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過獨木橋。
此行最大的亮點和驚喜是穿越幾乎無人涉足的高原湖泊羊拱海,填補了線路數據和圖片的空白。羊拱海一直是一個神秘的高原湖泊,幾乎搜索不到關于它的信息,極少有牧民以外的遊客闖入,我們第一次以探險隊伍的形式穿越,揭開了羊拱海神秘面紗,比想象的還要壯美震撼。
2016年恰好是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我們爬雪山,過草地,趟冰河,重走了一次濃縮版的長征路。沿途經過了當年紅軍走過的路線節點:若爾蓋草原、巴西會議遺址、紅軍三大主力彙合點、包座戰役遺址、屈錦橋、毛兒蓋會議遺址、沙窩會議遺址、昌德雪山、達古冰川、雅克夏雪山、蘆花會議遺址……
這條“紅色線路”的顔色其實是色彩斑斓的,有綠色的包座原始森林,有彩色的九寨風情山谷,有藍色的高原湖泊,有白色的巍峨雪山,藍天白雲将這些色彩串聯起來,成了一條充滿紅色人文色彩之路。
我們是唯一一個以團隊名義青梅會(清華EMBA媒體戶外運動協會)組隊的探路小組。三人小組分工明确,我負責總體協調統籌、采寫和攝影,方丹負責後勤保障和協助采訪,王煥友從其他隊伍抽調過來負責線路規劃和信息采集。三人小組高效運行,成為最快完成勘線任務的隊伍。
2016年10月底完成探路,至今有很多場景仍曆曆在目,恍如昨日:草原狗追着跑的狼狽,赤腳趟過冰河的刺骨,陷入水草泥淖中的恐怖,面對一望無際石頭陣和沼澤地的絕望,還有翻越昌德雪山和初見羊拱海的驚喜……
從包座的原始森林到馬蹄子的九寨風情,從尕裡台的草原牧歌到羊拱海的湖光山色,從達古冰川的雪白巍峨到奶子溝的絢麗多彩,視覺盛宴一場接着一場。我們線路的起點在包座鄉,這裡有著名包座戰役遺址。包座鄉的幾個村子分為上包座和下包座,被原始森林包圍,分布在包座河谷的開闊地中。包座為藏語“務柯”的譯音,意為包座溝筆直像“槍膛”,包座戰役在這裡打響也就不足為怪了。
散發原始味道的包座鄉
我們驅車從若爾蓋進入包座,這條路是以前的林場修的,現在封山育林也讓林場失去了生産功能,留守人員隻負責山林防火。沒了伐木經濟活動,這條鄉鎮級的公路也年久失修,路上能看到一位藏族婦女徒手在填土養路,養護水平可見一斑。到達巴西鄉的路況還好,但在一個岔路往南折向包座後路況越來越差,沿途有不少塌方點,而通往包座的路僅此一條,隻能硬着頭皮往前挪,十幾公裡路程花了兩個多小時。
進入包座境内,原始森林映入眼簾,以針葉林為主,海拔大概在2500米左右。鄉裡最大的建築是鄉政府和學校,村民如廁也都在這裡,牦牛若無其事地在街道上漫步,跟放學的孩子一起成為這條街道的主角。沿途也有幾戶商店,但隻有一個能住宿的客棧,這是一個三層建築,一層是商店,二層是鄉上唯一的KTV茶室,是鄉裡的娛樂中心,三層才是客棧,幾乎談不上隔音,在震撼的音樂聲中很難入眠,到了後半夜歌聲才漸漸散去。這裡能吃飯的地方也不多,有兩三家藏餐,鄉政府對面有一個小川菜館,老闆是當年修路工人的後代,鄉政府、學校和林場留守人員是這家小菜館的主要客源。
我們從俄若村出發,沿着包座河,在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中穿行,大概5公裡就到了達金村,也是達金寺和包座戰役遺址所在地。很多村民也是走這條路去達金寺朝拜,出了達金寺往南就沒有村子了,要穿越60公裡無人區直到213國道才能看到散落的民居。因為已經到了枯草期,河谷草原上散落的幾戶牧民也都準備回家過冬了。橫斷山因“橫斷”東西間交通而得名,而在包座河谷随處可見斷裂帶,很多地方都是五六十度以上的傾角,很好地诠釋了橫斷山的名字。
除了在鄉鎮政府駐地,全程幾乎沒有手機信号,牧場的牧民之間基本也是靠手台通訊。即使在奧維地圖上标注的地名,大多是地理上的名稱,隻要不帶“村”字樣的,都是沒有人家的,認為有地名的地方就會有人就大錯特錯了。
這段路上遇到的唯一一個算得上房子的就是一處林業檢查站,距離包座鄉大概25公裡,一般有一個人值守,可以借宿,沿途也有不少牧民荒廢的牛棚可以露營。1達金寺是我們路上遇到的第一個寺廟,前一天這裡舉行了上萬人的法會。
2達金寺僧人。
一樣的九寨風情過了檢查站再走十幾公裡就到了馬蹄子,這隻是個地理标示,沒有具體地點也沒有村落,這裡基本處在九寨溝緯度平行的位置,直線距離五六十公裡,所以這裡展現了特有的九寨風情,濕地和彩林風光幾乎可以跟九寨溝媲美。
翻越一座3900米的垭口後,我們開始沿着另外一條山谷穿行,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趟冰河和被牧狗追。因為都是無人區,一路的溪流都是沒有橋的,好在不是汛期,基本都在膝蓋以下,就是河水大都是山上的雪水融化,冰冷刺骨,脫鞋襪、趟水、擦幹、穿鞋襪,重複十幾次都快吐了。
聽牧民講,雖然現在狼很少了,但還是時有出沒。穿越草原倒是沒見到傳說中的狼,但卻看到不少大型梅花型獸印。我們的危險不是來自狼而是牧狗,每個牧民家裡都至少養着一隻牧狗看家護院。如果到牧民家問路或者歇腳,最好在遠處呼喊牧民出來再近前。大部分的牧狗都被牧民拴在樁上,也有散養的,我們就遇到了一家牧民散養的牧狗,而且是三條,直接擋住了我們的去路,繞路都不行,最後不得不跳河,狼狽至極。
正是因為這段路有着絕美的九寨風情,有不少人開着越野車進入到溪谷腹地,遍地的垃圾和酒瓶成為他們到此一遊的“罪證”。人很多時候忽略了跟自然的關系。人在風景中行走,你是風景的一部分,隻是路過,什麼都别留下。
遊人能到的地方離公路也就越來越近了,已能在路上偶遇放牧的牧民了,213國道的尕裡台大橋,是一個重要節點,終于又見到車流和人流了,橋邊就有小賣店和草原飯店,可以進行補給。
下一個節點就是屈錦橋,也是當年的紅軍長征路上的節點,原以為會有村子,其實就是個三岔路口,橋的旁邊隻有一戶人家,一個可能是檢查站之類的二層建築已經荒廢。之所以稱為節點,因為到了這裡就從無人區走出來了,路邊已經開始陸續有村落,開始進入毛兒蓋鎮草原鄉。
百廢待興的毛兒蓋鎮
毛兒蓋鎮其實不是一個傳統的鄉鎮,2016年5月才剛剛成立。詢問當地村民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上八寨鄉原來駐地在克臧村,成立了毛兒蓋鎮後克臧村成了全鎮的中心,下轄原來的上八寨鄉和下八寨鄉、草原鄉。
毛兒蓋鎮除了特有藏鄉風情,看起來跟内地的普通集鎮别無二緻,政府大樓、學校、中國移動營業廳、鄉鎮衛生院和在建的加油站,就是人氣不足,沿街幾乎看不到人,路邊的很多二層小樓也是空的,明顯很久沒有人居住了。跟當地村民攀談後才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村民都去山上采藥了,到傍晚才能回來,放牧和采藥是當地村民的最主要收入來源。而毛兒蓋離松潘縣城距離160多公裡,周邊大都是無人區,除了重走長征路的遊客,很少有人來,他們也希望能打通橫斷山國家步道,讓更多的人來這裡旅遊,生意也能好起來。
跟一位熟絡漢語的村民泥西攀談起來,他開着一個商店一家旅店,這些經常跟外邊打交道的藏族村民跟内地的生活方式基本一緻,能說一口流利漢語。他告訴我們,這裡的村民出去打工放牧,孩子們到紅原和松潘上中學,雖然藏區不實行計劃生育,但大多數家庭也是生一兩個孩子。按照他的規劃,他的兩個孩子一個去讀普通高校,讓他到外邊去闖闖,而另外一個孩子主修藏語,紮根本地。其實這也是藏民的一個傳統,之前大多數藏民都會留一個孩子在身邊,其他的孩子要麼送到寺廟當喇嘛,要麼就是送出去讀書。
在鎮上跟村民和寺院喇嘛接觸中,無意間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雖然當地經濟落後,但很多人用的都是蘋果手機,而是都是最新款plus。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跟一位相熟的藏民問起此事,他解釋完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隻有蘋果手機有藏文輸入法。
神秘而醉人的羊拱海
從毛兒蓋鎮出發再往前十幾公裡就可以到達羊拱溝,一座大型水電站正在修建,電站旁邊就是沙窩會議遺址,據說下遊的很多村落都要搬遷。我們經過的毛兒蓋鎮最後一個村子是血洛村,可以在這裡找向導和借宿。
羊拱海像一塊無瑕的碧玉鑲嵌在雪山群中,雖屬松潘縣轄區,整個線路卻橫跨松潘、紅原、黑水三縣,屬于三縣交界地。除了每年春季挖蟲草和夏季有牧民放牧,其餘時間幾乎就是無人區。我們在行進路線中也從未看到過一個人。
羊拱海也是我們此次探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這段路程大概70公裡,如果按照常規徒步至少需要三天時間,沿途都是無人區,沒有補給,需要全程重裝前行。我們跟向導商定了一個最經濟的策略,先開越野摩托進入到腹地30公裡,然後再徒步到羊拱海,翻越昌德雪山,當天晚上可以穿越到302省道雅克夏雪山隧道。3德石窩村可以遠眺三奧雪山。
早上5點多,天還沒亮就準備出發,為了趕在天黑之前能抵達預定地點。因為前一天下了大雨,原有的近20公裡土路變得泥濘不堪,隻有越野摩托能開進去,每行進一段就要陷進爛泥中,向導說這是他進溝最艱難的一次,如果是冬天路反倒會好走,可以直接開到海子邊上。這段路比原計劃也多走了兩個小時。
早晨的羊拱溝被一片霧氣籠罩,仿如進入仙境。天慢慢放亮,霧氣才慢慢消散,雪山也從霧氣中顯露出來,羊拱溝被四五千米的雪山環抱,白色的雪山、綠色森林跟彩色灌木、藍色溪水交相輝映。
過了一處牧民簡易房之後就基本沒有路了,除了沼澤地就是冰山遺迹大石頭,走得都反胃了。因為道路泥濘,濺了一身泥,幾乎都成了“泥人”。
昌德雪山就在眼前,就是一直走不到頭,除了沼澤就是冰山遺迹大石頭。向導和隊友踩着草墩子走過去,我卻因為160多斤的自重太大,一腳踩上去就下陷,我不得不一次次沿着山脊往上走尋找能跨越的路,因為沿途都是一條一條順着山勢的溪流溝渠,溝裡雖然沒有水,但一腳踩下去可能就拔不出來了。有好幾次都是把腳踝都陷進去了,靠着手杖脫離了險境,身處其中才能感受到當年紅軍過草地陷入泥濘沼澤的恐怖。
終于到了湖邊,兩個海子清澈透底,能清晰地看到底下的石頭,水裡看不到水草和魚類的生命迹象,湖底幾乎都是石頭,有的地方還能看到沙灘,也是難得的一景。
之前試圖查詢一些關于羊拱海的資料,幾乎一片空白,據向導介紹說,羊拱海分大小兩個海子,海拔在約4050米,小海子長400米寬300米,大海子長2000米寬300米左右,兩個海子之間大概五公裡,向導說附近一共有八個海子,羊拱海占地600多畝,是最大的一個。
快走到大海子盡頭可以看到一條通往昌德雪山垭口的小路,到了半山腰可以看到對面的達古冰川,幾乎和昌德雪山緊挨着,大小海子也盡收眼底,4200米已經到了雪線,這段路也就5公裡,但爬升異常艱難,每前進一步都得喘口氣,花了三個多小時登頂,我們終于把最難啃的骨頭啃下來了。
走過羊拱海,翻越昌德雪山,有震撼也有絕望,有驚喜也有憤懑,一根手杖和一雙越野鞋報廢,在漫無邊際冰川遺迹大石頭面前,在随時可能下陷的泥濘沼澤面前,是對肉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但能欣賞拍攝到羊拱海的純美,感覺一切都值了!1晨炊。
多彩絢麗的奶子溝走出羊拱海,穿過雅克夏雪山隧道就到了奶子溝,感覺又回到人間,而且是彩色的童話世界,八十裡彩林移步異景,這也許是對經曆爬雪山過草地生死考驗之後的獎賞。當地藏民介紹,如果站在高處向下看,奶子溝很像女人乳房中間的溝,因此得名。
奶子溝樹種主要由桦樹、松樹、柏樹、楓樹和各種喬木組成,還有不同色彩的針葉林、闊葉林、次生林、灌木叢點綴其間,沿途彩林風光像打翻了的調色闆,感覺到了一個塗滿油彩的童話世界。從奶子溝到達古冰川302省道之間都是漫山遍野的彩林,我們正好趕上了一年一度的黑水彩林節,每年的9月和10月正是彩林最美的季節。
當地村子都是由幾個自然村組成,我們造訪其中一個自然村。不巧的是十幾戶村民無一戶在家,這裡的村民一般都是冬季才會回到家裡,平時都是在山上放牧,有的牧民也搬遷到山下新居。
達古冰川是我們沿途路過的唯一的一個正式旅遊景點,冰川、雪山、彩林、藏寨、湖泊相映成趣,跟九寨溝和黃龍一起成為阿壩州三大景區。路邊時不時會有珍稀野生金絲猴蹿出來跟人要食物,也是一大景觀。
從達古冰川南側的二古魯(轱辘)村可以到達三奧雪山,為了跟下一段探路路線打通,我們從二古魯穿越到德石窩村,沿途可以從不同側面看到三奧雪山。
看過風景勿忘風景裡的人
很多時候,在我們行進的道路上隻有風景,沒有人。從無人區出來,看到人倍感親切,這是社會人的自然反應。而我們看到的風景中的人也不例外,他們也渴望探知外邊的世界。在我們遇到的為數不多的人中,他們也都希望跟這個世界連接,對外界未知的一切都充滿着渴望,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他們卻無法實現。
除了記錄包座和黑水的步道線上的風景,我也試着為在這條線上生活着的人描繪出一幅整體畫像:包座鄉的如措小姑娘是一個标準的藏區“留守兒童”,父母在牧場放牧,爺爺奶奶照顧他們生活,從她的笑容和銀鈴般的笑聲感覺到她童年的快樂,也能感覺她對外邊未知世界的渴望;在牧區碰上的澤讓足則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孩子從小也是在“留守兒童”狀态中成長,現在都已經在紅原和若爾蓋上中學,他的幾百頭牦牛足夠養家糊口;達娃和姐妹們在牧場還背着剛生下來的孩子,等他們斷奶,也會成為下一撥“留守兒童”。
幾乎每個鄉鎮都有一座寺廟,我們造訪了兩座寺院,一座是緊鄰包座戰役遺址的達金寺(大金寺),一座是著名的毛兒蓋會議會址的毛兒蓋寺,又都跟長征有關。負責達金寺教學的達欽,說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毛兒蓋寺的央珠從10歲就開始進入寺院生活,并打算在此終老,從他帶着酒窩的純真笑容中可以看到他的純淨與智慧;草原鄉的旅店店主仁真拉久在每個說話的間歇都在念經,而跟他緊隔幾百米的一個餐館老闆卓瑪則一直在轉經輪。
阿色村的紮西東周和二古魯村的蘭卡則是這條線上好人的代表,搭紮西車還耽誤了他半小時時間,毫無怨言還分文不取;蘭卡熱情為我們指路,還硬塞給我們自己親自采的蘑菇,我們還是留了點錢給他的孫女。當然,我們也遇到了幾個不斷“加錢”的向導,這也許是他們學習融入現代社會的開始。這是我們看到另外一個世界的另外一面。
我們接觸的藏民中,有些受過高等教育或者做生意的人已經跟外部世界融為一體。但也有不少人,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婦女和孩子,他們在這個世界當中可能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小世界,他們不懂外界的語言或者沒有機會接觸外邊的世界,一聲聲“你好”表達了他們的友好善意,我們也從孩子的眼中和言語中看到了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渴望。
國家步道的使命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拍攝到的這些風景,也能讓風景裡的人能夠跟外邊的世界連接,因為他們也想看到外邊的風景,其實我們和他們都是風景裡的人和看風景的人,因為你在他們眼中也是一道風景,能帶來新世界的風景!2漫卷的雲層與圓潤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