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北京的冬天

老北京的冬天

時間:2024-10-31 12:36:44

說起老北京的冬天,您肯定會想起故宮外的筒子河,北海公園的冰面,廠甸的糖葫蘆,雍和宮的許願,八達嶺的雪。漫步胡同時,會不時看見路邊或拐角賣糖炒栗子或是烤白薯的,濃濃的香氣随風四散,大老遠就挑逗着人們的味蕾。

老北京冬天給人的印象是一片蕭瑟的感覺,冬天的深宅大院少了楊柳翠綠的柔順,多了松柏蒼勁的風骨。胡同裡偶爾也會有“蘿蔔賽梨”、“大柿子澀了換咧”的吆喝。“冬前冬後,凍裂石頭。”每當入冬之前各家各戶最忙乎的就是安煙筒、搪爐子、裝風鬥,買煤球,儲存大白菜、做棉衣棉鞋等事。

那時胡同裡時常有“凍手、凍腳,貼上就好!”的叫賣聲,是賣凍瘡藥的。晌午是最惬意的時候,站在向陽的地方曬暖兒,高大的院牆擋住西北風,飽滿地吸收暖洋洋的陽光,比痛飲二鍋頭還要舒服。有句成語“野人獻曝”,也許絕非可笑而是有些誠懇的。陽光把所有的不快一掃而光,讓天地間充滿了希望。當然也有無風也冷的天氣,太陽淡淡的,滴水成冰,老北京把這種天氣叫做“幹冷”。冷風似一把把鋒利的小刀,刺得臉生疼。

皇宮為冬季取暖共設了三個部門:火處負責火爐和柴炭,柴炭處負責儲存和分發,燒炕處負責燒炕。即使是皇太後,冬季每天也隻能領到120斤炭,這些炭要供伺候她的上百人取暖,也算不上很富裕。“冬至馄饨,夏至面”,老北京人冬至吃馄饨,和過年吃餃子差不多,換換花樣而已。

老北京崇尚冰上遊戲,清朝康乾盛世以來,上自皇帝皇後,下至茅舍黎民,無不以滑冰為冬季的最大樂趣,被稱為“冰嬉”。《大清會典》中就有關于滑冰的典制,乾隆還将其定為“國技”。滑冰不僅是娛樂,還有健身并培養将士尚武精神的作用。禦林軍的健銳營有一支編制為1600人的“冰鞋營”,為保證其戰鬥力,皇帝每年都要親自校閱八旗溜冰。每年冬至,帝王駕臨天壇祭天之後,内務府就要開始籌備一年一度的“冰嬉”,在臘月初八前後舉行,地址不是在北海的五龍亭,就是中南海的瀛台。屆時冰面上列隊井然,旌旗招展,彩球高懸。演練的旗兵,數十人為一隊,美妙絕倫的技藝,令人歎為觀止。

當然那時老百姓一般都是在後三海、陶然亭、金魚池、龍潭湖、護城河去滑冰,老百姓不在乎距離的遠近,冰面的深點還是淺點,樂在其中是最主要的。搶冰球是一人将碎冰踢遠,衆人争搶,由于距離太近,往往摔倒一片,用老北京話說,這叫“搶冰球,看摔人”。

看花,是冰天雪地的老北京另外一種享受。花市,隆福寺、護國寺、土地廟等廟會上,以及大街上的店鋪裡,随處可見鮮花。花農挑着花擔湧進城裡。花擔子兩頭是一個用荊條編成的圓柱形的大筐,内壁糊有兩層高麗紙,筐底中間有炭爐,筐口覆蓋穹窿形的筐蓋兒,保護嬌嫩的鮮花免受風寒的侵襲。有臘梅、碧桃、迎春、水仙、海棠、石榴、佛手、瑞香,碧枝翠葉,姹紫嫣紅。皇宮裡需要大量的鮮花,據傳說慈禧喜歡佛手,常常讓李蓮英到培植佛手著名的花鄉馬家樓盧家去選購,有時要買很多回來……

老北京的冬天樸素中洋溢着繁華,深沉中積澱着深厚,讓人們看見不遠處充滿希望的春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