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中的開國皇陵
鞏義位于黃河之南、嵩山之北,北宋時期是往來洛陽與都城開封的必經之地。北宋的多位皇帝極好風水之術,既有高山為屏、又有大河為帶的鞏義,實屬建造陵墓的理想選址,除了被金國擄走的徽宗、欽宗,其餘7位北宋皇帝,以及被追封為『宣祖』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均葬在鞏義,即『七帝八陵』,此外鞏義還有親王、公主、皇子、皇孫及諸王夫人墓144座,名将功勳墓8座,帝室宗親陵墓千餘座,形成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
北宋重文官而輕武官,但在永昌陵衆多人物石像中,這座有着肥碩耳朵、手扶兵器的武官石像很是生動。
可惜,這一恢宏氣勢早已不複存在,如今的北宋皇陵,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恐怕就是——立于荒野。
宋陵遺址散落在鞏義的郊區,我打了一輛車,首先前往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陵墓——永昌陵。司機聽說我是特意來看宋陵的,很是感慨:“我小時候住在縣城外,村裡可多石像了,走幾步就能看到。”他不時用手指向窗外:“那邊的田裡曾經就有不少,我小時候常在那邊玩,都看習慣了,也不知道是文物。可惜後來很多都被盜走了,也毀壞了不少,現在剩下的不多了。”
永昌陵沒有修建牆垣,陵丘上長滿了荊棘和小灌木,四角處已被挖掘還原出北宋時期的鵲台基址原貌。走近太祖的陵墓封土,土包前方立有一塊簡單的石碑,寫着“宋太祖趙匡胤之陵墓”,像是後人補立的,實在簡陋無比。大宋王朝開拓者的陵墓,竟然就掩沒于荒野之中。這也并非是當下疏于管理。北宋末年遭遇“靖康之變”,金兵挖掘宋人墓冢,雖然南宋皇室也派兵前往鞏縣支援,驅趕金人,并派人修葺陵墓,但宋軍一撤,金兵便又變本加厲地掘墓開棺。金人扶植北宋叛臣劉豫為皇帝,國号“大齊”,此人也打起了掘墓的主意。一時間,北宋皇陵一帶全是盜墓的士兵,陵區逐漸變成一片亂墳荒冢,到元朝時,已“盡犁為墟”。
鞏義的宋陵中,永昌陵算是地面遺迹保存較好的一座,華表構圖精美,雕刻絕佳,衆多石像生的樣貌也保存尚好。在這些列于陵前的儀仗中,虎可辟邪,羊、瑞禽代表吉祥,外國客使則表示國家強盛和皇權浩蕩。永昌陵是在太祖死後7個月内建成的,這些石像造型質樸,雕鑿技巧較為粗犷,且帶有晚唐遺風,預示着北宋建立初期逐步穩定的發展趨勢。每一座石像都令我感到敬畏,它們帶着遙遠的時光的印記,日複一日屹立于此,仿佛仍堅守着某種使命。
石像們的命運
宋英宗(1032—1067)趙曙的永厚陵位于鞏義市區,但也隐沒在一片田地裡,鮮有人知。1.清晨,枯樹林裡偶有當地人穿梭在石像中,這是他們每天要走上數遍、最普通不過的小路。
2.宋陵附近不少農田裡都能看到這種已經土埋半截、隻露出一半的石像。
3.當年北宋也曾國力強盛,有不少外國使臣前來朝拜,在宋陵石像中可以看到很多“外國人”。
4.文官石像背後的牆壁上,一道道油漬像哭泣的淚痕,與荒棄千年的帝陵氛圍十分契合。冬日的清晨,太陽尚未升起,我穿過毫無生氣的樹林和幾條逶迤的小路,灰藍色的天空下,田地中彌漫着一種悲戚的氣氛。田地深處的神道,中間滿是光秃秃的樹幹,落葉遍地,雜草叢生,若不是看見兩側有石刻雕像,怎麼也不會相信這居然是一個皇帝的陵寝。
北宋是文人治國,文官的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因為害怕武将篡奪地位,宋代軍隊出征總是以文臣作為主帥,這也是戰争屢屢失敗的一個原因。這一點在陵墓中也有體現,神道兩旁的石像,文臣居北而武臣位南,二者服飾相同,隻是文臣執笏闆,武臣拄長劍。
宋朝是一個生活相對踏實、平和的時代,京都商市雲集,大街上車水馬龍,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繁榮景象;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們也可縱情山水之間,飲酒詠詩作畫。宋陵中的石刻群,也體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永厚陵的石像雕刻于11世紀前期,線刻、浮雕、圓雕等技藝俱備,人物體态由粗壯變為修長,文臣儒雅,武臣也頗具“儒将”風度。越到後期,宋陵石刻人物的身形越顯修長,漸漸失去了雄偉的氣魄,也預示了王朝沒落的命運。
英宗說來幸運,因仁宗趙祯沒有子嗣,他自幼便被選中入宮,後來順利登上皇位,無奈命短,在位不到5年就因病而死。
英宗的陵墓在宋陵中也是最不起眼的一座,神道盡頭的一座土堆便是陵墓封土,陵台前立有兩尊身形修長的内侍的石像。我踏上小道想看個仔細,一不小心走進了旁邊的田地,遠處傳來犬吠聲,它們自然不是看護這土堆的。周邊農民怕菜地被偷,特意養了狗來守護,并捆紮樹枝立在四周作為圍欄,一些石像也被随手圈進了田裡,有藤蔓漸漸爬上了石像的脖頸。
這些年,鞏義憑借較好的工業基礎,建起各種企業園區,新興起不少樓盤,永厚陵地處市區,背後可見一座座高樓,石像們的領地日益縮小,隻是寂靜與寂寞依舊。
走到神道的另一側,田地背後有一個氣象站,油煙浸漬的牆壁前面也立着幾尊石像,其中一個是外邦人士,長發卷曲及肩,以帶束發,額飾寶珠,身着異國裝束,臉上還帶着微微的笑意。他的存在,讓人遙想大宋皇朝曾經繁榮昌盛、各國來朝的圖景,對比眼下這一片荒涼,更添唏噓。
最體面的宋陵
之前我曾向當地人打聽永厚陵,人們紛紛搖頭,表示沒聽說過,然後熱心地要帶我去宋陵公園,這個公園是在宋仁宗趙祯的寝陵——永昭陵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
1.不同于永厚陵的荒蕪,宋陵公園内已是庭台、樓宇聳立。
當地人并不費心去一一分辨所謂“七帝八陵”,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從小玩到大的地方罷了。其實,宋陵公園與永厚陵僅一巷之隔,但與後者的荒蕪景象截然不同,公園内滿園松柏花木交織,冬季也是一片蒼翠,除原有的石刻雕像外,鵲台、角阙等建築均在原基址上重建,庭台、樓宇聳立,算是有了點皇家陵園莊嚴肅穆的樣子。宋仁宗在位42年,這段時間正是宋王朝發展的鼎盛時期,如今,他的陵墓也成為宋陵中最體面的一個,當地政府花了不少力氣修繕永昭陵,并開辟為免費公園,期望能夠再現千年前的曆史風貌,推動旅遊業的發展。不過,看上去宋陵公園更像是頗受當地人喜愛的一個休閑之地,鮮有像我這樣的外地遊客。
我從西門進入宋陵公園,迎面是一片褐瓦紅牆,乍看頗有北京天壇公園的風姿。相較鞏義的其他陵墓,永昭陵的神道石刻保存比較完整,沿着青石鋪就的坡道站了長長的兩排,共有石人13對,其餘石像7對,雕法細膩,底座均經過挖掘,又用樹叢隔絕、保護起來,不像其他陵墓的石像大多陷于泥土之中。
永昭陵的外城已初步恢複原貌,内城被圍擋起來,還在修繕,仁宗陵寝的封土仍處于荒地之中,隔着門縫,隐約可見一個滿是枯枝的黃土堆。
宋仁宗被曆史學家稱為“守成賢主”,他即位時,北宋的經濟、政治正處于起步階段,在他親政的三十多年間,北宋一度出現“仁宗盛治”,國家安定,科學、經濟、文化發達,文臣武官荟萃,出現了諸如歐陽修、蘇轼、範仲淹等許多文人墨客,人口和财稅的增長堪比唐太宗的“開元之治”。他的個人品行也頗受好評,被認為是一個性情寬厚、不事奢華、懂得約束自己的君主。曆史上有兩個故事流傳甚廣,一是仁宗夜深處理朝政事務時突然想喝一碗羊肉湯,卻不忍宮中因他而形成夜夜宰殺的定例,于是強忍饑餓;二是包拯谏言時将唾沫飛濺到仁宗臉上,仁宗不僅不怪罪,還虛心接受了他的建議。
曆史上,北宋王朝的興衰有頗多值得玩味之處,而散落于鞏義的宋陵,與人們司空見慣的皇陵也截然不同,它們隐身于荒野,千百年來一直保持着沉默,等待真正的有心人前來探訪、對談,發現它們背後隐藏的更多曆史風雲。2.永昭陵内有很多獸類石像,既有現實中常見的動物,比如象、馬,也有想象中的動物,比如角端。
永昭陵的人物石像擺脫了晚唐時期肥胖健壯的形象,向修長俊秀過渡,文臣給人文質彬彬之感,武将表現出了儒将的風采。Tips
如何到達
■鄭州火車站每天有14個班次的火車前往鞏義,行駛時間約1小時。
■鄭州東站每天有7個班次的高鐵到鞏義南站,行駛時間約半小時。
宋陵探訪路線
根據陵墓之間的距離,可依如下路線探訪:永厚陵、永昭陵—永定陵—永熙陵、永安陵、永昌陵—永泰陵、永裕陵。公共交通不太方便,往來各個陵墓之間可以打車,鞏義火車站距離永厚陵及永昭陵隻有兩公裡,車費不超過10元,最遠的永裕陵距離縣城中心約20公裡。
拍攝宋陵石像群,最好趕在清晨太陽将升和黃昏日落之時,夏季也可以在深夜拍攝星軌。早晨在永昭陵有當地人晨練,永厚陵神道有不少路人經過,比較容易抓拍到帶有獨特生活氣息的場景。
■永安陵: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陵墓,陵區唯留封土,石刻全無。
■永熙陵:宋太宗趙炅之墓,陵區石像藝術性較高,尤其是石羊,從造型藝術到雕刻技法都是宋陵中最優秀的。
■永定陵:宋真宗趙恒之墓,尚未正式發掘,地面建築雖已無存,但陵前的石刻群是宋陵中保存最好的一組。附近還有包拯墓可一同參觀。
■永裕陵:宋神宗趙顼之墓,陵區石刻為宋陵晚期造像的代表,技藝比較成熟,更注重神态、風韻的表現。
■永泰陵:宋哲宗趙煦之墓,陵區石刻為宋陵巅峰期的代表作品,石像及人物雕刻特點明顯。
“七帝八陵”分布示意圖
行前閱讀
■《說不盡的宋朝:君臨天下》
涵蓋兩宋三百多年間政治、軍事、經濟、思想、文化的重大事件,展開一副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
■《北宋皇陵》
一部較全面記錄鞏義市宋陵遺迹的考古調查報告。
鞏義更多曆史看點
■慈雲寺
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始建于東漢。周邊環境清幽,與青龍山連成景區,有森林、湖泊、瀑布等景觀,也有山中農家院,适合休閑度假。
■石窟寺
北魏時期繼洛陽龍門石窟後開鑿的又一座石窟,石窟造像堪稱佛教藝苑珍品,建築留存不多,更顯珍貴。
■杜甫故裡
“詩聖”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陳列有杜甫詩集珍本。
■康百萬莊園
康氏家族的府邸,17、18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也是一座雕刻藝術寶庫,存有多種石雕、磚雕、木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