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厚植人文土壤 播種友誼希望

厚植人文土壤 播種友誼希望

時間:2024-10-31 04:27:11

文/郝平

中美人文交流機制中方協調人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發表演講時,曾用雙手比成一個“人”字來诠釋其在漢字中的内涵:“人字就是一個相互支撐的形狀……國家關系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系。中美友好,根基在民衆,希望在青年。”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對人文交流機制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未來一段時期内開展人文交流工作的指針和原則,也是對每一個從事人文交流工作者的勉勵。

從七年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訪美時提出“開辟中美關系新領域、深化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倡議,到如今中美人文交流機制已成為與戰略互信、經貿合作并重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戰略意義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和深度的認可。“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中美人文交流的獨特魅力正在于它是人與人、心與心的交流,以人的交往促進不同文明間的真誠對話,化解不同國家間的潛在矛盾,培育不同民族間的長久友誼。也正是因為人文交流的這一特點,使其在增進中美戰略互信、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是新時期中國高度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與人文交流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将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提升到戰略高度,從而使公共外交與人文交流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是順應中國内政外交新變化,主動進取、積極作為的結果,既潤物細無聲地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又在此過程中以人文交流的獨特魅力豐富、完善國與國交往的方式,服務于中國整體外交。

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也是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必然要求。作為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發展水平有着相當差别的兩個大國,中美關系之所以能夠在起伏不定中保持螺旋式上升勢頭,得益于雙方恪守“鬥而不破、和而不同”的底線,得益于兩國關系“多點支撐”的特點——既有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全方位戰略合作,也有年度貿易額逐年攀升所形成的深度經貿利益互惠,還有猶如涓涓細流不斷彙聚而成的人文交流渠道。也因此,人文交流與戰略合作、經貿互利一起,構成中美關系的三大重要戰略支撐,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與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正是對中美關系的機制性保障。随着中美力量對比與戰略态勢的變化,兩國關系的合作面與競争面同步上升,有時競争面顯得更加突出。雙方在戰略博弈加深與經貿摩擦加大的情況下,人文交流則反而能夠顯示出獨特的作用和魅力,在關鍵時期體現柔性力量,沖淡彼此戰略競争,約束兩國戰略對抗,拉近兩國人民距離。因此,在中美戰略與經濟領域的對話機制之外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作為既有機制的有益補充,正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應有之義,可謂立意深遠。

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更是中美人文交流本身優化與發展的必然要求。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是在整合原有的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四大領域交流機制基礎上建立的,并逐步将青年、婦女、衛生交流納入其中,不僅對既有的分散化交流機制進行整合,同時賦予了人文交流大規模、戰略性、全方位、高層次等新特點。這一重大變化,有利于中美人文交流長遠、整體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美人文交流機制經過六輪的摸索與磨合,始終與中美關系發展相伴相生,并且實現了不斷地超越與完善。

一是交流規模持續擴大。從2010年首輪磋商的4大領域13項成果,擴大到現在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婦女和青年7大領域,先後落實近400項成果,一批人文交流的旗艦項目在兩國社會産生了巨大影響。

二是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并從國家層面逐步延伸到基層。結成了逾240對友好省州和城市,建立了省州長論壇、市長峰會、省州教育廳長對話和中美大學校長論壇等機制。中方“三個一萬”和美方“十萬強”、“百萬強”計劃,促進了兩國青年學生走近彼此、相知相識。

三是引領作用日益顯現,使越來越多的普通民衆從中受益。根據2013年美國蓋洛普民調結果,在18~2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中,高達72%的美國人将中國視為“盟友”和“朋友”。人文交流,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深度滋潤着中美人民友誼的土壤,為中美關系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21世紀是合作的世紀,中美人民間的友誼有多深厚,兩國合作的舞台就有多寬廣。2016年6月,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将在北京召開。我們期待通過本輪磋商,進一步厚植中美人民友誼,堅持為中美關系向前發展提供持續穩定正能量的戰略目标;堅持“相互尊重、務實合作、持之以恒”的發展理念;堅持構建官民并舉、多方參與的機制格局;使中美人民特别是青年精英在交流中實現自信與互信、自重與互重,在多樣中求大同,在差異中求包容;使兩國關系在友善的民意氛圍中更具韌性、更富活力;使“中國夢”與“美國夢”共同為“世界夢”提供樣本和藍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