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關西新圍 散落在民間的“皇宮”

關西新圍 散落在民間的“皇宮”

時間:2024-10-31 12:41:46

從江西省龍南縣東行約20公裡,有一個關西鎮。圩鎮旁邊,矗立着一座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巨大圍屋。它突兀于廣袤的田疇之間,優美的自然風物、悠久的曆史積澱同淳厚的客家文化渾然融為一體,這就是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的關西新圍。

文/朝顔圖/廖彩新

1關西新圍秋色。

2圍内的窗棂也雕刻得古典漂亮。

3關西新圍有“九棟十八廳”,此為其中一廳。圍屋按照清朝皇宮規格而建造,人稱“散落在民間的皇宮”。乍一聽到“皇宮”二字,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位做木頭生意起家的徐老四,膽兒也真夠大的,竟然在王朝統治時期——清嘉慶、道光年間建立起了一個偌大的屬于自己一家人的“王國”。所幸此人終身沒有做官,況贛南大地遠離京城,亦鄉風純樸,不易惹來眼熱之人牽扯是非,才得以有今日依然保存完好的關西新圍。引我參觀之人,乃徐老四之嫡傳後代——已退休的徐老師。他用夾雜着客家方言的普通話與我侃侃而談,眉宇間飛揚着對這位建圍先祖的崇敬,還有出身于這個家族的底氣和自豪。

穿堂入室,仿佛置身迷宮

徐老四何以築起一座耗資如此巨大的“宮殿”,還得從龍南楊村鎮的燕翼圍說起。徐老四本名徐名鈞,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四,故得老四之名。也怪了,老四這個小名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其辨識度遠遠高于他的大名。追溯起來,徐父也算一位有能耐的人了。此前,他便在關西建起了一座很是不錯的圍屋,也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老圍,隻是面積和氣勢都與新圍相距甚遠。後來,徐老四的姐姐嫁到燕翼圍去了,老四便常到姐姐家做客。在燕翼圍居住的日子,他時常對那幢雄偉高大的建築心向往之。年少輕狂的他,内心的夢想逐漸清晰明朗起來:建一個超越于燕翼圍的大圍屋,方顯男兒本色。

可是這個夢想的實現何其難也。徐老四立誓做生意賺錢,在姐夫賴世樟的資助下,精明肯幹的徐老四開始做起了木頭生意,他天生聰慧,生意竟漸漸做大,資本的積累也越來越多。曆經29年,耗資百萬銀兩,徐老四終于得償所願。從此,他在這座一手創建的“皇宮”裡,安逸地度過了晚年,并為贛南大地繁衍了一大批徐姓的客家後代。2001年7月,關西新圍和燕翼圍雙雙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也許是徐老四夢想裡所沒有出現過的。他怎麼會知道,那一個争強好勝的少年之誓,竟為他赢來了足以輝耀曆史的榮光呢。

賞關西新圍,不能繞開的是它的建築之美。整座圍屋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頗得風水學之精髓。圍屋整體呈“國”字形,方方正正。主體建築五組排列,對稱分置十八廳。站在圍屋的中軸線上,左右兩邊的面積、單元和構造完全對稱。圍屋内部,廊、牆、甬道相連,交通複雜,但序列分明。層層疊疊的院落,大大小小的天井,一進一進的廳堂,形成豐富的層次變化,構成多樣的私密性空間。

跟随在除老師身後穿堂入室,仿佛置身迷宮。如果沒人引領,我擔心我會迷失在這個徐家的“王宮”裡。而徐老師則如魚得水,他谙熟着其中的構造規律,也谙熟着每一條通道,每一間廂房。據說,他是幾年前才從圍屋搬到外面去住的。

圍屋的建築材料多為就地取材,彰顯着建築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牆腳以塊石壘砌而成,牢固結實,易于承重。外牆為夯土牆或泥磚,裡面摻進紙漿、黃糖、稻稈、糯米汁等,以增強其牽引力。屋架門窗以木材為主,屋頂的瓦片是窯泥燒制的,遮風擋雨、躲避陽光,而且散熱快,冬暖夏涼。與現代的建築裝飾材料相比,這些材料取之于天然、透氣性好,對人體和周圍環境都不産生危害,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原生态環境。

1百歲老人正在收取日曬的客家農産品。

2關西新圍大院還是一個不錯的曬場。

3圍内“九棟十八廳”一廳一世界。而今城市裡迅速崛起鋼筋水泥建造的高樓大廈,它們迎合着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快餐式的需求。這個社會誰還會像徐老四那樣,耐着性子,用29年的光陰,一土一木、一磚一瓦地構築自己的居所?那個慢得可以用一生去經營一件事的世界,我們已經回不去了。

建圍屋燒磚制瓦,整整19年

仍是關于建築材料,我們注意到其中采用最多的是青磚青瓦。它們被蓋在屋頂上,砌在牆上,鋪在地面上,灰青幽暗的顔色,沉澱着曆史的滄桑。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燒制青磚瓦和瓷器一樣,是一件技術活,而且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呼應。這樣多的磚瓦,徐老四如何得之呢?其間有個故事極耐人尋味。

建圍屋之初,徐老四托人在廣東興甯找到一個很有名氣的羅姓燒磚師傅,遂把他請到家裡。那年正是甲子年,氣候變化異常,一連幾個月都是陰雨連綿,燒窯的廣東師傅無法下田操作。轉眼已是年關節下,仍一無所獲。燒磚師傅想回家過年又沒有盤纏,便賣了煉泥的牛牯,不辭而别。自覺愧對東家,他又寫了一張便條,留給徐老四:甲子年,甲子年,雨水連天。吃了東道的飯,挖壞了東道的田,不見青磚冒出煙。臨近過節又逢年,想要工錢沒臉面,隻好賣了牛牯做盤纏。若是要來尋,請到廣東興甯下龍田。

徐老四閱過便條,當即派人帶了銀兩送到廣東羅師傅家中,并傳話說,這是天氣的原因,沒燒成磚并不怪罪他。羅師傅對徐老四的寬宏大量感激不盡,一過完年,便攜妻兒回到關西拜見徐老四。後來,他又把燒磚的手藝傳給兒子,他兒子在關西成親後,生了兩個兒子,也掌握了燒磚技術,爺孫三代為徐老四建圍屋燒磚制瓦,整整19年,才完成整幢圍屋所需的磚瓦。

三代人背井離鄉,耗時19年為一家人燒制磚瓦,這其間所包含的人性之美,已經很難用一兩句話可以道盡了。以德立身,而後成大業,徐老四無疑做了客家人的一個典範。

漫步圍屋,随處可見精美的雕刻藝術。正廳大門前是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左邊的公獅昂首張口兇猛威武,右邊的母獅雍容大度端莊肅穆,顯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藝;大門框上,八卦中乾、坤兩卦的圓柱形石雕,廳内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匠心獨運的圖案或文字;廳堂偏院以及廂房,則鑲嵌有許多龍、虎、麒麟、鳳凰等動物木雕,造型生動,惟妙惟肖。

我在一扇精雕細琢的木質窗戶前停下了腳步。環環相扣的幾何圖案,鑲嵌着一朵一朵别緻的梅花,大小相間,方圓調和。在這樣的窗邊,除非湊近,外面很難一窺裡面的内容,而裡面則能将外面的人事物景一覽無遺。

腳踩色澤古樸的青磚,穿過鵝卵石鋪就的回廊,登上木質的扶梯,我一次一次地驚歎于它的精美絕倫。站在高處俯瞰,一座座圓拱形的門,一壟壟青色的瓦,一扇扇棕色的窗,一個個鮮紅的燈籠,與瓦片上的綠苔和白色的牆壁一起,形成了一幅富麗堂皇的絕美畫面。

周密、精細的防備功能

深入關西新圍,你一定會被它那周密、精細的防備功能所震撼。

一踏進圍屋的大門,便可見牆根下踞伏着一個面積約10平方米的長方形大水池,由條石和青磚圍砌而成,外壁再刷上三合土,堅固耐用。再往裡行,每一開,每一進,幾乎都少不了這樣的巨型家夥。面積小一些的院落裡,則無一例外地放置着一個大水缸,水缸裡蓄滿了水。徐老師告訴我,無論旱澇,不分晴雨,水池和水缸裡的水總是滿滿的。此外,圍屋内部分布着許多口水井,圍屋的大門前,還有一口大池塘,為圍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水缸和水井池塘一起,構建起了一個自成一體的防火系統。

兩百年來,這座圍屋曆經幾個朝代,裡面有衆多的木質易燃物,卻從未發生過一場火災,連一根窗棂也沒有被火魔舔噬過。它們隻乖順地窩在廚房的竈膛内,催生着客家人一日三餐的飯香菜美。4關西新圍的後院,是儲藏糧食等物品的倉庫。

5居住在古圍裡的客家人。

6一個徐老四的後裔老妪正在圍裡的大院裡晾曬花生。

在平日裡,水池則成了洗滌、飲用或淨化污水的絕佳設施。我在一口大水缸前俯下身來,幽深的池水照見一個搖晃的人影。可以想見,年長日久的歲月裡,必有一個臉若桃花的嬌羞新婦,在水缸裡取水浣衣,将怎麼也掩不住的笑意漾進水波裡;中秋月圓的時候,必有一個慈祥若佛的老妪用葫蘆做的瓢在水池裡舀水,灑向院子裡那棵馥郁香濃的桂花樹;夏日的傍晚,必有一個勞作歸來的精壯漢子,從水池裡汲一桶水,從頭頂澆灌而下……

設若真有那麼一天,圍屋某處不慎失火,則必有一連串紛亂的呼叫聲在圍屋的青磚壁縫間穿過,引來男女老少,執盆拎桶,拿瓢弄勺,将那即欲肆虐的火患扼殺于萌芽之中。

除了防火,圍屋的防禦體系也嚴密到令人咋舌。圍屋四周全部建有9米高的圍牆,牆面的厚度達到2米。堅固封閉的外圍,構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城堡,一般的土匪賊子根本難奈它何。最具特色是圍屋的大門,東西兩座大門各具有三層防禦系統,名曰:三重門。門的最外層鑲着一塊厚厚的鐵闆,可謂刀槍不入。門後兩側,設計有五個巨大的凹槽,每當門戶緊閉之時,五根粗大的杠子橫穿大門,嵌進凹槽裡,任你有千鈞之力也無法撞開。這還不算,門的上方,還裝有千斤的閘門。閘門上方設計有滴水漏,可防火攻,真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要把它放下,整座圍屋便被牢牢地守護在三層防禦的大門裡邊。管它春夏秋冬,天災人禍,躲在圍屋裡的人便有了一個我自巋然不動的小社會。

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從外面擡頭仰望,斧削般筆直堅韌的牆壁,盡顯高大威風;錯落有緻的梅花槍眼和炮窗,仿佛一對對深不可測的眼睛,給人以不可侵犯的冷峻神秘之感。登臨炮樓,雙層和單層的梅花形射擊孔均勻地分布在牆體中間,從這些孔内可以全方位無死角地觀察到外部環境。炮架是鐵制的,黑黢黢地閃着寒光。炮架與槍口平日可做通風的氣窗,一旦遭遇匪情,還可與不遠處的老圍遙相呼應。放眼圍屋外部,四面寬闊,幾無可遮擋之物。倘若那豺狼來了,新圍舊圍兩邊夾擊,槍炮齊鳴,敵人根本無法前進半步。

回首兩百年的中國曆史,幾經人世更替,戰争離亂,兵匪流竄,而關西圍屋從來沒有遭遇過一次劫難,連小毛賊也幾乎沒有闖進來過。也許是因為匪人被戒備森嚴的古堡所震懾,他們掂量出這注定是一單虧本的買賣。于是那些審美和實用價值兼具的槍口炮台,始終沒有因為防禦而啟用過。它們隻成為通風、透氣,還有孩童們站在樓上俯瞰這個世界的窗口。響徹關西大地的,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長鳴的炮仗聲,是圍屋裡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搗衣聲。

1龍騰圍屋慶喜事。

2通往後花園“小花州”的通道。

3園林式的關西新圍圍内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圍屋内還具有完善的休閑娛樂功能。圍屋内部,設有一個大戲台,戲台依照壁而建,有12米長,5米多寬,呈凸字形,青磚黛瓦,還有挑檐裝飾,可三面環觀。我們穿過正圓的石門,沿着曲折的回廊踏上了觀戲的樓台。樓台正中最佳觀戲位置,是主人和貴賓用的。兩邊的樓台,分别供男客和女眷觀戲。三個觀戲台各有木牆阻隔,連樓梯都不能相連。樓下的戲台周圍,則是下人與鄉民觀戲的所在。男女之間,尊卑之間,等級分明,不可越雷池半步。

傳說徐老四的大夫人賴氏極愛看戲。每當好戲開演,賴氏很快沉迷于劇情之中難以自拔。這時候,徐老四就悄悄地從西門出去,與他從蘇州和揚州娶回來的兩位張氏夫人到小花洲喝酒賞月去了。月光溫柔地照耀着圍屋,俯視着世間的悲歡離合,戲裡戲外的劇情都是那麼豐富遼闊。

在新圍的西門外,那個被徐老四鐘愛的小花洲占地約3800平方米。此處建築仿蘇杭風格,專為取悅來自蘇州和揚州的兩位愛妾。洲内亭台樓榭,居中開挖一口680平方米的湖泊,湖中建一小島,島上設有假山、塔石、石桌、石椅,兩座小橋連接小島。島上鳥語花香,湖内魚蝦嬉戲。湖的四周,用木頭作墩形成廊橋,可供垂釣。小花洲的旁邊,還分置有梅花書院等大小四個書院。當年的徐老四,就是在這樣一個江南的溫柔鄉裡,披着月色休閑品茗,左擁右抱,紅袖添香。若有興緻,還可下棋讀書、把酒論詩,可謂說不完的惬意,道不盡的風流。隻可惜經年以後,徐氏家境日漸式微,徐家後人再也沒能過上徐老四這樣快活的日子。今天的小花洲,島上建築早已被毀,隻留一塊偌大的空曠之地,訴說着世道零落。

細品客家圍屋傳統韻味

如若細細品味圍屋裡的一樓一閣,一門一窗,你會發現,每一間祠堂,每一塊牆壁,每一尊石刻,每一個木雕,都浸染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

圍屋的正北方向,矗立着一塊巨大的照壁。這種被廣泛運用于北方大地的建築風格,曾經是遮擋風沙的絕好屏障。但是在中國贛南,這個功能已經被弱化。它矗立在這裡,矗立在從北方遷徙而來的客家人的圍屋上,更多的是承載着客家人對于遙遠故鄉的懷念。再後來,才漸漸衍生出了照壁避邪的說法。

4關西新圍的後花園。

5關西新圍建築雄偉壯觀大氣,圍内雕梁畫棟。

6圍内廳堂天花闆的雕畫。時光往前推移到兩晉至唐宋時期,頻繁的戰亂和饑荒,迫使衆多黃河流域的中原人舉族南遷。他們曆經五次大遷移,先後流落南方,落為客籍。這一群人中有許多本是中原的貴族大戶,多少年過去,他們終是忘不了被迫遺落在中原大地上的貴族大院,他們對于房屋的格局,建造的樣式依舊了然于心。因此,曆史學家們通過比對驚奇地發現,客家圍屋的建築風格與中原屋型十分相似,其曆史淵源顯而易見。今天,客家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雲南的“一顆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又被稱為“世界民居奇葩”。這是客家人任誰也奪不走的輝煌記憶,這是客家人曆經磨難依然頑強不息的曆史見證。

跑馬坪上,左右兩邊各開一門,兩扇門圖案呈日月狀,寄予着客家人與日月同輝的美好願望。地磚按材料區分,被分别鋪成了三個方形的“口”,組成一個“品”字,坪的左右各種有一棵桂樹、槐樹,槐樹被修剪成三根枝條,桂樹則保留五根枝條,意為“一品三宦五貴”。蘊含着徐氏一門對于世代繁榮昌盛,成為達官顯貴的殷殷期盼。

圍屋内的房梁上,雕飾着衆多的蝙蝠、龍、鳳、石榴、牡丹、桃子等圖案,大多利用諧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表達着多子、多福、富貴、如意、長壽等内涵。另有一些房梁上直接寫上文字配以紋樣:百子千孫、平安富貴、财丁興旺……質樸直白地表達着客家人對于繁衍昌盛的向往。這些裝飾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結構,既繼承了中原傳統文化,又兼容着南方地域文化,成為客家文化的一項重要内容。

祠堂門口,兩隻青銅色的石獅威武地立在大門兩旁。徐老師站定問我:“你知道這兩隻石獅何為雄,何為雌?”我深知此中學問可謂大矣,隻能根據平時了解的一些常識瞎蒙:“男左女右,張口為雄,閉口為雌。”不曾想竟得到徐老師的首肯。客家人有言:男人嘴闊吃四方,女人嘴大吃錢倉。此外,客家人普遍認為女人閉嘴少惹是非。因此無論各處所立石獅形狀怎樣變化,雌獅一般都被雕刻成雙唇緊閉的樣子。

待得上前細看,可見兩個石獅身上雕刻的花紋圖案又各不相同。雄獅的左腳握着“官印”,意為男掌權,雌獅左腳抓着“元寶”,意為女掌财。兩獅仰頭向上,臉含微笑,腳踩祥雲,憨态可掬,象征夫妻恩愛、相敬如賓。雄獅座下刻有書卷等文雅之物,意為男人應讀詩書,取功名。母獅身上附着的兩隻小獅子,意為多子多福。座下雕刻着閨房、廚房、紡織、錢币等用品,體現着客家人對于女人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侍奉男人、守家守業等多方面的要求。千百年來,客家人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觀念,分工明确,互敬互愛,在遠離中原的南方開基紮根,世代繁衍下來,并逐漸成為強悍旺盛的一支,這與他們一脈相承并長期堅守的文化根基是分不開的。

祠堂是整座圍屋的核心之地。如果把圍屋看做一座真正的皇宮,那麼這兒就是皇宮裡的金銮殿了。祠堂氣勢雄偉,分下廳、中廳、上廳三個部分,連接三廳的是兩個長方形的大天井,便于通風、采光和排水。井下暗道連通外面的水田,圍屋裡排出的水一律進入了主人家的田裡,俗稱:肥水不流外人田。

站在中廳位置,徐老師請我在邊上的一張長凳上坐下來。我心說這又有什麼講究呢?仔細觀察,這張條凳長10米左右,是由一根木頭打制而成。徐老師說,它叫長壽凳。這美好的祝願,若拂面的春風,沒有誰不會欣喜笑納。中廳和上廳之間隔着一塊巨大的屏風,前廳一向是閑人不得入内的重地,圓拱門内是會客廳,名曰左丞右相,又叫朝房。徐老四膽大,不僅将圍屋建成皇宮模樣,連名稱也依皇宮規格來取,着實從精神上享受了一番當“土皇帝”的滋味。其實這扇屏風并不是完全封死的,它叫中堂門,六面開合。當圍内來了非常重要的客人時,族人便在此舉行隆重的儀式,并打開中堂門迎客入内,俗稱“開中堂”。

從關西圍屋出來,恰遇江西電視台在此現場拍攝。主持人一邊解說,一邊跨進大門,一位攝影師舉着機器一路跟随。幾位客家兒童在圍屋邊上自在戲耍,沒有圍觀的意思,想來他們對這種場景早已司空見慣了。的确,這座東方的古羅馬城堡,這個散落在民間的“皇宮”,有太多的東西值得世人去挖掘和反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