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貨的滋味對鄉人來說是極難抵擋的,那可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夏日的姑蘇街頭,無論是老字号,還是路邊小菜館,都會應時推出各種糟貨。鹵菜店更是高懸“糟貨上市”的招牌,糟蝦、糟豬肚、糟鳳爪、糟鴨翅在櫃面上一長溜整齊排開,不用吆喝也誘人。
糟貨,單看字面,不知情者絕對以為是個負能量的詞。然此“糟”非彼“糟”,按本意,糟貨的“糟”字,原指的是釀酒剩下的渣滓,而當它進入蘇幫菜時,又變成一種涼菜的制作方法。
糟貨的品種堪稱豐富。葷的有糟鵝、糟雞、糟鴨、糟肉、糟魚,素的有糟毛豆、糟茭白、糟豆芽等,隻要你可以接受,幾乎什麼都可以拿來糟一下,難怪古人誇張地形容:“入口之物,皆可糟之。”
糟有生糟、熟糟之分。生糟,顧名思義就是将生的食材,直接埋入酒糟之中,吃的時候将生糟洗淨,蒸熟食用;熟糟則是将熟食放入糟鹵之中腌浸後直接食用,大多數菜館供應的都是熟糟。
雖說成品的熟食糟貨在城中随處可見,但是有不少“老蘇州”還是習慣于自己動手制作。
糟貨要想做得好吃,除了食材新鮮、燒煮得當之外,糟鹵的品質至關重要。所謂糟鹵,是指在陳糟中提取香氣濃郁的糟汁,再放入各色香作料調和而成的鹵汁。好的糟鹵,甘鮮清冽,鮮鹹之外更兼陳釀酒糟的獨特香味。由于早年時,成品糟鹵不易買到,使得不少水鄉人家的主婦保留了一手制作糟鹵的絕技,我有位老鄰居便是此中高手。
自制糟鹵,需先将酒糟捏成細末,加黃酒調打成糊,靜置一兩天,讓糟香充分溶解在酒中。鹵汁一般用水(也可用雞架加豬骨吊出來的清湯)加上鹽、花椒、茴香、冰糖屑和桂花等近十種配料煮成,和黃酒糟調兌後,用紗布吊起過濾掉糟渣,就得到金黃妖娆的糟鹵。
有了糟鹵,接下來做糟貨就很簡單了。選好心儀的食材,煮熟、焯好,用涼水沖過濾幹,放入器皿中,澆入糟鹵蓋上蓋,待入味後即可食用。制作時,有一點需格外留意,食材必須冷透後才可倒入糟鹵糟制,否則糟香揮發不能深入。
時間一到,甫一開蓋,即有陣陣或淡或濃、若有若無、似酒香非酒香的奇香撲鼻而來,叫人聞之心動,炎夏恹恹之氣也随之一掃而光。
說起來,“糟”簡直可算是“酸甜苦辣鹹”之外的第六味,因為它的滋味很難形容。最美妙之處就在于它的似是而非上:有點像鹹肉,卻沒有那麼鹹;似乎有酒味,卻又沒酒那般沖。平時總嫌油膩的的大葷大肉,隻要放在糟鹵裡一浸,油脂盡消,入口滿是濃香,收口還有舌根生津的美妙,同時還形成了一種較之鮮食更加醇厚的滋味,讓人如癡如醉。
馥郁清醇的糟香始終與蘇州的夏天相得益彰。傍晚時分,于家門口路燈下支上一方小桌,擺上一兩碟自家做的糟毛豆、糟黃魚,再到不遠處的鹵菜店斬半隻糟鴨,沐浴在不時吹來的徐徐小南風裡,老酒咪咪,糟貨吃吃,優哉遊哉,備覺惬意。此時,仿佛連酷暑都變得可愛起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