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從化繁為簡到挑戰極限 泳裝發展史

從化繁為簡到挑戰極限 泳裝發展史

時間:2024-10-31 03:46:29

在16世紀以前,無論男女,遊泳時通常是裸體的——現在我們稱之為“天浴”。随着人類社會發展到“在大海中穿着衣服遊泳而不被視為瘋子”的時代,泳裝的概念才應運而生。20世紀以來,女權運動方興未艾,泳裝的推陳出新早已不為道德觀念所綁架。相反,随着科技的進步,泳衣已成為競技體育史上不容抹殺的特殊力量。可以說,泳裝的發展史不僅是一部社會觀念的變革史,也是人類不斷沖擊自身極限的挑戰史。

1928年,法國時尚雜志内頁上的泳裝女郎。這位時髦女郎身着白色的泳裝,頭戴水手帽,抱着沙灘球。

女性泳裝是為洗浴和遊泳而設計的專門服裝。現代泳裝從實用角度上來說減少了水的阻力;從美學角度上來說,突出表現了健康的身體。

甘肅敦煌莫高窟第420窟中的隋代壁畫,上面繪有幾個人在河水中遊泳嬉戲的圖案。

法國畫家傑奎林·馬維爾(JacquelineMarval)1923年所繪的泳裝女郎。

保持“體面”

追溯遊泳的曆史,恐怕要上溯至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不管是古埃及燒制的古陶器(繪有人類潛入水中把手伸出水面獵取水鳥的圖案),還是敦煌莫高窟的隋代壁畫,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但在16世紀以前,無論男女,遊泳時通常是裸體的——現在我們稱之為“天浴”。可見,當時尚無“泳裝”的概念。

到了歐洲中世紀時期,因為受到宗教的禁锢,身體不能暴露。遊泳運動被看作是有傷風化的行為和疾病傳染的途徑,尤其是女性,遊泳甚至洗澡都受到一系列的限制。直到17世紀,一些與醫療有關的洗浴方式才增加了女人的洗澡機會。但她們必須穿上長及腳踝的厚汗衫,外加一頂帽子,以掩飾體形并保持體面。她們的帆布浴衣僵硬而寬大,有着牧師教袍那樣的大袖子,這種衣服能在水中張開,使人看不見體形。她們一出水面,侍者就會馬上給她們穿上長睡袍和拖鞋,以免潮濕的衣服将身體曲線勾勒出來。

1822年,一位名叫斯普賴的醫生對這種荒唐的浴裝提出批評,認為它阻止了水與身體有病部位的直接接觸,影響療效。他提出三種方案:病人不穿浴衣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非穿不可,浴衣應做得盡量輕而寬大;男女分浴。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人們在海灘上穿戴的服裝必須覆蓋從頸部到膝蓋的人體部位。雖然斯普賴的第一種方案因為過于激進而未被采用,不過人們開始實行男女分浴。有時,一塊海灘也會因此被分成兩個部分,有的女子專用海灘還會用簾子圍起來防止男人觀看。19世紀中葉,随着女子遊泳活動的逐漸流行,為了禁止女性穿着“放蕩”的服裝,政府還對人們在海灘上穿戴的服裝頒布了法令。這些法令規定遊泳衣必須覆蓋從頸部到膝蓋的人體部位,甚至男子也不能幸免,必須遵照此規定,穿戴遮掩大腿和手臂的服裝下水。

1870年左右,一種新式泳裝出現了,這種有袖子和護腿、類似兒童睡衣的連體編織服裝,受到了那些想遊泳而不是散步的女人的喜愛。稍後,以往的襯衣式泳裝被一種有皮帶的、長度及膝的泳裝所代替。女性在這種泳裝的下面還穿着褲子和絲襪。她們頭戴遊泳帽,腳上穿着類似芭蕾舞鞋的系帶拖鞋。設計師們盡量用裝飾和布料來強調這種泳裝的女性特點。泳裝的“女性化”和時髦吸引了公衆的注意,終于在19世紀80年代進入了時裝雜志和商品目錄。

雖然這種新式女泳裝比老式泳裝更為實用,穿上它,女性不像以前那樣隻能泡在水中,但這種泳裝仍可能造成危險。因為要保持女性的“體面”,裙子必須做得非常寬大,其下擺邊長可達8英尺8英寸,濕重可達30磅。在這種“累贅的泳裝”拖累下,女性很難在水中“自由嬉戲”。

“緊身”與“時髦”

20世紀初,經濟飛速發展,人的思想也随之解放。就在這一時期,男性泳衣簡化為單一的短褲,非常利于遊泳;而女性泳衣的形制也有了很大變化,沒有了以前的高領、袖子,衣長也減短到了膝蓋的位置。女子遊泳于1912年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穿着有半長褲腿的無袖連體泳裝,女運動員範妮·杜拉克(FannyDurack)在許多項目中獨占鳌頭。杜拉克意識到她的泳裝會引起争議,因此當她站在起點時一直穿着長毛巾袍,隻是在比賽即将開始時才脫去袍子。

澳大利亞出生的女子遊泳選手安妮特·凱勒曼(AnnetteKellerman)也打破了常規。1907年,她在波士頓由于身着一件大膽的連體泳裝而被逮捕。凱勒曼不為所動,開始為自己設計合乎實際需要的泳裝。她的做法是将泳裝與歌舞雜耍演員的緊身絲襪相結合,從而設計出暴露體形并體現大膽的體育精神的泳裝。凱勒曼的遊泳服和跳水服在英國和美國引起了轟動。她為好萊塢設計的遊泳節目在1916年至1952年之間啟發了一系列有關水上運動的電影的出現。這些以女運動員為主角的電影塑造了女性的積極形象,形成“顯示女性身體”的新規則。

随着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進步,泳裝變得越來越簡單,而暴露的身體部分越來越多。

1895年,英國東南部著名的海濱療養勝地拉姆斯蓋特,當時人們在海邊遊玩時所着裝束仍然寬大繁雜。

1900年的女性泳裝。為了保持女性的“體面”,這一時期的泳裝裙子仍然非常寬大。泳裝的款式反映了那種新發展。到了20世紀20年代,人們開始認識到泳裝必須切合實際。盡管當時仍有種種規定,但針織泳裝最終仍為女性所接受。泳裝工業和内衣工業的密切協作加強了泳裝和内衣之間的類似性,而這種協作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在這種情況下,新的“緊身”泳裝與“時髦”的體形産生了聯系。

與此同時,為了将泳裝和内衣加以區别,設計師們強調了泳裝的裁剪方式和諸如皮帶及扣子之類的附件。他們借此增強了泳裝的嚴肅性并消除了内衣所帶有的色情意味。就泳裝而言,社會對新式泳裝的認可和需求最終消除了官方的道德批評。換句話說,泳裝與自上而下産生影響的時裝不同,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發展變化——它首先為普通女性所接受,然後才被公衆趣味和社會行為的仲裁者們勉強接受。

20世紀30年代緊身泳裝十分流行,但非比賽泳裝的款式此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背帶代替了袖子,褲腿變得越來越短,領口也變得越來越低。日光浴從30年代以來的流行,促進了泳裝旨在暴露皮膚并避免背帶曬痕的改革。然而那種将裆部完全蓋住的老式泳裝一直延續到60年代。彈性纖維、醋酸纖維和人造纖維為制造合身泳裝提供了新的可能性。1937年,4位女性身着尼龍材質的泳裝在海灘上嬉戲。

20世紀,英國巴特林海邊度假村的海報,貼身的泳裝已經為大衆所接受。震撼力不亞于核爆炸

女性泳裝最根本的革新是比基尼泳裝的出現。1946年7月1日,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島上爆炸了原子彈,5天後,一位名叫路易斯·裡爾德(LouisRéard)的法國人推出了胸罩樣式上衣和三角褲組成的泳裝。那天他雇了一名應召女郎做模特,在巴黎一個著名的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

人們驚呆了。比基尼泳裝是人類迄今為止用料最少的服裝,其總面積不足30平方英寸。這套被命名為“比基尼”的泳裝問世,其震撼力不亞于太平洋上的核爆炸。地中海沿岸國家視其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衛隊驅逐穿比基尼泳裝者;甚至美國也曾因為比基尼抓過人。1927年,德國一本周刊雜志的封面上,兩位女性身着具有腰帶設計的泳裝。直至1952年法國影星碧姬·芭铎演了一部《穿比基尼的姑娘》,比基尼的形象開始迷住了法國人,60年代以後的海灘已是滿目比基尼。雖然泳裝隻是一種特殊服裝,但比基尼的流行标志着傳統文化支配下的道德規範已經徹底失去約束力。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泳裝繼續朝着流線型和合身性的方向發展,這種泳裝越來越多地暴露身體。從美學角度來說,現代泳裝突出表現了健康的身體。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回歸傳統觀念,泳裝設計的風格重新趨向謹慎與保守。以後的女子泳裝形态的發展趨勢不在于暴露的程度有多少,因為暴露的極限在20世紀70年代便已經達到,更可能引起泳裝變化的是新材料的出現。由安妮特·凱勒曼生平故事改編的好萊塢電影《出水芙蓉(MillionDollarMermaid)》劇照。高科技築就泳壇神話

競技體育的賽場,便是這一變化趨勢的試煉場。許多國家的泳衣研究公司及科研人員竭盡全力研制減少運動員在水中阻力的泳衣。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美國某公司推出了含聚氨酯纖維和超細尼龍纖維的“大力士”泳衣,不僅使泳衣的重量減輕,而且雙向伸縮性和整體平滑度都達到幾乎完美的程度。在這屆奧運會上,美國著名遊泳選手馬特·比昂迪一舉奪得五金一銀一銅,他當時穿的正是“大力士”泳衣。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大多數遊泳運動員選擇了“水刃”泳衣。這種泳衣由聚氨酯制成,除了高腰設計,面積寬大,能夠提供不少額外的浮力之外,它還使用了特殊的熱處理,在針織上也别樹一幟,抑制對水的吸收,允許水分更自由地進行循環。

2000年,澳大利亞的速比濤(SPEEDO)公司出品的“鲨魚皮”第一代(FASTSKIN1)開創了高科技泳衣的新紀元。該泳衣利用鲨魚皮膚的仿生學原理——鲨魚皮表面呈鱗片和類似圓谷狀的非光滑盾鱗結構,盾鱗溝槽方向與遊動方向平行。因為溝槽結構的存在,能夠優化1882年,一份泳衣設計的專利證書。該設計将軟木材質鑲嵌至網狀結構中,增加人體在水中的浮力。鲨魚體表流體邊界層的流體結構,抑制和延遲紊流的發生,有效減少鲨魚在遊動時水體的阻力。第一代“鲨魚皮”泳衣是長袖、高領口和長度到腳踝的,上下身由背部中間的拉鍊将整個泳衣拉緊和緊貼身體,采用無縫縫合技術連接,讓泳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伸縮性,大大地減少了水的阻力,使得運動員的成績提高了3%〜7%。“鲨魚皮”第二代為了增大彈性和減少阻力,在面料的表層上加了顆粒狀的小點,也更加重視泳衣和人體之間的貼合,使其能夠減少30%的水阻,整體功能作用比第一代提高了7.5%。在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中獲得獎牌的選手裡有47人是穿着這款遊泳衣。2007年出品的“鲨魚皮”第三代具有防水、超輕的特性。它的彈性比同類産品高出15%,可以減少肌肉的振動與能量的損耗,并且在這一年中幫助各國運動員打破21次世界紀錄。20世紀60年代,身着比基尼泳衣的美國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

1963年11月1日,在倫敦舉行的世界小姐選美大賽中的泳裝展示環節,由英國人創立的世界小姐選美大賽的前身是“節日比基尼競賽”。

2008年2月12日,紐約,美國遊泳名将菲爾普斯向媒體展示最新款的速比濤連體泳衣。

速比濤泳衣利用鲨魚皮膚的仿生學原理,利用溝槽結構減少人在水中遊泳時所受的阻力。到了2008年,“鲨魚皮”第四代由最初僅僅減少水的阻力到增加泳衣表面顆粒,提高選手動作的精确度,再由高彈力材料減少肌肉震動演變到今天的無褶皺設計,泳衣已經突破了最初衣服的概念,成為人類不斷挑戰自我極限的助推劑。美國“飛魚”菲爾普斯身着這種新型泳衣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一人獨攬8金,創造了不朽的神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