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徽墨 薪火相傳的千年技藝

徽墨 薪火相傳的千年技藝

時間:2024-10-31 12:35:14

徽墨,即徽州墨,因産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以江南古徽州的休甯、歙縣、婺源三地為徽墨制造中心。墨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脈聯系,筆墨紙硯,墨居其二,曆代書畫精品能夠保存至今,優質墨厥功至偉。這種具有豐富徽文化底蘊的制墨工藝就藏身在歙縣這片天地中。1在半密閉的制煙爐中,以燃燒松油、桐油等原材料收集煙灰是制作徽墨的第一步。

2将煙灰和鹿角膠再加入冰片、麝香等十幾種名貴中藥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後,經過一定數量的捶打。

3和膠是徽墨制作中最髒的體力活,一會下來便“體無完膚”。

4和料是制作過程中最神秘的環節,老胡開文廠有自己特有的獨特的配方。其配方至今仍在保密中。

5和料車間制作好墨餅後便進入制墨環節。

6稱好的墨泥裝入木制墨模具中成形。

制墨、描金、墨模雕刻

6月的歙縣,多雨的時節,在歙縣縣城一條遠離喧嚣的小路上,坐落着古色古香、幽靜質樸的老胡開文墨廠。據廠長周美洪介紹,目前廠内職工約150人,徽墨年銷量可達200萬錠。老胡開文墨廠是全國有名的“老字号”,創建于1782年,作為徽州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示範基地,這裡是在周美洪的設計和監工中完成。為了墨藝的傳承和研究,他沒少花心思。走進制墨車間,一個個漢子揮錘如風,響聲震耳欲聾,10位老師傅正默默忙碌着。“我幹了27年,每天就是錘墨,錘子有8斤重!一年到頭都很累,車間裡的氣味也難聞。”46歲的朱師傅說,他當年是頂了父親的班才進的廠。多年來,車間同事隻減難增,沒見幾個年輕人入職并留廠。“我在車間還算年輕的,其他師傅年紀都在50歲以上,最年長的幹了40多年。”張松林說。另一邊描金車間裡,一排女工正給手裡的墨描金添彩,屋内很安靜,隻有偶爾用刀片刮淤金的細小摩擦聲和窗外的雨滴聲。女工們都很專注,因為描金這項工序需要特别細緻,輕聲說句話,就可能把金粉吹得各處都是,她們按照墨錠上的圖案和字,用顔料進行描畫、填彩,以增加墨錠外觀的美感。描金車間裡都是清一色的女工,她們就着墨錠上的花紋圖案和題字仔細地描畫、填彩。40多歲的吳大姐說:“工作量要根據墨的材質确定,像我手頭這種墨,一天可以描300錠。我們做的都是手工細活,工作時很少說話,以免分心。”吳大姐告訴記者,她19歲進廠工作,相比制墨等車間,本組工人年齡略小,不過最年輕的師傅也有近10年經驗。墨模雕刻工作室,方文輝在制作徽墨的模具,他1976年進入徽墨廠後,沒有離開過。墨的藝術欣賞價值主要在于墨模雕刻藝術,即在制墨模具上進行藝術雕刻。而墨模雕刻的難度在于,不僅要學會繪畫和刀法技藝,具備對題材的領悟水平和對木質的駕馭能力,還在于,它不是正面雕,是反雕,徽墨圖案,有山水,有人物,有花鳥,有亭台,有樓閣,有船帆,有漁舟,還有各種字體的文字,整幅作品均采用反雕手法。墨模所用的材質,全是堅硬如鐵的上等樹木,比如石楠木、棠梨木,雕刻操作中須刀刀留痕、處處見意,如果缺乏書畫功底和娴熟的雕刻技藝,很難制作出成功的墨模。

古法的墨是有靈魂的

走進展示廳,各具特色的墨制品流轉出歲月的顔色,墨是有靈魂的,墨模也是有靈魂的,而賦予它們靈魂的,正是在它們身上付出了一輩子心血的制墨工人。依循古法流程,一塊墨從原料采購到成型需耗費一年時間。首先要将墨料進行捶打、揉搓,然後稱重,用模具定型,再用幾個月時間陰幹,之後還要打蠟、描金,最後才能出産一塊合格的徽墨。

據曆史記載,“中國徽墨之鄉”歙縣的制墨曆史悠久,從南唐墨家李廷矽開始,已有一千多年制墨曆史。宋代,徽墨業即已“流派紛呈,名工輩出”,明清時期,歙縣徽墨達到鼎盛。歙縣是徽墨的發源地和盛産地,一幹多年來素有“墨都”“墨鄉”之稱,如曹素功、汪節庵、胡開文、詹雲鵬、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曆史上,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周美洪介紹,徽墨生産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導緻制墨中心南移。其中,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歙州(徽州六縣之一),見這裡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他造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南唐時後主李煜得奚氏墨,視為珍寶,賜國姓李作為獎賞,奚氏一家從此更為李姓。從此,歙州李墨遂名揚天下,世有“黃金易得,李墨難獲”之譽,全國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1定形加工時使用的模具有縫隙,制作出的墨塊會有一些毛茬,工人要用剪刀将這些毛茬剪掉,使墨塊更加規則。

2墨餅冷卻後變硬,制墨時需要重新加熱,一塊發黑的布下,和好的墨正散發着熱熱的蒸汽,在熱力作用下,墨餅重新變得松軟,車間彌漫着刺鼻的墨香。

3墨餅放入壓模前經過反複敲打,使之變得柔韌無比。

4墨料入模後在身體重量的杠杆重壓下成型。

5制作圓柱條狀的墨,沒有模具,全憑經驗反複搓汰,使每個墨條大小如一。

6墨在模具中成型後,将墨條取出,放到木闆上攤開,進入晾墨房晾幹。

7墨的形狀不同,晾墨的方式也不同,塊狀的墨通常攤着晾,圓柱形的則要用棉紙懸挂着晾。此後,制墨高手紛紛湧現,曆代徽墨的品種也開始繁多起來,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淨煙等。高級徽墨的制作配方和工藝非常講究,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名貴材料。周美洪介紹說:“用油煙、松煙手工制成的徽墨耐腐蝕,抗氧化,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舔筆不膠,古代字畫能傳承幾百上千年,與所用好墨息息相關。徽墨配方中加入冰片、麝香等十幾種名貴中藥,能稍微消解膠味,但其真正的作用是防腐、防蛀。此外,麝香能起到穿透作用,過去文人在牌匾上題詩寫字,‘入木三分’,是麝香把墨帶進木當中。”對于優秀藝術作品的傳承、傳世,徽墨一直做着自己的貢獻。周美洪告訴記者,他現在做的仿古墨,仍然遵循這些古老的配方,以古法手工制作,這是對“墨質”的保證。“古人講‘惜墨如金’,好的徽墨金不換。街頭十幾元、幾十元的所謂徽墨,是假的,很多是用現代墨汁做的。制作徽墨的成本在那裡,一錠墨,兩個打火機那麼大,就要上千元的成本。”确實,過去叫“一兩徽墨一兩黃金”,“古人真正能用得起好徽墨的也不多,如果是普通人用,不加麝香,不擱金箔,簡單加些冰片,也能做到防蟲防蛀。仿古墨這部分,因為要把前人的精華保留,讓真正的書畫家可以用上好墨,讓作品流芳百世,隻能做少部分。做市場,還是要靠那些千姿百态的工藝徽墨。”

千年徽墨的工序與傳承

曆史悠久,制作精美,相應的,其制作技藝也相當複雜,有二十多道工序,煉煙、洗煙、熬膠、拌料、成坯、烘烤、錘打、定型、晾曬、打磨、描金、雕刻……每道工序都需靜心凝神,再加上時間的等待,周美洪說,單晾墨陰幹就需要6個月,制墨的過程也是曆練人生的過程。而從十多歲進墨廠至今五十載,談起往日經曆,周美洪忘不了與墨結緣的每個階段。

周美洪坦言,制墨工作時間久、體力消耗大、車間環境差,還要求工人态度認真、心靈手巧,這讓年輕人普遍覺得“吃不消”。學起來枯燥、緩慢,光入門知識就要學八個月,出師起碼要三到五年,所以現在仍靠老職工支撐着。也有業内人士認為,相對于勞動強度和工作環境,墨廠職工的收入其實并不算高。

不過周美洪也有苦惱,廠裡磨墨雕刻車間僅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師傅,多年來無人補充。“磨墨雕刻是核心環節之一,技術要求非常高。我們這位師傅的技術拔尖,但是年輕人的思維更活躍、觀念更新潮,也更敢于創新。如果我們的墨上能出現卡通人物或者時尚流行語等元素,一定更受歡迎!”周美洪說。2006年,徽墨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但人才困境依然是最大的問題。如今廠裡的老工人都做了多年的徽墨,沒有其他手藝,一輩子就隻能做墨。這一代人之後,可能就沒人會這門手藝了。

周美洪認為,把制作工藝傳授給不同年代的人,才是讓其得以世代傳承的最好辦法。

現如今,老胡開文墨廠已經走上标準化的道路。他們邀請資深人士作為技術顧問對傳統點煙工藝技術、鹿角膠、古法制煙及書畫墨制造等進行研究,同時嚴把質量關,對每一個批次的産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确保産品必須達到國家标準并有據可依方可出廠銷售。周美洪表示,他們将在堅持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形成一定規模的文化産業。産業提升後,有助于強化對徽墨傳統技藝的傳承。周美洪告訴記者,下一步将繼續對明清時期墨藝特色進行研究、恢複、改進,提高徽墨産品研發,保護傳承徽墨技藝。以老胡開文為例,2015年全年的總産量已達年産徽墨60噸,書畫墨汁150噸,産值數百萬元,墨錠、墨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港台地區。可以說,歙縣的徽墨目前是不愁銷路的,但面臨的問題和很多非遺項目相同——如何培養繼承人。8為了防止其變形,塊狀的墨每天都要翻一遍。

9為了防止其變形,塊狀的墨每天都要翻一遍。

10将近一年的晾幹,墨錠已堅如磐石。

11墨錠晾至半幹時打磨邊角。

12晾幹後在墨塊的表面,用金粉描繪出圖案和文字,給墨塊穿上華麗的外衣,增加其觀賞性。

13包裝後儲存。

14在模具上雕刻出千姿百态的圖案,各種精美圖案使得徽墨更具藝術性和文化内涵。

15一錠墨,濃縮着一個民族的文化;一錠墨,是一門國學;一錠墨,将中國雕刻、裝飾藝術濃縮在一塊兒;徽墨,不僅僅是一錠墨,是徽文化的一枚郵戳,也是中華文化的一枚郵戳。制墨是又髒又累的體力活,且工作相對枯燥,較難吸引年輕人,如今仍在墨廠的工人年齡普遍偏大,盡管熟練工每個月可以掙到4000元至6000元左右,在歙縣當地已屬可觀,但依然難以吸引年輕人的加入。“我們招過許多次人,但是留不住。現在招五個人進來,能留下兩個就不錯了!”周美洪說。

千年徽墨,正面臨後繼乏人的窘境,除了描金車間裡有一些年輕女工,其他車間多是四五十歲的老工人。老師傅陸續退休後,能夠堅守的手藝人少了。如何解決困境?呼喚政策扶持,已經迫在眉睫。目前僅僅依靠情懷來維系徽墨傳承,幾乎沒有可能。業内人士認為,要進一步鼓勵年輕人學習徽墨制作技藝,需要地方政府在人才、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扶持。據悉,為推進徽墨産業可持續發展,歙縣出台文化強縣行動計劃,專門推出文房四寶品鑒遊精品線路,當地文化部門還廣泛邀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到職業學校講學,向更多的年輕人傳授制作工藝,但效果并不明顯。在當今市場經濟形勢下,地方如能出台經費補助政策,盡管是下下策,但未必不是一個辦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