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愛國主義旅遊,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曆史,可謂休閑學習兩不誤。作為新文化運動發源地的北京,紅色旅遊景點比比皆是,名人故居集中地的西城更是如此。這次到北京遊覽紅色景區,出行前做了計劃。在衆多的景點中,隻挑選了首都博物館、宣南博物館、魯迅博物館、陶然亭公園、李大钊故居、郭沫若故居、梅蘭芳紀念館、宋慶齡故居、徐悲鴻紀念館,這些景點計劃用兩天時間參觀完。
慈悲庵陶然亭裡憶往昔
“更待橘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陶然亭公園的大名久聞于耳,但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單獨為了觀光賞景。于是,進南門一路向北,穿過漢白玉石橋,直奔目的地慈悲庵。擡頭眺望,遠遠就看見慈悲庵矗立在一棟古建之間,登上樓梯穿過月亮門,便一步跨入了這座庵堂的主體建築。如今,這裡成了紅色宣傳教育的場所,裡面有許多革命先烈的事迹介紹。順着遊廊,可通後院的幾間配房,十餘間小房子構成了這裡的全部。
其實,真正來到這裡才知道陶然亭是在慈悲庵内的。于是,便悠然地向前走着,細細品味着這個收存着有八百多年曆史經幢的地方。院内經幢幢身為8面,刻有4尊佛像以及4段梵、漢兩種文字的經文。4尊佛像都是盤膝而坐,腦後襯有火焰光環,神态安詳,栩栩如生,擺出不同的手勢。遠處匾額“陶然”兩邊挂着鴉片戰争中禁煙名将林則徐所作的一對楹聯: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龛。據了解,林則徐寫的那副舊對聯現在已經沒有了,眼前這對楹聯是當代書法家黃苗子所書。轉過身,在亭間還懸挂着一對楹聯:“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這是清朝康熙年間懸挂在陶然亭的舊對聯,1986年由現代書法家康雍重新書寫。擡頭處,亭梁上是四幅精美的蘇式彩繪:《采菊圖》《八仙過海》《太白醉酒》《劉海戲金蟾》。
明清時期,慈悲庵及陶然亭是京城文人、宦官極為青睐的遊覽集會地。近代以來,内憂外患的中國大地上,革命大潮明流暗湧,這裡逐漸成為革命先驅的集會之地。毛澤東、周恩來、李大钊、鄧中夏等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迹,為這座清淨古刹塗上了鮮紅的時代印記。徜徉于此,仿佛覺得青燈古佛、參天老槐、碧水軒亭與革命志士的青春熱血、救亡圖存的紅色夢想重疊在一起,耳邊似乎回響着激情歲月的呐喊,猶如百年曆史風雲在這裡定格。其實從慈悲庵地理和曆史方面看,也不難解釋為何諸多革命先驅在此活動。一則由于在當時十分偏僻,容易避開敵人耳目。二則這裡是傳統文人墨客休閑娛樂的地方,人們往往不會對知識分子的聚會産生異議。
出了慈悲庵,見前方聚集了許多中小學生,走近方知來到了高石之墓地,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高君宇和他女友石評梅就雙雙安息于此。借滿園繁花向烈士獻禮,然後繼續前行。租一葉小船,向東碼頭進發。船側水波蕩漾,岸邊楊柳依依,連翹、桃花一片片争奇鬥豔,一派春日盛景,大有古人泛舟湖上的雅趣,卻無古人文思泉湧的詩興。從東碼頭上岸,來到“國色天香”景區。看指示牌上介紹,院中引進栽植了白玉、豆綠、狀元紅等兩千餘株六十餘種優質品種的牡丹。可惜花期未到,隻得再擇閑暇來觀賞牡丹的雍容華貴了。
1革命人合影。
2李大钊塑像。
3紅色夢主題展。
4展廳。
55-6慈悲庵。
6
TIPS
地址:西城區太平街19号。
電話:010-63511596
門票:2元
宣南文化博物館文人墨客峥嵘足迹
從陶然亭公園北門出來已近晌午,便前往下一站宣南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在長椿街東側,乘坐專13路公交車在牛街下車,向北沿長椿街步行600米便來到了博物館。如今博物館置身在長椿寺内。長椿寺建于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由明神宗為其生母孝定李太後敕建,以供養水齋禅師。萬曆皇帝賜名“長椿”,取健康長壽之意,時有“京師首刹”之稱。清中葉以後,長椿寺開始衰敗。人們都說宣南仕鄉,但如今的仕鄉卻紛紛變作了尋常百姓人家。碩果僅存、容顔依舊的長椿寺,也轉變為宣南文化博物館。進門依次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東西配殿被隔成了主題不同的八間展室。
走進革命先驅展廳,一幅幅革命者的事迹介紹首先映入眼簾。在宣南沃土上,衆多革命先驅站在時代前列,探求民族振興道路,譜寫了一曲曲救國救民、與反動勢力英勇鬥争的壯麗詩篇。從徐錫麟、秋瑾到孫中山、黃興,從陳獨秀、李大钊到毛澤東、周恩來……他們都在此留下了生活、戰鬥的光輝足迹。
宣南文化以其先進性和革命性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從清末到民國初年,北京城外的宣南地處偏僻荒蕪,會館、庵廟、學校等以其隐蔽性為革命者從事早期的活動提供了必備條件,緻使大批革命者來到宣南,以他們的愛國行動推動了北京乃至全國革命的發展,為宣南文化增加了深刻的曆史内涵。
1宣南曆史文化展覽。
2孫中山像。
3宣南戲曲曆史展示。
4宣南老字号。
55-6紅色曆史展。
6
7博物館大門。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區長椿街9号南門。
電話:010-63015415
門票:無
李大钊故居革命先驅永恒燈塔
繁華的西單西南方向有一片以灰色為主色調的胡同,在周圍的高樓大廈映襯下顯得頗不起眼。從宣武醫院外坐10路公交車在新文化街西口下,沿着文華胡同向裡走,發現前邊有一處宅子,看起來和周圍的宅子沒什麼區别,但大門旁邊的牆上卻挂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等牌子,頓時令我對這座小院的曆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這裡是革命先烈李大钊在北京居住過的地方。
走進這座小三合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李大钊的半身銅像。銅像和人們在書本上常見的李大钊标準形象一緻:短發,戴着斯文的眼鏡,留着胡子,目光堅毅。銅像的旁邊是一面挂有多個題詞的宣傳欄,包括1983年鄧小平題的“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再往裡走,院子有北房3間,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
故居中,北房東屋為李大钊夫婦的卧室,東耳房為長女李星華的卧室,東廂房北間為長子李葆華的卧室,南間是客房。西廂房為李大钊的書房。北房一進門就會看到一張傳統的桌子和兩把椅子,後面的牆上則挂着兩行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春日的午後,很少有遊客,大門敞開着,陽光灑在牆上的黑白照片上,氣氛祥和而溫暖。觀賞中,我不經意間看到了牆上貼着李大钊寫的關于愛情的句子:“兩性相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應該保持它的自由、神聖、崇高。”不由讓人萬般感慨!
李大钊的一生是短暫而又輝煌的。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反動軍閥逮捕,4月28日被絞殺于北京東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内,時年38歲。臨刑前,他慷慨激昂,大義凜然,大聲高呼:“共産黨萬歲!”并堅定地說:“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産主義,共産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曾經在《犧牲》這篇文章裡說過:“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影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之中。”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奉獻出自己的青春,照亮了中國革命漫漫的前程。他是中國革命的黎明前升起的一顆璀璨的啟明星,照徹了黑暗的中華大地。
還記得,毛澤東曾回憶李大钊:“我第一次到北京……是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奔波,還不錯,吃了點苦頭,遇到了一位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同志,可惜呀,李大钊同志已經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師呀!沒有他的指點和教導,我今天還不知在哪裡呢。”我想,這就是革命偉人之間的友情和壯闊胸懷,是共産黨人的寶貴财富,永不可放棄的精神瑰寶。
8李大钊起居室。
9客廳。
10書房。
11人物畫。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新文化街文華胡同24号。
電話:010-66089208
門票:10元
首都博物館一部絢麗的曆史畫卷
首都博物館是個綜合性博物館,距李大钊故居并不算太遠。原館址在北京孔廟,現址為北京西城區複興門外大街16号。這裡有瓷器展、青銅器珍品展、民俗展,還有北京城市曆史發展沿革及曆史文化展廳。為了解北京近代的紅色曆史,我先來到了曆史文化展廳。展廳呈回字形結構,記錄了北京這座文化古都的演變史。
近代曆史部分,有三幅照片吸引了我。照片下分别是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的文字介紹。他們在北平寫下了充滿愛國情懷的悲壯一頁。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在北平南苑作戰中犧牲殉國。29軍撤出北平,38師師長張自忠代理北平市長。1940年張自忠在湖北戰場犧牲殉國,時任33集團軍總司令。這幾位英雄為了北平的解放英勇作戰,犧牲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紀念他們,解放後用他們的名字命名了北京的一些路名:佟麟閣路、趙登禹路和張自忠路。讓每個走過這裡的人在讀到他們名字的時候,都能想到北京所承載的時代印記,都會想起這段不平凡的曆史。
右側的照片上記錄着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中國成立的畫面。講解員介紹,我眼前所陳列的擴音器就是開國大典時毛澤東主席使用過的,毛主席曾通過它向全世界發出宣言:新中國成立了!
新文化運動的曆史部分展示的是蔡元培、陳獨秀、胡适、李大钊、魯迅等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的曆史事迹。由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最早倡導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标志。1920年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産黨宣言》,是最早的全譯本。此外,這裡還展出了《新潮》《少年中國》等進步刊物和書籍。它們對于宣傳十月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展廳裡一幅幅、一幕幕珍貴的曆史資料,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了那烽火連天的革命戰争年代,讓我們對革命先烈們的理想和情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中國共産黨艱苦卓絕的鬥争曆程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1
2
3
4
51-5北京近代曆史展。
6北京民俗展。
7瓷器展廳。
8曆史文化展廳。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複興門外大街16号。
電話:010-63370491
門票:免費,需要網上預約。
魯迅博物館一代文豪最後的家
提起魯迅先生,我就會想起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先生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正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些文章中的情節畫面曾經讓我們浮想聯翩,那時對魯迅先生的崇拜和敬仰之情至今還記憶猶新。
魯迅博物館位于西城區阜成門内宮門口三條21号,沿阜成門内北街向北,一直走到頭就到了。
走進大門,寬闊的庭院正中央是魯迅先生的漢白玉半身雕像。博物館内現代化的展廳裡陳列着魯迅先生的各種遺物。繞過博物館,在一條東西向的甬道北側,有一座坐南朝北、青磚灰瓦的小院,這就是當年魯迅先生住的地方了。這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四合院。南邊三間是藏書室兼會客室;北邊三間,中間為起居室,東西兩間分别為母親魯瑞和夫人朱安的卧室,魯迅則在北房中屋向後接出一間七八平方米的小屋作為工作室。那時的阜成門内宮門口西三條21号是魯迅自購住宅。在這裡,魯迅奮筆創作出《野草》《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墳》《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1954年文化部在魯迅故居東側興建魯迅博物館,故居成為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魯迅故居的小院,總是透着整潔與淡雅。那自然流暢的色調以無聲的語言诠釋着“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精神,讓參觀者流連駐足,陷入久久的沉思,對主人充滿了無限敬仰。這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人物傳記性博物館”。展館館藏文物3萬餘件,其中的精品有魯迅地質供文手稿;《阿Q正傳》的唯一一篇殘稿以及魯迅20多歲時所寫的《自題小像》的手稿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9魯迅故居。
1010-13魯迅生平介紹。
11
12
13
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内宮門口三條21号。
電話:010—66164080
門票:無
郭沫若故居文人墨客風騷依舊
郭沫若紀念館地處前海西街18号,東臨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園靜心齋。紀念館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大門坐西朝東,門匾上“郭沫若故居”五個字為1982年9月鄧穎超題寫。據導遊介紹,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遷入此地,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最後的15年。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先是蒙古駐華大使館館舍,後由宋慶齡居住。1963年,宋慶齡遷居後海北沿,在國務院事務管理局的安排下,郭沫若遷至此處。
進入大門,走過甬路,向北進垂花門,便踏入了坐北朝南的二進四合院。前院有正房五間。西為會客廳,東為辦公室、卧房,後院有十一間後罩房,其中包括夫人于立群的書房及卧室。客廳裡,沙發排列呈馬蹄形。西牆挂有巨幅山水畫,是傅抱石依郭沫若《遊九龍淵》詩歌而作,毛澤東手書的《西江月·井岡山》也赫然懸于牆上。辦公桌的台曆停留在郭沫若去世的日期;窗台上時鐘的指針,依然指向他去世的時刻;他常用的助聽器、茶杯,仍放在主人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卧室裡,窗下書匣排列着已經陳舊的《二十四史》,床邊擺放着郭沫若常穿的内聯升圓口布鞋。“媽媽屋”也保持着原樣,“媽媽屋”是孩子們對于立群寫字間的愛稱。左牆挂有于立群的小篆條屏,右牆是她題額的青銅器拓本。正上方懸挂着郭沫若的手記《詠武則天》。看着看着,我恍然間覺得,郭沫若仿佛一直還在居所内流連,從未走遠。
漫步院内,高大的銀杏樹映入眼簾。其中甬路右側的銀杏相對瘦弱,曾得到郭沫若一家的細心呵護,被親昵地稱為“媽媽樹”。原來,1954年于立群生病時,郭沫若帶着孩子們從北京西山把銀杏樹苗移到了當時居住的院子裡,希望夫人能像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銀杏一樣,戰勝病魔,重新煥發生命的潤澤。舉家搬遷時,寓意美好的“媽媽樹”,也随戶落在了此處,紮根之後,日益繁茂。草坪上,郭沫若的全身銅像悄然伫立。每逢郭沫若生日或祭日,鮮花和花籃,就會帶着哀思出現在像前。如今,這尊銅像已經成為了人們緬懷郭沫若時表達情感的依托。
11-4郭沫若生平介紹。
2
3
4
5故居院内。TIPS
地址:西城區前海西街18号。
電話:010-83225985
門票:20元
梅蘭芳紀念館梅蘭芳華源遠流長
從郭沫若紀念館出來往西走,穿過定阜街便來到了梅蘭芳紀念館。
說起梅蘭芳,家喻戶曉。梅蘭芳的故居就位于護國寺街街口。護國寺街其實原本是條胡同,亦不算長,兩個路口分别位于新街口南大街和德勝門内大街,恭王府、北海和什刹海等也在附近。梅蘭芳紀念館靠近德勝門内大街這一側,據說道路曾有拓寬,并非原貌。一眼望去,确實比靠近新街口南大街的另一側要寬些。聽胡同裡的老人講,這裡在清代是慶親王府的馬廄,到了民國改為禁煙局。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把這裡改成了招待所,如今複建成梅蘭芳故居,門口那塊匾額還是鄧小平親自題寫的。
一進院内,有青磚灰瓦的影壁,影壁前面有漢白玉雕塑成的梅蘭芳半身像。院内有兩棵柿子樹,另有海棠樹。工作人員說是取“事事平安”之意。我是個植物盲,隻能認出柿子樹,這還是因為此前在老舍故居已見識過一次的緣故。不過,有了“事事平安”的寓意,這回,海棠樹也會牢牢記住了。
院子共有兩進,外院和内院均有展室。外院展室有梅蘭芳生平圖片展,内院展室則展有其在《貴妃醉酒》《女起解》《奇雙會》中的戲裝,有記錄其親身演示53式指法和各種旦角身段的照片,還有一些其他大師的書法作品和藏品。館内藏品大多為梅蘭芳的親人捐獻。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回廊,可遮陽擋雨。回廊上繪有花草山水。客廳、卧室和書房均保持原貌,書房的書櫃中有大量劇本,不乏善本和孤本。
外院南房為第一陳列室,展出了精選的圖片和資料,扼要地介紹了梅蘭芳一生的主要藝術生活和社會活動。内院東房為第二陳列室,陳列着梅蘭芳使用過的部分戲裝、道具及一些館藏資料。另一内室為專題展覽,不定期更換内容。西房為第三陳列室,陳列着國内外友人贈送梅蘭芳的書法、繪畫和其它藝術作品。正院北房正中為客廳,裡間為起居室,東西耳房為卧室和書房。牆上懸挂着張大千、齊白石、陳半丁等著名畫家的作品,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原狀布置。
“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先後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曲劇目,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在香港排演《梁紅玉》等曲目,激勵祖國人民的抗日鬥志。當時日本人一再要求梅蘭芳為他們上台演出,但梅蘭芳以年紀太大、身體不好為理由拒絕。為了斷絕日本人的念頭,他還留起了胡子。後來日本人不讓他唱戲,這讓梅蘭芳斷了經濟來源,于是才迫不得已變賣家産。
其實梅蘭芳先生曾有機會收回此宅。那是1949年後,有關方面曾征求其意見,表示可以讓他遷回舊居,但他認為自己不需那麼大的宅院,結果選擇了護國寺街9号。若他選擇收回故宅,如今成為梅蘭芳紀念館的就會是無量大人胡同24号了。這裡更有資格成為紀念館,因為它見證了梅蘭芳生命中最耀眼的時光,也銘記了無數的故事。可惜,梅蘭芳拒絕了。它被拆除的年份是1986年,恰恰與護國寺街9号被改造為紀念館的年份相同。這雖是巧合,但恐怕也是天意吧!
6梅蘭芳紀念館大門。77-10生平資料。
8
9
10
11生活起居室。
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9号。
電話:010-66183958
門票:10元
宋慶齡故居傳奇女性的偉大一生
梅蘭芳故居往北走,懷着萬分崇敬的心情,來到了位于後海北沿的宋慶齡故居。
導遊介紹,宋慶齡故居曾經幾易主人。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為大學士明珠的府邸花園,乾隆年間為和珅别院,嘉慶年間為成親王永瑆王府花園,後為光緒父親醇親王奕譞府邸花園,清末又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沣的王府花園,即攝政王府花園。新中國成立前夕,這裡已經荒蕪凋敝。後周恩來總理受黨中央和政府委托,負責籌建宋慶齡在北京的住宅。于1961年将這座王府花園整饬,并在原有建築以西接建了一座兩層小樓,築成了一座優雅安适的庭院……故居的非凡經曆,折射出幾多國家近代史的風雲變化。
進入院内,繞到院子西面,發現園中前廳的“濠梁樂趣”、後廳的“暢襟齋”、側廳的“聽郦軒”、東廳的“觀花室”,現在都成了展室,陳列着宋慶齡生前的許多照片、書信、實物,房間裡仍保持着宋慶齡生前工作居住的原貌。面對這樣一個心靈強大的女人,我更想探究她“兒女情長”的一面,那就是她與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愛情。遍尋各處,一把手槍映入眼簾,這是中山先生送給她的結婚禮物。在人們的腦海中,婚禮應該是充滿鮮花、彩帶、浪漫的音樂。而隻有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才有這樣特殊的結婚禮物,讓這場婚姻充滿了傳奇色彩。
走出展室,右側就是秋千架。古有清明時節蕩秋千的習俗,趁着興頭,我也爬上秋千蕩了起來。春日的微風拂過臉龐,桃花盛放,新柳鵝黃,若空氣更清新些就可稱完美了。旁邊假山上有個箑亭,站在這裡逛景兒,我剛剛悠然蕩秋千的模樣不知映進了誰的鏡頭裡……
拾路北行,在碧波蕩漾的後湖右河沿,在那樓廳中央,西府海棠尚未開放。初識海棠是在《紅樓夢》中,記不清是哪一回,海棠不合時宜的開放,竟真應了妖異之說,自此總覺海棠是有靈性之物。如今,在宋慶齡故居見海棠靜靜地矗立着,不免感到異常新鮮和親切。
繼續沿着300多米的長廊散步,可見“恩波亭”“南樓”,南樓西邊假山上有“聽雨屋”。順東側小路向南,可見葡萄架。想來若七月七日晚小憩葡萄架下,會不會聽到牛郎織女切切的情話呢?細看故居開放時間又是不可能的。鴿子哨響起,無數的白鴿在東廣場騰空而起,撲閃着翅膀飛向天空。此刻的鴿子房想必已經是空空如也了,放飛這群精靈為這片昔日繁華的靜谧之處增添幾分靈動。不遠處一個孩子蹲在地上伸手遞出手心的食物,吸引衆多鴿子圍攏過來,畫面溫暖和諧,真是美極了!
今天,宋慶齡故居已經成為什刹海邊的一道風景線。衆多的遊人慕名前來,隻為心中那一份對曆史的眷戀和對偉人的景仰。
1宋慶齡塑像。
22-6宋慶齡人物資料。
3
4
5
6
7故居内大樓。TIPS
地址:西城區後海北沿46号。
電話:010-64073653
門票:20元
徐悲鴻紀念館烈馬奔騰精神威武
從宋慶齡故居出來轉個彎,新街口北大街路西便是另一位文化巨人——徐悲鴻的紀念館,但徐悲鴻其實并沒有在這裡居住過,他的故居原在東城區授祿街16号,20世紀60年代建地鐵時被拆除。紀念館是一座典雅的灰綠色二層樓房,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擁有7個展室和1個序廳。序幕廳陳列着徐悲鴻自畫像及徐悲鴻作畫的巨幅照片和展覽前言。第一、第二和第七展室,展出徐悲鴻各個時期的中國畫代表作。第三展室和第五展室展出徐悲鴻的油畫作品,第六展室展出徐悲鴻的素描作品,第四展室為徐悲鴻生平紀念展室,展示着青年徐悲鴻從貧寒的鄉村走向世界的艱難曆程,以及他生前畫室的複原和珍貴遺物。新館于1983年元月對外開放,每年接待觀衆逾萬人。
徐悲鴻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和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同時還是一位積極投身民族解放事業的愛國主義者。他雖出身貧寒,但通過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獲得了精湛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他的中國畫融彙了西方技法,而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作品表現出了高度技巧和民族特色的結合。
漫步在展廳内,我們在欣賞大師不朽的藝術作品的同時,更為那洋溢其中的高尚民族精神所震撼:巨幅國畫《九方臯》表現了藝術家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對光明前途的向往;作于1940年的《愚公移山》激勵全國人民争取抗戰的勝利;《田橫五百士》則歌頌了中國人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堅韌品格;他筆下的駿馬寄托着喜、怒、哀、樂的感情,與他常畫的雄獅、晨雞一樣表現了令人振奮的戰鬥精神。此外,在這裡人們還可以從百餘幅素描作品看到藝術家在技法上的精深功力。藏品中還有《八十七神仙卷》等大師的學生們所收藏的許多優秀繪畫作品。
徐悲鴻逝世後,他的夫人廖靜文,将徐悲鴻的作品及他生前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現代著名畫家的作品1200餘幅,還有1萬餘件圖書畫冊等珍貴資料捐獻給國家。他的全部作品被列為國家文物。徐悲鴻紀念館出售他的畫冊和複制品,館内還設有《徐悲鴻畫室》,向國内外招收進修生,由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執教。
8徐悲鴻塑像。
TIPS
地址:新街口北大街53号(積水潭橋南側路西)。
電話:010-6225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