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古城大梁門。
古城牆上。
古城牆下的花卉。
城牆日出。
開封嶽飛廟。城摞城,牆摞牆
我早就想造訪開封,因為開封是著名的古都,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從戰國到北宋,開封被多個王朝定作國都。一座古代都城,總會給人留下無限遐想。尤其是開封,由于北宋畫家張擇端用筆墨在絹帛上細膩地描繪了北宋都城的景象,這幅叫做《清明上河圖》的古代名畫,讓後人了解了當年開封的市井風貌。
開封目前仍然保存着較完整的城牆,這是兩百多年前清道光年間的建築,清以前的建築幾乎都埋在開封地底下。城牆繞城一周,城牆不算高大,可以随便上下,不少城牆下開辟成街頭綠地,城牆上下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地方。由于開封地處黃河以南,高高的黃河河床似乎懸在城市之上。這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開封府曾經的輝煌,也一次又一次沖刷着這座城市曾經的曆史印記。這座城市地下3米處是清代的開封,再向下依次是明代、金代、宋代、唐代等曆朝曆代開封古城,黃河一次次泛濫,也一次次掩埋曆史的記憶。
以前就聽說過開封“城摞城”的故事,據說在開封城地下,埋有6層古城,清代開封城的地面在地下約3米處,明代開封城約在地下5米至6米處,金代汴京城約在地下6米處,北宋東京城距地面約8米深,唐代汴州城距地面約10米深,最下面的魏國大梁城在地下10餘米處。
這一遺址奇迹已然令人震驚,而沒想到的是,在這南北中軸線從未更改過的開封,它的城牆,也能“牆摞牆”。明、金、宋三代城牆自上而下疊壓在一起,位于“城摞城”底部的唐汴州城,其東西牆疊壓在北宋東西内牆的東西牆下,在今日開封著名的内城是東京城的第二道城牆,它在唐代汴州城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為抵禦外敵,保護一座城,城牆拔地而起;黃河水泛濫淹沒、朝代更疊城牆重修,形成“牆摞牆”。這一遭遭輪回,夯實的不僅是城牆的根基,還有城牆幻化給人的一種念想:築起它,便覺得心安。開封古城牆,即便城牆層層摞,但是它的防衛功能早已消失,追根溯源,是因為時間已帶着冷兵器時代走向消亡,古城牆也早已轉換了它的角色,從保護城池,轉為被保護的角色。就如同被收進開封汴京公園裡的那一段古城牆,成為了僅供觀賞的一段。不知它是否适應這樣的角色轉換,甘心隻這般屹立,受着衆人的呵護。而人在内心築起的城牆,它的防衛功能卻日漸增強,它一旦築起,一旦夯實,便難以攻破。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心牆也偷偷轉換了它的角色,從為自己留有私人空間,轉為抗拒接受。不知它是否适應這樣的角色轉換,甘心圈住孤獨,對衆人呈現出冷漠。曾經,能用冷兵器刺痛城牆,攻陷一座城。現在,要攻破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城牆,唯有一法子:學會接納與包容。
登遊原生态城牆
城牆,是開封作為古都最直接的标志,來到開封,看城牆是行程中做的一件事。開封城牆全長14.4公裡,城牆頂面原為石灰、砂土、米漿混合錘成。最佳的登遊位置在西北處,一是保護較好,二是靠近清園、龍亭等。城門前,大盆大盆的菊花被擺放成各種造型,千年前,或許它們就已經被放在那裡,見證了沙場凱旋的楊家将穿城而過;或許見證過儒衫黑面、仍然年輕的包拯從遙遠的廬州走來,揮筆成章,金榜題名;或許見證了給京城之花李師師獻詞撞上了便裝出訪的徽宗,穿城而逃……或許,它們早就已經等在了那裡,在金秋十月的菊花香裡,等了一年又一年,隻為相會的那一刻。
開封的古城牆,還是一座原生狀态下的城牆,不加任何的修飾,甯靜安祥,古樸肅穆。飲一杯菊花酒,吟一首菊花詞,約上一兩個摯友,天氣晴朗的日子,夕陽西下的時刻,極目四望:牆内是故皇宮遺址,牆外是郊外古戰場、田園阡陌。菊花香裡,朱仙鎮上關于《嶽忠武王祠》的史記味道:“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阙遠嵯峨……如何一别朱仙鎮,不見将軍奏凱歌。”朱仙鎮雖然因戰國名人朱亥而得名,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但真正讓它聲名鵲起的,卻是因為嶽飛。五百嶽家軍和“八大錘”大破金兀術連環拐子馬的壯舉,雖然帶有傳奇的色彩,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于朱仙鎮的向往。
嶽飛廟前的“五奸跪忠”鑄像和那無處不在的《滿江紅》的絕唱,都镌刻在木版年畫中,作為對那個時代最原承的見證。金秋賞菊,拜祭英豪,是這個十月最美好的事情。随着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那城離得越來越近,眼前是陌生略帶熟悉的印象。有些時候,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習慣某個人,某件事,或者某座城,我想開封便是這個樣子的。
開封曆史上最早的城牆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戰國魏都大梁城,後魏惠王為了實現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縣)遷于此地,并修築了一座大梁城。而唐時任永平軍節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築南北朝時的汴州城,是如今開封城牆曆史的開始。到了北宋,曆經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開封城牆作為東京城重要組成部分(皇城、裡城和外城)之一的裡城,不斷得到增築,其規模壯闊,氣勢雄偉。在之後的時間裡,開封城牆曆經水患與兵燹,整修後,往日頹毀的殘垣已不複見,展現在眼前的是修繕後壯觀的雄姿。目前整個城牆已經恢複的有西門(大梁門)、北門(安遠門)、小南門(新門)3座城門。城牆上模拟古代戰争的攻城防守模式,仿制了一些兵器及器械。如今看來這些兵器裝備已經趕不上時代的需要,但在冷兵器時代,在戰場上,依稀可見曾經的輝煌和霸氣。
在宋都文化産業園中,即将重新建設兩個東門曹門和宋門,這兩個大門是當時東京城最大的兩座城門,和北京前門的恢弘有一拼,它們成為古都的重要象征。城門基采用青磚結構,設拱形門洞三個,城樓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築風格,雕梁彩繪,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城門北側現已探明多層古城馬道,為開封獨特的城摞城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證,現已被辟為古城牆博物館。展廳内布置的簡約而不簡單,處處透着屬于開封獨有的氛圍。晾曬的布衣,堆放的書架,吊起的紙扇,藍白相間的碎花布,仿佛置身于那個盛世的年代。
城牆上的雕塑。
開封府。
巍巍古城牆。
城牆上的人物花燈。
古城牆牆根。
龍亭上的抛繡球。城牆拱衛萬家燈火
開封城牆在修繕的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的老城牆的磚石,并覆蓋玻璃罩加以保護。城牆上開設了城牆主題郵局,在這裡,你可以為喜歡的人、遠方的朋友、家裡的親人送上一份惦念、一份牽挂。青磚、灰土與樹的枝桠形成了完美的結合,向世人訴說着古城牆千百年來的故事。極具當地特色的紀念品,使這原本灰色的世界多了一種樂趣。七色的燈籠挂在城牆上,随風搖曳,光影随之變化。
這城牆滿是斑駁,滿是流離,歲月的痕迹訴說着那逝去的過往。我放慢了自己的腳步,細數着那牆上的每一塊磚石。站在轉角處,遙望古城牆,回憶與憧憬都寫在了此刻,曆史的厚重感就如腳下的磚石般,滿是歲月的滄桑。我想我是喜歡這座城的。我見過許多城牆,但開封古城牆令我印象尤深。也許,是因為它跟我默默築起的心牆模樣很像,與心的連接處粗粝不堪,越長越高的那部分嶄新平整。最重要的是,開封古城牆跟我的心牆功能一樣,它夠長,能圍起一座城;它夠堅硬,能抵禦外敵。
夕陽垂地,晚霞似錦,站在開封古城牆上,端詳城牆拱衛的萬家燈火,這古老蒼勁的城牆,堞留晚照,光映垛口,想象那是一張古老的琴瑟,在茫茫暮色中,開封城牆,彈奏着它對時空流轉、時事代謝的詠歎。
夜色漸深,遊船碼頭,清風襲來,伴着飄渺的樂聲,宛若人在畫中遊。與西安城牆一樣,紅色的燈籠路燈搭配灰青色的古城牆,夜色中顯得格外漂亮。與白天相比,夜晚的開封城牆,在光與影的交集中,更顯古樸和滄桑。伫立城垣之上,對着“豹子頭”林沖和“及時雨”宋江的卡通人像,你會回憶起梁山好漢的故事,那些金戈鐵馬和肝膽相照,那些小人物的愛恨情仇和悲歡離合。城垣驿城牆主題郵局深藏一隅,斑駁而清冷,那些始終不會對對方說出來的話,永遠留在了明信片上。
TIPS
交通:1、飛機:開封沒有機場,但是距離鄭州的新鄭機場較近,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就可從開封市區到鄭州新鄭機場。
2、火車:開封在中原地區,交通十分便利。跨越我國東西部的主幹鐵路線隴海鐵路途經開封站。開封至西可達洛陽、鄭州、西安等,向東可到江蘇,徐州等地。開封火車站位于市區南部,從市内乘1、3、4、5、9、10路等公交車均可到達。
3、市區交通:開封市内各景點間交通十分便利,乘公交車可通達市内各景點。市内公交運營車輛均為大巴,且都為無人售票車,上車1元。20路公交車為旅遊專線,能直接到達各個旅遊景區。人力三輪車:由于開封旅遊景點多集中在市區,景點之間相隔較近,人力三輪,也是很方便的旅遊交通工具。
美食:名菜有鯉魚三吃、鯉魚焙面、扒猴頭、番茄煨魚、鄭州鮮味雞、道口燒雞、河南烤鴨等,此外,還有著名的洛陽水席,24道帶湯佳肴中彙集了洛陽知名的風味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