密碼

鼻煙壺裡的人文密碼

時間:2024-10-31 12:44:16

鼻煙壺,從實用性的角度講,它早已成為了古董,成為了曆史。鼻煙壺,顧名思義,就是裝鼻煙的壺。可鼻煙是什麼,什麼模樣,幹什麼用的,怎麼用,别說年輕人,就是大多已六七十歲的老人也說不清楚,沒見過,更甭說用了。可鼻煙壺的生産卻至今沒有停止過,小手工作坊生産的有,規模比較大的工廠生産的也有。原因是這種玩意兒有市場,有人欣賞,有人收藏。實用和欣賞價值已經分離,沒有了過往的實用價值,欣賞和收藏價值卻一直不衰,讓人驚奇,也讓人思索。我想,這種現象裡一定有一個挺耐人尋味的人文密碼待我們去解讀。

文·圖/楊乃運

1這可是内畫壺喲。

2京派内畫壺。神奇的一滴水

有人說,中國的文物,龐雜,浩瀚,如汪洋大海,而鼻煙壺隻是這文物之海裡的一滴水,而這滴水,卻不是平凡的一滴水,它是絢爛神奇的一滴水。這話并不過分。

我想講震寰閣文物商店裡發生的一個故事。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末發生的事。那天店裡進來一位老者,穿着打扮和氣質一看就是海外華僑。他進來的時候店裡沒有别人,隻有一位年輕的女員工。她主動和老華僑打了招呼,熱情地問他需要點什麼。當年的琉璃廠文化街有一種怪現象,常逛琉璃廠對琉璃廠很熟悉的老客普遍的心理狀态是碰到熱情的、會講英文的避着走,特别是有點“顔值”的,覺得她們就相當于騙子。而進到店裡,員工不管男女,一個個冷冰冰面孔對你的,這店一定是國營的,由國家開的。作為文物店,這樣的店反而讓人踏實,商品不做假,有信譽保證。這位海外來的老華僑是奔國營文物商店來的,一個有“顔值”的年輕姑娘的主動熱情讓他犯了疑,發了怵:這是國營文物店嗎?“店裡有老先生嗎?”熱情女服務員的年輕也讓老華僑心裡打鼓,他需要經驗和眼力,在文物交易上,他和年輕的沒有對話和交流的基礎。

“有老師傅,但現在不在店裡,有事出去了,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她感受到了他的鄙夷不屑,但熱情不減,希望能為他做點什麼。老華僑無奈,又不甘心,就有點想要考考她的意思,拿出了自帶的一個物件,遞給她看,她拿手裡,看了一眼,便說這是嘉道的,如何如何。說的都是專業行家術語,老華僑立即愣怔了,看她的眼神變成了很是意外很是驚詫的眼神。老華僑是來從文物雜項裡選玩意兒的,姑娘負責的櫃台恰是文物雜項。行家對行家,沒什麼可說的了,他在她的建議下買了幾樣自己看着也稱心的東西,并自此成了這兒的常客。

年輕女店員所說的嘉道的正是鼻煙壺。當年聽這個故事時,嘉道一詞我并沒有聽懂,也沒好意思問,後來才知道是說的年代:嘉慶年間、道光年間。這是斷代。斷代憑的是眼力,而眼力裡包含的東西就太多了,知識是必須有的,而斷代的知識又不是單純從書本上就能學來的,所涉的知識面本來就寬,就龐雜,各個時代的特征都要能掌握,料上的特征、工藝上的特征、裝飾上的特征等等,其中還涉及皇家生産的,民間生産的,是否為仿品。理論上知道,實物上還要能準确辨别,若嘉慶年、道光年間仿制康熙、乾隆年間的,仿的水平很高,你斷為被仿的年代就肯定打眼了。斷的能力要有知識的支撐,更能在實際上掌握,那是經驗喂出來的,而含着知識經驗細微判斷能力的眼力還不能隻是局限于一個文物品種,見什麼斷什麼,斷得在譜兒,腦子裡得裝多少東西?

任何文物,都是文物之海中的一滴水。每一滴這樣的水裡,都含着一個知識之海,文物發展足迹之海。鼻煙壺也一樣。

珍珠翡翠白玉湯似的傳說

從那時起,我關注起鼻煙壺,一經關注,我見的鼻煙壺就越來越多,認識的收藏界的朋友中有收藏鼻煙壺的,設計鼻煙壺的藝術家工作室和生産鼻煙壺的小作坊、工廠也去參觀過,賣鼻煙壺的工藝品店和櫃台就更甭說了。

說鼻煙壺還真得說說鼻煙。我曾經以為,鼻煙就是大煙,或形同于大煙,在毒品類,所以才會從日常生活中銷聲匿迹。研究過鼻煙曆史的卻告訴我,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翻閱了一些相關書籍,更知道了我的猜測是對鼻煙的大不敬,是把鼻煙往冤假錯案裡推。得虧自己是個小人物,說什麼都不占分量。

鼻煙就是普通的煙草制作出來的煙草産品。吸煙,出現過兩種方式,一種是用口吸,吞雲吐霧;一種是用鼻子聞。用口吸食的方式至今延續,用鼻聞的方式早已退出曆史舞台。随着全民禁煙運動的力度不斷加大,吸煙有害健康的清醒認知和對吸煙的自覺管控,吸煙也會成為曆史的,隻不過它的消亡比聞鼻煙悲壯,很難會像鼻煙那樣在文化上留下絢麗的足迹,不會如同聞鼻煙一樣在轉身中消亡留下華麗,以另一種文化形态繼續着生命之路供人們憑吊。

3内畫壺必然有透明性和半透明性。

4對鼻煙壺來說,料很重要。煙草在我國的曆史并不長,普遍的說法是自明代萬曆年間才開始傳入。煙草是15世紀的歐洲探險家在美洲大陸發現的,美洲土著人有吸煙的習俗,這些探險家們在擄奪美洲财富的同時也擄奪了美洲煙草和種植技術,吸煙的癖好也成了一種探險成果被帶回了歐洲,讓吸煙也成為歐洲人的習俗。

鼻煙的起源至少有兩三種說法,其中之一比較容易為大家認可的是歐洲探險家們第二次登上美洲大陸時又發現了美洲土著人不僅吸煙,也聞鼻煙,他們的探險活動經南非好望角進入太平洋後首先把煙草和聞鼻煙方式帶到了今菲律賓的呂宋島,又帶到了日本和朝鮮,之後分兩條途徑傳入了中國,一條途徑是經朝鮮入我國東北,種植下的煙草後來被稱為關東煙;一條途徑是經呂宋島進入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還有一種鼻煙産生的傳說比較民間,有點“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味道。說在16世紀中葉的時候,有個歐洲的煙草商人,煙草沒能及時賣出去,在庫裡積壓了,時間一長就開始發黴變味,這無異于眼睜睜看着自己傾家蕩産。黴變的煙草發散出一種特别的味道,這味道有點誘人,啇人的頭腦立即産生了隻有商人才有的靈感,他抓住了這味道,變腐爛之煙為神奇,推出了他的煙草珍珠翡翠白玉湯――鼻煙,改吸煙産品為聞煙味産品了,大肆推廣宣傳,還真就創造了市場奇迹。這創新的煙草加工産品和聞吸方式,讓喜愛煙草的人們都變成了逃難中快要餓死的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都忘不了這美味。它不用點燃,不會産生嗆人的煙霧,聞後的效果比吸食煙後的效果還好。

這個鼻煙起源的故事,也許是真實發生過的,也許是什麼人杜撰出來的。杜撰也是因為抓住了鼻煙的特點。它是煙草磨出來的摻了香料和藥材的細末,密封在蠟丸裡陳化好多年才拿出來用的東西。曾經,鼻煙的普及率極高,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在用,男人聞,女人也聞,高貴的女人聞,低賤的女人也聞,隻不過上下的檔次不一樣,煙草質量的優劣不一樣,配料不一樣,味道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拿破侖用的鼻煙,配的是鹽、蘇打、紅葡萄酒、奶油、糖漿、羅望子樹的果汁等等。我國,在清朝時,由于皇上的雅好與推崇,鼻煙已風靡全國,皇上、皇後、格格們用的鼻煙,對平民百姓來說那絕對是天價,一兩鼻煙,數十兩白銀,次的也要數兩白銀,窮家小戶無法望其項背,但也有适合自己經濟條件的鼻煙。就如同喝茶,你喝你的君山毛尖、大紅袍、西湖龍井,我喝我的高末。

1鼻煙壺以小見長。

2在古玩雜項裡,鼻煙壺也是很惹眼的。用和賞,怎樣漸成為兩股道上跑的車

鼻煙壺是非常有西方色彩的東西,它身上總也抹不盡的西方文化印痕,就是煙草和吸聞煙草習俗的西方傳入說的有力見證。

明萬曆十年(1582年),中國來了位意大利的傳教士,他叫利瑪窦。通常的說法是,他給中國帶來了西方的天文、曆法、地理、數學等科學知識,向中國人打開了一扇西方的文明之窗。一般的史料不會說到的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他兩次進京,向明神宗皇帝進獻了基督像、聖母像、聖經、十字架、自鳴鐘、《萬國輿圖》等物的同時還進獻了另一種東西——鼻煙。是基督聖物先打動了神宗皇帝還是鼻煙那玩意兒先打動了神宗皇帝,才使這位皇帝動了心對基督教網開一面的?裝着鼻煙的鼻煙壺使神宗皇帝愛不釋手了,那鼻煙壺是玻璃制作的,幾百年前對中國皇帝來說則絕對是稀罕物,他接納了利瑪窦,并對利瑪窦委以重任。由此西方人摸到了中國人的脾氣,想在中國辦事,打通路子,就用鼻煙壺裝着的鼻煙做敲門磚,玻璃鼻煙壺可以從皇帝到王公貴胄到大小官員通吃。

皇帝的喜愛和推崇,才使鼻煙在中國普及的吧?上行下效,以至從明萬曆年後,吸聞鼻煙漸漸成了一種時尚。

鼻煙壺作為鼻煙的盛裝器皿,經曆了國産化的進程。什麼都可以做鼻煙壺的,金子、銅、玉石、水晶、琥珀、瑪瑙、珊瑚、象牙、料器、瓷、木頭、竹子、果核……就地取材就是了。有了吸聞鼻煙的廣泛需求,鼻煙和鼻煙盛具也就必然成為社交聯誼的媒介,外國人給中國皇上進貢必不可少,國内人能夠巴結到皇上的,有資格巴結皇上的,鼻煙貢品隻能比外國人還要講究,還要入眼,還要拿得出手。皇上籠絡王公大臣,賞賜的鼻煙也不能糊弄,小官巴結大官,小民巴結官吏,同級别人的禮尚往來,需求和面子既然選擇了鼻煙和鼻煙壺就都要從鼻煙壺這種禮品上體現出來,那是身份、地位、實力、素養、品位的象征,禮品的包裝、材質的選用,工藝的确定,哪一層哪一面都要顧及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越是特色的越是别出心裁獨一無二的價值越高,心誠度也就顯得越強,面子也就體現得越足。中國是文明古國,又地大物博,物質和文化的基礎使得小小的鼻煙壺的創意空間無限之大,尤其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它最能給鼻煙壺這種小物件添輝加彩,任由靈思飛揚,雕刻燒造工藝、文學書法繪畫盡皆吸納融合,嫁接出新,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鼻煙壺兼具了實用和玩賞兩個方面,玩賞性在鼻煙壺的國産化進程中漸漸和實用性脫軌了,超越了西方,讓西方望塵莫及,以緻獨立成為一個新的文化品種,有着獨立的文化軌迹,獨立到鼻煙滅絕都沒有中斷鼻煙壺的生命曆程,反而更放異彩,這确實很讓人不可思議。

玩賞性居然讓鼻煙壺獨立成軍!中國人太好玩也太會玩了。玩鼻煙壺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兩個王朝算是全盛期吧!宮廷裡有專門的領導機構,有皇上的認真關注,動不動就禦批,欽此,還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賞罰措施,地方的創意設計和生産也十分活躍,出了不少名坊、名人、名作品。

隻是不知道鼻煙是怎麼消失的,消失得那麼徹底,消失得已失去了社會記憶,以緻沒有鼻煙壺幾乎就再也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過鼻煙了。

3-4内畫壺裡的創新産品。

‘5正在内畫鼻煙壺。

6鼻煙壺的内畫工。至今不衰的内畫壺

在鼻煙壺中,内畫壺在收藏界和文玩愛好者中是非常叫彩的一個品種,這是因為壺上的畫畫得非常不易的緣故吧。我見過的内畫壺,給我的印象是,它和外畫壺一樣,畫的題材廣泛得出奇,人物有,山水有,花鳥蟲魚有,書法有,外畫能取材的,它一樣都不缺,而且構圖可以和外畫一樣精細繁雜。帶有情節和場面的,不管來自神話、民間傳說、曆史、典故,它都能表現,題款、閑章、名章,畫裡該有的,它可以一樣不缺。而且承載這些的壺體,可以和外畫壺壺體一樣的小,壺口按比例就更小,内畫時,不可能從别的地方入筆,隻能從壺口入,在“寸天厘地”的小小空間中,畫出乾坤大世界,絕活啊!

不是親眼所見,你不可能會相信,以為那不過是說故事。太神奇了,不想驚歎叫絕都不可能。

可以想象得出,内畫壺問世時,鼻煙壺賞玩界的震驚度會有多麼高,對社會的影響力會有多麼大。據專家考證,内畫壺出世時,正是外畫鼻煙壺開始衰落的時期。作為藝術品的藝術被整體漠視而心不在焉的時候,就意味着粗制濫造開始大行其事了,也意味着從事這個行當的,很多人快沒有活路了。振興,必須獨辟蹊徑。

藝術的衰落應該和很多事情都有關,政治的經濟的倫理道德的,大概也跟追風潮中的貪念和堕性有關,投機取巧,急功近利,怎麼來錢快怎麼幹,殺雞取卵。也有一種情況,就是集體走不出慣性思維的魔圈,跳不出固有的框框,在傳統的承襲中很不自覺地被困縛住。都在努力,都在奮争,都在突破創新,都覺得有了成就,但最終卻發現,還是在舊巢裡跳舞。

内畫壺的出世看起來像一種偶然。傳說,清乾隆末年,有一個破落書生,貧困潦倒,又嗜鼻煙如命,沒錢再買,卻又戒不了,熬不住,就翻箱倒櫃把過去聞過鼻煙的鼻煙壺找出來,刮裡面的殘煙。玻璃鼻煙壺,一刮再刮,刮得鼻煙壺内全是亂七八糟的道道。一座廟裡的和尚看到了,大受啟發,靈感萌動,就找來新的玻璃鼻煙壺,有意識地往裡畫道子,畫圖畫。畫當然是帶了顔色的。開始可能畫什麼都畫不成,畫什麼不是什麼,不好畫,也粘不住,但畫成了畫卻是不容置疑的,留下來可能就是中國最早的抽象派、印象派作品。玻璃沾上彩就好看,就是畫呀!從玻璃鼻煙壺内壁上透過來可以看到的畫。

這個傳說未必真,但有它的合理性。靈感被偶然性的事件觸發,觸發的靈感卻是必然的所得。和尚是有心人。即便和尚隻是覺得這事兒好玩,但在壺裡内畫能成為藝術上的一大發現,一次破冰之旅,傳播開來,走向新潮,走向發展卻非必然莫屬。沒有這個傳說也當有類似的故事在。它把走下坡路甚至瀕死的行當激活了,重又新開了一條生命之路。

内畫壺的初始作品可能是粗糙的稚拙的,與未來,與今天的内畫藝術成就無可比拟,但有生命力的開創就是成就,這個行當裡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家、風格與流派、各流派脍炙人口的作品,必須的、基本的、形成藝術門類特征的那些問題的解決肯定是在初始階段。可能不是一兩個人完成的,可能完成的時間不算短,是艱難的探索過程,開創者的名字都已被湮埋。内畫鼻煙壺有這樣幾個特征,至今堅守:壺料必須是透明半透明的,除玻璃壺之外,相繼入選進入行列的也就水晶、茶晶、琥珀、半透明瑪瑙之類。内畫壺的筆與衆不同,一般的筆不好用,要精細、小巧、帶鈎,因為鼻煙壺的口小,壺膛相對比壺嘴大,内裡還有弧度,還有彎曲,筆要能蘸上色,要能伸進去,該畫的地方都能畫上。它是背畫藝術,是畫是寫都是反着來的,内反外才正。手工也算一項吧!壺可以用機器制作,畫,機器怎麼畫?内畫壺是朵藝術奇葩,它的路還能走多遠?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