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遊武侯祠 神會智聖諸葛亮

遊武侯祠 神會智聖諸葛亮

時間:2024-10-31 11:35:28

1武侯祠山門。

2武侯祠園内景。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千百年來,一代名相諸葛亮一直以能臣、賢相的形象受到後人景仰,河南省南陽的武侯祠是“三顧茅廬”故事的源發地,也是去南陽旅遊首選的曆史名勝。“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都沒有見着。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他們來到隆中,隻見那裡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卧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關羽、張飛來到南陽“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自此,27歲的諸葛亮離開了南陽卧龍崗,随軍征伐,任蜀漢丞相,爵封“武鄉侯”。諸葛亮為“興複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後世尊稱為“智聖”“武侯”。

武侯祠建于魏晉,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劉禹錫《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李白《南都行》有:“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鬓斑。”唐代時期南陽卧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崗”,同時也是明朝朝廷欽定的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看點1:“千古人龍”石坊

武侯祠的入口有一座“千古人龍”石坊在祠前崗坡的二層台階上,“千古人龍”意指諸葛亮乃人中之龍,隐喻這裡是藏龍卧虎之地。石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樓式,最值得看的是石坊上的通體布滿雕飾,精湛細膩的雕飾訴說着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額枋浮雕祥雲瑞獸,如丹鳳朝陽,麒麟送寶等均極生動。左右橫額雕飾以諸葛亮生平故事“躬耕南陽”“草廬對策”“舌戰群儒”等,栩栩如生,石坊聳立祠門外。

看點2:三顧坊

走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的古牌坊,清道光辛卯年(1831年)複立,牌坊另一面文字為“真神人”。此坊是為紀念劉備三顧納賢而立的。

坊南為諸葛亮躬耕舊址,由于多年不種五谷,現已變成林木草地,僅存一“漢武侯躬耕處”石碑。三顧坊北是卧龍潭,碧波蕩漾,水面開闊,天光雲影倒映其中。潭中橫陳一島,有七曲橋、玉帶橋與堤岸相連,潭周花木蔥茏垂柳依依。岸邊原有三棵古楸樹,相傳這是劉關張三顧時勒馬之樹,現仍存一棵,虬曲盤附卧龍潭岸。龍潭旁的有一口井,井口為青石鑿成,叫諸葛井,傳說諸葛亮“躬耕”時就從這口井中汲水。3古柏亭。

4大拜殿。

5碑廊。

6“千古人龍”石坊。看點3:山門

山門為武侯祠正門,山門形式古樸端莊,正中券門額上石匾镌刻着郭沫若先生所題“武侯祠”三個大字。山門内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南陽知府陳振豪重修山門時題“武侯祠”匾額。山門前一對石犼昂首雄歭須彌石座之上,氣勢不凡。

看點4:大拜殿

進了正門是大拜殿,這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築之一,也是曆代祭掃諸葛亮的主要場所。大拜殿由拜殿和大殿兩部分組成,平面呈正方形,面闊五間,長15.8米,高8米,青石鋪地,前築月台。拜殿為卷棚式建築,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二者渾然一體。殿内雕梁畫棟,檐檩、鬥拱、額坊、雀替等均飾彩繪,脊飾走獸仙人。飛檐翹角,下懸金鈴風铎。在此地,似有與聖賢諸葛亮神會一般。殿内是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一門三英”的祖孫三代塑像。諸葛亮居中端坐,面目凝重,依然不減當年羽扇綸巾的倜傥英姿,身披鶴氅,端坐凝思,展現了包藏萬機的“韬略宗師”風姿。

殿堂檐下、柱上刻滿了“立品于莘野渭濱之間,表讀出師,兩朝勳業驚司馬;結廬在紫峰白水以側,曲吟梁父,千載風雲起卧龍”等曆代頌聯和匾額。大拜殿的牆壁更值得一看,牆壁上有曆代過客騷人、文人學士讴歌諸葛亮的詩賦或憑吊祭文。

看點5:碑廊

碑廊位于大拜殿北側,其内陳列傳嶽飛手書《前後出師表》,據碑跋稱,宋紹興八年(1138年),嶽飛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萬千,揮淚手書《前後出師表》以抒胸臆。其字顔筋柳骨,奔放淋漓,書法灑脫俊逸,實為難得。明清時期,十多位宰相或到卧龍崗祭拜諸葛亮,或題詩作賦,卧龍崗現存元明清碑刻300多通,楹聯數十幅,匾額數十塊,彰顯了數百年來曆朝曆代社會各界對卧龍崗武侯祠的重視。在碑刻中,《前後出師表》最為珍貴,也更吸引遊客。“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自來宇宙垂名,布衣有幾?能使山川增色,陋室何妨”等楹聯流傳海内外。

看點6:諸葛草廬

諸葛草廬是後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頂茅亭,亦稱諸葛庵。該亭采用磚木結構,八角挑檐,外圍有八角回廊,屋頂覆蓋茅草。正門上懸挂的匾額題字“諸葛草廬”是郭沫若于1973手書而成,草廬裡面的匾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所書。草廬後面的匾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南陽知府傅鳳飓所書。

草廬前的小虹橋,傳為諸葛亮來往必經之地;伴月台傳說是諸葛亮夜觀星象之處。

看點7:三顧堂與躬耕亭和卧龍書院

三顧堂位于關張殿後,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與諸葛亮對話的紀念性建築,初建于康熙五十一年,鹹豐年間知府顧嘉蘅重建。匾額為康熙年間知府羅景所書。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木步架與硬山磚牆組合,古樸素雅,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其前出廊。堂内有劉備、諸葛亮對話的塑像,二人分賓主而坐,書童侍立側旁,再現了備亮一番晤對縱論天下的情景。

躬耕亭為一結構簡單、形制簡陋的小亭,前有兩根圓木支撐亭檐,後砌以磚牆,亭内立諸葛武侯石刻像。傳為諸葛亮親自耕種,自食其力,躬耕亭是存放農具的地方。

卧龍書院也稱“諸葛書院”,為武侯祠重要組成部分,始建年代可上溯至宋,現存山長署、諸生齋等40間,均為硬山磚木結構。

景區位置:中國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