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多年徒步考察世界各地的古道,對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宗教朝拜線路非常感興趣。2015年開始,我的重點就放在基督教中前往梵蒂岡、耶路撒冷、聖地亞哥三地的朝聖之路上,其中最著名的,是199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聖地亞哥之路。
漫長旅途上的星光很多人了解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deCompostela),是從一部叫做《朝聖之路》(TheWay)的電影開始的。影片中,主人公湯姆為紀念逝去的兒子,毅然踏上前往聖地亞哥的将近800公裡的徒步征程,與三個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性格、不同目的的行者結伴,共同尋找生命的意義,并希圖通過行走重新在世俗的世界裡得到心靈的慰藉。這個故事感動了無數觀衆,也吸引了更多的人踏上這段著名的宗教之路,甚至不惜為此花費巨資。看這部電影時,我注意到,片中三個徒步者踏上這條漫長的朝聖之路的目的,其實都不是因為宗教。後來我在行走其中200多公裡主要段落時也發現,來自世界各地的徒步者,即使是那些日夜兼程、決心走完将近800公裡艱辛道路的人,也很少是因為宗教原因才上路的。現實中,一些能夠堅守自己本真特點的文化線路和景觀,不需要過分渲染,彌久醇香,稍加推介,就可能成為被廣泛認可的世界級品牌。而很多純粹是人為炒作、搞得不倫不類的所謂著名景區,遲早會被世人厭棄。“聖地亞哥朝聖之路”沿襲的一些有趣規定,也是人們趨之若鹜的原因之一。仔細分析,整條線路的設計推廣,或者說整套識别體系,雖然古老,但是至今毫不過時,且行之有效。比如,多年前,朝聖者從家鄉結隊而行,标準服飾為披風、乞丐包裹、拐杖、葫蘆和大檐帽,歸鄉時,他們要帶回一個或幾個貝殼,證明自己确曾到達聖地亞哥,如今,線路沿途設有黃色的貝殼路标為徒步者指引方向,相關的教堂、餐廳等都有貝殼作為标記;在路線起點的朝聖者辦公室可以領取一本朝聖之路的“護照”,沿途每到一個相關的食宿地點就可以蓋上一個特色紀念章,走完相關裡程,憑借這些圖章,可以在線路終點換取一份朝聖證書;與護照一同免費發放的,還有一個真的貝殼,可以挂在包上,或者系在手杖上。于細微處見功夫。據說,9世紀,一個西班牙牧羊人在星星的指導下找到了耶稣使徒的棺椁,并被羅馬的大主教确認,從此開始了天主教信徒們徒步前往聖地亞哥朝聖的曆史。當下,這套識别系統也成為新的朝聖者們路途上的星光,指引他們前行。但丁:“去過或者即将前往聖地亞哥的人,才是真正的朝聖者。”歌德:“歐洲,就誕生在通往聖地亞哥的路上。”
不平凡的旅程在歐洲,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名字,和梵蒂岡、耶路撒冷一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它到今天也隻是一個人口不到10萬的彈丸小城,但因為傳說耶稣的十二門徒之一聖雅各布于耶路撒冷殉教後,人們把他的屍骨運回西班牙,将靈柩放在了聖地亞哥,使這座小城成為天主教三大聖城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中世紀時它也被人們視為“世界的盡頭”。曆史上有很長一段時期,由于戰亂不斷以及十字軍東征等原因,歐洲人很難前往耶路撒冷或是羅馬朝聖,羅馬教皇、聖地亞哥當地基督教會以及歐洲各國國王共同決策,為教徒們開辟了一條前往聖地亞哥的朝聖之路,以便讓他們達到忏悔和贖罪的目的。從12世紀開始,整個歐洲的朝聖者源源不斷地來到西班牙。1993年,聖地亞哥朝聖線路作為一條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産,被正式确定為世界文化遺産;同時它也被歐洲議會定為第一條歐洲文化旅行路線。如今,因為整條線路結合了自然風光、曆史和文化,已經成為世界十大徒步線路之一。歐洲各地有好幾條以聖地亞哥為終點的朝聖之路,最著名的是“法國之路”“北方之路”和“白銀之路”。其中,“白銀之路”路途漫長,“北方之路”美麗但崎岖難行,“法國之路”最為古老,也最具影響力。“法國之路”的起點,在法國西南部的聖讓-皮耶德波爾小鎮(Saint-jean-pied-deport),這裡距離西班牙僅有數裡,被比利牛斯山環抱着,玫瑰色砂岩鋪砌的小巷,紅色木筋牆的巴斯克式房屋,結構堅固的城堡,以及水流不息的尼夫河,吸引着遊客,也吸引着朝聖者,讓他們流連忘返。當地修道院流傳着一首13世紀的詩歌,描述了通往聖地亞哥的朝聖之路:“這裡的門向所有人敞開,不論是強健的還是多病的,不論是天主教徒還是非信徒,不論是猶太人還是流浪漢。”但是,徒步者離開小鎮上的溫柔鄉之後,第一天就會面臨朝聖之路中最困難的部分——将近20公裡的上山之路,似乎永遠也走不到盡頭,讓很多信心滿滿的行者也感覺沮喪;而下山的路又崎岖不平,真正是“心靈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徒步過程中,每天路過的城鎮都讓人難忘,尤其是西班牙納瓦拉省的潘普洛納,它從10世紀到16世紀初期是納瓦拉王國的首都,海明威在成名作《太陽照常升起》中描述了當地瘋狂的奔牛節,使得潘普洛納廣為人知。這個特殊節日充分體現了西班牙人的熱情奔放,800米的街道上,成千上萬勇敢的人在6頭憤怒的公牛前面狂奔,惹得場邊護欄後面旁觀的人激動不已。雖然奔牛節備受争議,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多次建議西班牙相關組織停止舉辦比賽,但是這張“城市名片”已經聞名于世,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之後的路途中,每翻過一座山,越過一道嶺,都可能有驚喜發現。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相伴前行,大家都敞開胸懷,熱情交流。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西班牙最負盛名的紅酒産區——裡奧哈,據說此地2000多年前就開始釀造葡萄酒,著名的坦普拉尼羅品種葡萄,生長在北方涼爽濕潤的大西洋氣候與南方炎熱幹燥的氣候之間,成熟後被釀成上等葡萄酒,搭配當地的招牌小吃——黃油煎蘑菇,别有一番滋味。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也自成一景,人群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者,也有憨态可掬的孩子,大家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差别很大,但是像親人一樣互相關心、互相鼓勵,這種狀态,和大家千裡迢迢要去尋找的那個目标和諧統一。這條朝聖之路,有時間和毅力的話可以走完全程,時間有限、體能一般也可以隻走其中一段,按照規定,徒步100公裡以上,騎車或騎馬200公裡以上,可以得到一份官方頒發的拉丁語朝聖證書。能夠走到終點,是對朝聖者心靈最好的獎勵。距離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還有數裡時,聽到空中有仙樂飄飄,開始以為是幻覺,後來才知道,那是城中遠遠傳來的歡慶音樂。聖地亞哥是西班牙加利西亞自治區的首府,有保存完好的老城區和外觀美麗的主教堂,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是西班牙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大多數朝聖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教堂附近的朝聖者辦公室,用護照上無數的印章換取朝聖證書。事實上,到達聖地亞哥後,還可以選擇繼續向西,走到一個名叫“菲尼斯戴”的海濱小鎮,據說那裡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歐洲人心目中的“世界盡頭”,朝聖之路的零公裡路碑也在那裡。
關于古道的思考
■古道經濟“法國之路”是世界上發展“古道經濟”最為成功的一個範例,沿途共有107個世界文化遺産點,每一個都像珍珠一樣熠熠生輝;雖然整條線路大都位于鄉村地帶,但飲食、住宿服務網絡常年被絡繹不絕的徒步者充斥,旅遊經濟非常發達。■傳承千年的标識系統朝聖之路上,刻有貝殼的道路标識有近千年的傳統,已經成為古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制作以及保護措施,非常值得借鑒。古道撷珍
■教堂“朝聖之路”上最美的建築,是始建于1078年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它代表着羅馬式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沿途的其他教堂亦各具特色。■民居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保存良好的當地傳統民居,無論建築結構還是背後的文化,都值得深入了解。
古道美食
■紅酒聖地亞哥之路也被不少旅行者稱為“紅酒朝聖之路”,這一點也不誇張,這條路從西班牙和法國邊境開始,一直到大西洋岸邊,貫穿了西班牙最好的紅酒産區,各具特色,價格低廉。■海鮮西班牙的海鮮别具特色,尤其八爪魚不可錯過。人在路上,幾盤海鮮,一瓶美酒,不亦樂乎。
古道徒步路線“法國之路”(CaminoFrance)是以聖地亞哥為終點的朝聖之路中最知名、最成熟,同時難度也比較小的一條路線,從法國的聖讓-皮耶德波爾小鎮出發,最後到達西班牙的聖地亞哥,走完全程大約需要一個月左右。另一條路線“北方之路”(圖中東西走向淺綠色的路線)則沿西班牙北部海岸線到達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