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方肉。
寒燕鴨方酥。
金錢蝦餅。
酒釀午仔魚。
鼎豐佛蹄手。
鼎泰豐漁陽店是2004年進入北京的第一家鼎泰豐,這裡的裝飾簡約不張揚,強調為客人提供舒适的就餐環境,一層、二層大廳寬敞溫馨,适度的分隔,方便客人選位,二樓還有為帶小朋友來的客人準備的兒童娛樂室,體貼入微。
北京城做小籠包的餐廳有很多家,但鼎泰豐的小籠包卻以其獨特的風味和恒久的鮮香吊足了食客的口味,每天開餐時分,客人源源不斷,新客慕名而至,熟人老友經常光顧,成了小籠包的熱捧者。
其實,創建于1972年的“鼎泰豐”,起初與很多餐飲品牌一樣,在台灣也隻是一家不起眼兒的小鋪,賣大衆食品小籠蒸包,掌櫃楊秉彜同時也身兼夥計招呼客人。因為鼎泰豐的小籠包用料實在、口味地道,慢慢地由客人之間的口口相傳,成了當時台北有名的餐廳。上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鼎泰豐第二代掌門人,楊紀華先生從菜品到環境的精緻讓“鼎泰豐”茁壯成長起來,至今已有一百多家門店遍布世界多地。四十多年一貫傳承、默默耕耘做着小籠包的鼎泰豐已得到了來自世界的認可和榮譽,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餐廳。
有人說鼎泰豐不僅是“金字招牌”,更是“精緻招牌”,大凡第一次來的客人,餐廳的服務員都會細心地告訴客人鼎泰豐的小籠包怎麼吃才是最好的,服務員會在客人點了小籠包後,就為客人準備好蘸料,精巧的小碟放入切細的鮮姜絲,再配上一份醬油三份醋,當熱氣騰騰的小籠包端上來後,要用筷子夾起一隻,蘸一下小碟中的姜絲醋,放在湯勺中,用筷子捅破,使小籠包裡的湯汁流出,輕啜一口湯汁,然後再吃包子,這樣吃才可以盡享小籠包的美味。在鼎泰豐,幾乎每一道菜都有着各自講究的吃法,真正把吃升華到了品,讓飽腹變成了美的享受。
設在漁陽店二樓的VIP包房特菜更是将菜品精制到每一個細節,經常有明星大腕相聚在這裡。由于特菜制作精細,從選材到成品,每一個步驟都有嚴格的标準,耗功耗時,最好是預定,可以做充分的準備以确保客人按時吃到滿意的菜品。當然,這裡的菜單也标明着制作時間,或者服務員也會告知。包房的特菜主要有:
浙式方肉:這道菜一上桌,看到它就不得不說是“大菜”,京城老饕稱之為“橫菜”,從點菜下單到上桌,制作時間大約50分鐘。是精選一大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配鼎泰豐秘制的味料,加之廚師的精湛技藝,端上來的菜品色澤純正,誘人食欲,肥而不膩。配搭的荷葉餅是采用大成面粉發面蒸制而成的,面粉香味撲鼻,口感松軟而彈,切幾片浙式方肉,蘸适量甜面醬,添一點點蔥絲,無比的美味,入口即化的肉,口口香到停不住,即使平日大喊減肥的人也難擋此菜的誘惑。
寒燕鴨方酥:先将鴨肉鹵熟後拆肉,切成條塊,輔以海米、香菇、馬蹄、蒜黃、幹蔥絲,适量的菜脯,用三層豆腐皮包裹,再粘裹上面包碎,下鍋油炸後,配以蔥朵、甜面醬,經鴨餅卷好入口,豆腐皮的焦脆、鴨肉的香,與混合的輔材一并嚼在口中,酥脆奇妙。鴨肉與各種輔料的香、脆混融極是美味,吃法類似于烤鴨,又勝于烤鴨,融入了馬蹄的脆、香菇的香、蒜黃和菜脯疊加的美味。值得一提的是,蔥朵的精緻令人叫絕,寸段長,豎立着,切成絲的隻是上半寸,豎刀切成的絲,絲絲纖細,入口不柴不爛且微甜。上桌時兩旁是排列整齊的鴨方酥,中間一排嫩白的蔥朵,誘人食欲。
酒釀午仔魚:台灣美食有“一午、二鮸、三嘉鱲(liè)”的說法,此午就是午仔魚,又稱“白午”“馬鲅”,在我國分布于台灣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一午”是說午仔魚的美味位居第一,鼎泰豐在烹制過程中用心加酒釀清蒸後,精巧搭配的配料令魚的美味再度升級,聞其味鮮美,品其肉細膩,入口滑嫩,魚香充溢口中,多吃不膩,營養豐富,是喜吃魚的食客最愛之一。
金錢蝦餅:原料是精選鮮蝦,蝦肉與墨魚肉經清洗、瀝幹,拍、剁,調味,成型之後,外包裹面包糠,經炸制而成,制作時間大約35分鐘。搭配的蘸料碟有梅醬和椒鹽各一盤,随客人依口味選用。蝦餅在其他餐廳也有,但不知是做法還是原料取材的緣故,抑或是火工,口感口味卻大不同,金錢蝦餅也是這裡的看家特菜。
鼎豐佛蹄手:原料選用豬肘,配以鼎泰豐自制的調料,放入蒸籠,蒸制2小時,出鍋後,再過油炸至金黃色出鍋,成菜一上桌,服務員會主動為客人分成小份,以便于客人食用,吃時搭配輔料的酸菜絲和沙拉醬,各有各的味兒。這道特菜之所以受歡迎,是廚師一絲不苟的制作,使之色香味至純至極,令人吃了就忘不掉。
另外,特菜椒香石斑塊、金瓜牛腩煲、清蒸石斑魚、清炒河蝦仁,清蒸牛排等,也是獨具特色的菜品,深受衆多食客喜愛。值得一提的還有,鼎泰豐的酸辣湯也堪稱一絕,口感口味和足足的配料是其他餐廳無可比拟的,嘗過了,就會忘不掉。
5月,鼎泰豐漁陽店為喜迎傳統節日——端午節,應季的鼎泰豐香粽再度香飄京城,大受歡迎。
店面正門。
商務VIP包房。
二樓大廳。
操作間。
(部分圖片由鼎泰豐提供)
TIPS
地址:朝陽區新源西裡中街24号(近漁陽飯店)
公交:515路春秀路站,3路東直門外斜街站,110路、120路塔園村站。
電話:010-64624502故宮一角。
午門的清晨。
時光與歲月的見證。
紫禁城中的雌獅。“八臂哪吒城”告訴我們什麼
民間,老北京城被稱為八臂哪吒城,哪吒托夢、現身,引導劉伯溫、姚廣孝,讓他們依照自己設計北京城的這一故事一直流傳。先說傳說故事吧。朱元璋的四子在姚廣孝鼓動下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朱允炆手裡奪得帝位之後,要在其原封地建京城,受命的工部官員回奏說辦不了,說北京那地兒原是苦海幽州,孽龍十分厲害,臣子是降服不了的,皇上您得另請高人。朱棣覺得所說有道理,在被孽龍壓着的風水寶地上建京城,豈是一般臣子所能應對得了的!得找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軍帥們來辦這事兒。上朝,問衆軍師,衆軍師皆裝聾作啞,低頭不語,唯大軍師劉伯溫膽兒壯,說微臣願試。劉伯溫一開口,姚廣孝就沉不住氣了,他不能讓劉伯溫搶了風頭,也奏本說願意一試。朱棣看劉、姚二位大軍師都出馬了,甚是高興,下旨由二位設計北京城。二人話是說出去了,但心裡卻都沒底,又相互較着勁,現場考察後商議7日後再聚,聚時要各自拿出自己的設計圖紙。告别分手後兩人全都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地苦苦思索,三四天過去了,絞盡了腦汁也沒有任何結果。沮喪中他們各自迷迷糊糊睡着了,睡夢中聽耳邊人語,說照我畫!照我畫!醒來後卻看不到人影。眼瞅着6天過去了,對能畫出個什麼樣的設計圖紙才覺得靠譜還是一點兒招兒沒有,又不能不按約去赴會,郁悶得很。各自走出家門,突然看到前面走着一個紅孩子,你走多快他就走多快,你走多慢他就走多慢,納悶這孩子是怎麼回事兒,想着法子追上這孩子,追着追着,孩子追沒了,劉姚二人卻碰上了頭,碰頭的地點正是兩人約好見面的那地兒。最後的期限到了,亮圖紙吧。兩人無奈,拿起筆畫,正苦惱如何下筆時,眼前一亮,兩人面前同時出現了那紅孩子的模樣:八臂哪吒!倆人一驚,同時心裡也就都有了數,起筆畫設計圖。劉伯溫照哪吒畫城是照着哪吒從頭往腳畫,姚廣孝也是先畫頭再畫身再畫腳,隻是姚廣孝的圖紙被風一吹吹起了一個角,他怕劉伯溫搶頭功,随手一筆畫完卻少畫了一點點,是個缺角圖。相互交換圖紙一看大驚,竟是一模一樣的,隻是姚廣孝的少了那個角兒。朱棣看過兩人的設計圖龍顔大悅,說既然二位的設計不分高下一模一樣,就東邊的按劉愛卿的修,西邊的按姚愛卿的修吧。
故事當然是編的,劉伯溫明洪武八年就死了,怎會在朱棣當皇帝時又給朱棣當軍師呢?但編不會無緣無故地編。你得佩服古時人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傳說中,劉伯溫是怎麼解釋八臂哪吒城的呢?他說,正南中間一座門,叫正陽門,是哪吒的腦袋;甕城東西開門,就是哪吒的兩隻耳朵;正陽門裡兩眼井,是哪吒的眼睛;正陽門東邊的崇文門、東便門,東面城的朝陽門、東直門,是哪吒的半邊身子的四臂;正陽門西邊的宣武門、西便門,西面城的阜城門、西直門,是哪吒的另半邊身子和另四條臂;北面城的安定門、德勝門是哪吒的兩隻腳。哪吒有五髒,城市也一樣。天安門是五髒口,皇城是五髒,正陽門到天安門是食道。北京的胡同就是哪吒的肋骨了。
朱棣遷都北京城後的北京城是什麼樣的?一下子不好說清楚,老人們見過的城牆完整的北京城是明嘉靖年形成的,在這之前,明正統年加固過北京城,改了北面城門之外的七座城門的名字,崇文門、宣武門的名字這時候才出現。當然,名字隻是符号,城的形制、格局才是根本的。傳說中的劉伯溫用八臂哪吒形容的北京城是明正統年以後的北京城,因為那時的北京九門才有了這些稱謂。正陽門始建于明正統四年,正統年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是朱棣的重孫,是朱棣遷都北京後的第四位皇帝,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至于東便門和西便門是明嘉靖年修外羅城時才有的,而嘉靖年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已是明代的第十一位皇帝。按這個傳說版本,八臂哪吒城的傳說再早也就是出現在明嘉靖年以後,它是對明北京城結構與布局的一種形象化的解讀。這個解讀對朱棣時的北京城也适用,那時的北京城格局已定,城内有城,城中套城,京城、皇城、宮城,即紫禁城環環相套。紫禁城、皇城、北京城的中軸線連為一線,南北貫通,紫禁城是心髒,皇城是内髒,四四方方的北京城依中軸線東西對分,隻是西城西北缺一角,是斜的。大布局上說,東城、西城是依中軸對稱的;東直門、西直門是對稱的,朝陽門、阜城門是對稱的,東便門、西便門是對稱的。哪吒的肋骨上,有更多更細的對稱關系。東單、西單,東四、西四是以牌樓為标志的,東單牌樓和東四牌樓、西單牌樓和西四牌樓。長安街,有東長安街與西長安街的對稱,有已被拆除的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的對稱;宮城有東華門與西安門的對稱,皇城有東安門與西安門的對稱,祭壇有日壇與月壇的對稱等等,對稱組合的城市肌理非常明顯。神話傳說中的哪吒,也真不知是怎麼長的,竟被用來比對北京城。
但也有說哪吒城的說法元末就有了的,而且收集到證據。不過那和明代的肯定不是一個版本,故事中的人物,主持城市設計的另有其人,所比喻的對象也不一樣。元哪吒城說是有荷葉裙的,這和元代的大都城城牆建築相符,元代大都城是夯土城,沒有用磚包砌。從夯土的城牆上想象出荷葉裙來形容,把北京城的整體形貌與哪吒聯系到一起,讓北京城形象化了。前門箭樓。
什刹海。
天壇一角。
天壇雙環亭。
晚霞中的前門。對稱的美學和功能
說曆史,朱棣遷都後的北京城不隻是跟劉伯溫,連跟姚廣孝都沒有任何關系。朱棣在北京建設京城是秘密進行的,曆史沒有明确詳實的記載,專家們隻能從史料中尋找珠絲馬迹。隐藏事實,推測原因是朱棣的皇帝來得明不正言不順,他一家一家的,少則幾十人多則一二百人地殺掉建文帝重臣及家族後,留用的南方閣僚仍是一個勢力龐大的利益集團,遷都這麼大事,在帝都建成之前洩露信息,容易受到阻礙,有可能遷不成。他委派了一個官員,是他的親信陳珪,此公曾是徐達部下,追随燕王朱棣有功,被封侯。在朱棣當上皇帝坐鎮南京時此公始終沒離開過北京,總攬着北京這邊的一切事務,職守如一。他有事是直接請示朱棣的,并不通過中央政府的任何主管部門和官員。把北平營建成京師、帝都,應是他具體負責執行、落實的,朱棣本人在背後出主意。說北京城的設計,史冊中連陳珪的真實職守是什麼都沒有明确記載,京城圖紙的具體設計者就更無從查考了,史學家們隻知道負責設計的是工部的官員。清康熙皇帝是很想知道北京城由誰設計的,閱讀了明皇家的所有文獻卻讀了個一頭霧水,但有一樣可以肯定,朱棣時的北京城在徐達改建的北京城基礎上沒有大動,有争議的是中軸線,有中軸線改動說,也有中軸線未改動說。主張明北京的中軸線延用了元代的城市中軸線的,考證了很多現存的挖掘出土的或史料上顯示的相關建築位置,強調移動中軸線,就會打亂原有的市井布局,動靜太大,耗費工力太多。後門橋的位置未曾動過也說明了中軸線是沿用了元代的。其實中軸線移未移,主要争議點是元大都的宮城是否在明宮城中軸線上。明初北京城建的最大工程是拆掉了元皇宮,把大都南城的城牆向南推移了,延長了城市中軸線。
解讀依中軸對稱布局的北京城不可忽視了北京中軸線的節奏。有專家說,明清的北京中軸線可分三大段,自南而北,第一大段是永定門至正陽門,是北京中軸線最長的一段,達三千米,建築節奏和緩,是高潮前的鋪墊。第二段自正陽門至景山,穿越了天安門廣場和整個宮城,是建築的高潮段,長為二千五百米。第三段是從景山到鐘樓,是高潮後的收束,尾聲。高潮段的第二段又可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午門之前,第二節為紫禁城,第三節為景山。
說起永定門,那已是明嘉靖年以後的北京城了。永定門是北京有了外羅城之後外羅城最南邊的正中的那道門。
建築布局的對稱和中軸是什麼關系呢?每個人的現場感覺和體驗會不一樣。對稱體現了一種生态規律,城市和生物都有生态,都遵循着生态規律。想想人和動物不都是對稱性的組合嗎?人,兩隻眼眼,兩隻耳朵,兩條胳膊,兩條腿。動物中,獸、鳥、蟲、魚都如是,是有對稱的。樹葉的葉脈、花草的葉脈也如是,也是對稱的。有對稱就有平衡,就有穩定,就有和諧,這是一種美。對稱的美離不開中心,不管中心是個點還是條線,而對稱物和中心的作用又是交互的,中心可以讓對稱體、對稱物顯出在有中心狀态下的特有風采或奇異,而對稱又絕對地凸現出中心的與衆不同,誰也離不開誰的。對稱性又是多變的,完全的對稱、不規則的對稱、變異的對稱、逆反的對稱等各類對稱中,中心的風骨和面貌也會全然不同。依北京中軸線形成的對稱性建築布局是多姿多态的空間藝術,是多文化内涵的空間藝術,它的局部對稱中無論是宏闊,無論是疏朗,無論是緊湊,無論是威嚴,無論是壯麗,最終都形成了一個效果:皇權的至尊至極、至高無上。這是封建王朝締造的都城,它的和諧穩定都是皇權皇威下的建築效果,是平衡對稱中的烘雲托月,是平衡對稱中的節奏變化和推波助瀾式的律動。這一曆史文化遺産,新中國沒有破壞,作為文化典藏完好地保存了。你可以像欣賞音樂一樣去欣賞封建王朝最高城市的布局藝術和建築組群的布局藝術成就。永定門外廣場。
前門,雙樓聳峙。
換個角度看中軸
從永定門徒步北京中軸線,它的三段式節構和節奏的不同特點确實是十分鮮明的,南邊的三千米長線上比較舒緩,天壇和先農壇是面積比較大的對稱性建築群,盡管對稱的不是那麼嚴整。南中軸線兩側是街道街區的對稱,有天橋的年代,還有水溝水渠的對稱,它在皇城和内城外,高大建築不多,皇家建築分布在密林中,分布在空曠的土地上,結構相對比較松散,空間是舒朗的,是為皇城中軸線做鋪墊的建築節奏,為中軸序曲吧。前門大街兩側是民間的商業建築群,商業建築的對稱有一種獨特的民間韻味兒。正陽門以北到天安門,我們現在感受到的對稱布局是民國以後,特别是新中國以後出現的,天安門廣場被徹底改造了,新建築的對稱布局沿襲并恪守了傳統,但建築形式已完全不一樣,是新貌的對稱性的平衡美、壯闊美、莊嚴美。皇城中軸布局則基本沒有變,這對我們了解、認識、感受老北京的城市中軸建築藝術風貌風采,特别重要。依此,人們有了一個重要的新發現,它和太廟、社稷壇、故宮、景山建築一樣,屬于老北京文化、皇都皇城皇家文化,屬于經典的文化典藏,散發着獨特的文化和藝術魅力,這個發現和航拍有關。
空中俯瞰北京的中軸線會是什麼樣的,人們可以盡情地去想象。北京中部的中軸線上的航拍,其俯瞰效果,則是發現了一條金龍,一條碧龍。金龍是中軸線上的宮殿群組成的,而其西側則是一條與金龍并肩的水龍,是水陸兩條龍。這可不是故弄玄虛。金龍形象,在地面上沿中軸走一趟我們可以憑借所見想象出來,從天安門到端門、到午門、到前朝三大殿、到後宮三大殿、到神武門,筆直的一條金瓦的建築長龍。水龍則很難提供想象的依據,但在遙感技術拍攝的北京全景圖中,水龍比金色的陸龍更形象、更逼真、更栩栩如生。水龍的頭部是南海,龍眼是湖心島,龍身是中海和北海,龍尾是什刹海的三海。古建築龍,也就是陸龍、金龍,遙感圖比想象的要細膩。天安門為龍吻,東西長安街為龍須,金水橋為龍的颔虬,太廟和社稷壇如龍眼,故宮就像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如同四爪,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鐘鼓樓構成龍尾,而正陽門則是一顆寶珠。巨龍鎖珠的中軸線。粗略地想象出一條金龍,縱卧京師,沒問題,很貼切,很真實,太細節化了反倒有點牽強,但明代以後的雙龍布局卻是不可否認的存在。我是一直不知道有水龍之說的,翻閱介紹北京中軸線的著作和資料,看到專家們繪出的水形圖紙,我切實感覺到北京的六海真的是一條水龍,活靈活現的水龍。南海是明代後挖的,若說元代用積水潭六海之水造北京城是地勢水勢上的巧用中碰巧成龍了,那明代是否是刻意地把此水設計成龍了呢?帝都,天子之都,皇帝是真龍天子。水陸兩龍南北向交并縱貫北京城可真是設計上的大手筆。可誰又能提供是人為設計的依據呢?如果說是無意間的自然成形成勢,對講究風水的古人來說,那學問可就大了,是天授北京為帝都國都啊!
龍騰北京中軸線是北京中軸線的特有現象,也是北京中軸線的特有景觀。有心者還注意到了另外一些與北京中軸線有關的現象,如天壇正門向西、先農壇正門向東互對着中軸線成一直線互相呼應;太廟和社稷壇的正門原來也是對着中軸線開的,後封閉了,現在的正門也就是南門都是它們成為人民公園後開設的。離中軸線距離較遠的日壇、月壇棂星門也面向中軸線對開……所有這些,則肯定是出于人為的設計,是一種依據什麼理念的講究吧。中軸線有許多已發現和待發現的秘密。北京依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城市建構藝術,是人類文化遺産中的精華之一,它體現出的平衡美和律動美,刻骨銘心地醉人心魂。故宮一角。
祈年殿。
中軸線上最大的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