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林圳岚圖:AnjaNiemi文:MicheleMartinelli翻譯:錢衛
克萊斯勒,選自《達琳與我》,2014挪威攝影師安雅·尼米(AnjaNiemi)是一個難以界定的人。她的作品曾在全球各地展出,并廣受好評,但她的作品風格卻很難概括。當被問及如何評價自己時,她是這麼回答的:“一個受時尚和電影美學啟發的叙事型攝影師。”這種有趣的評價也暗示了她自己曾經受到的影響——“許多藝術家、時尚攝影師、舞蹈編導和電影導演都影響過我。其中,超現實主義電影對我的影響就很大,尤其是著名的瑞典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IngmarBergman)的《假面》(Persona)以及美國電影導演大衛·林奇(DavidLynch)的影像世界。”
尼米的作品以她自己在不同場景中扮演各類角色為特色,頗受國際攝影界的關注。而今年春天在紐約舉辦的尼米個人攝影展,則以她近期的三組作品作為看點:《年輕女星》(Starlets)、《請勿打擾》(DoNotDisturb)和《達琳與我》(Darlene&Me)。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達琳與我》這組最新作品的創作靈感,居然來源于一個老舊的手提箱。“我從網上淘到一個上世紀60年代初的手提箱,并從其中的物品中得到了《達琳與我》的拍攝靈感。我第一次看到這些物品的時候,就被這個手提箱原來的主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尼米解釋道,她覺得那位女主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滿了哀傷,在這些物品中,她發現了許多憂愁的痕迹。
于是,尼米便虛構出了“達琳”這個箱子主人的角色。她原本打算探索自己所拍攝的角色和她丈夫之間的關系,但最後卻認為,自己和這個女人之間的關系更有意思。39号房間(梳妝台),選自《請勿打擾》,2011
荒漠小屋,選自《達琳與我》,2014在買下手提箱六個月後,這位挪威攝影師決定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沙漠的一座房子裡讓“達琳”這個虛構的角色獲得新生。“這座房子在荒漠裡,我對此很滿意,因為這能讓我的角色與世隔絕。不僅如此,我還能輕松地描繪出這組作品的全貌:豐富,卻又荒涼而幹燥。這對達琳來說簡直太完美了!”
在這組作品的每一張照片中,尼米既是攝影師,又是被攝對象。她以這種自拍的方式探索了“達琳”和自己之間的複雜聯系,每張照片都展示了兩個女人(均由尼米扮演)之間的這種聯系。不同的場景加上多樣的情緒,往往與周圍的荒漠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隔絕和隐私,是尼米大多數作品的關鍵主題。在另一組作品《請勿打擾》中,尼米的靈感則來自于挪威政府在上世紀50年代頒發的一道法令,這道法令為挪威的家庭主婦提供了免費度假的福利。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當尼米看到了許多衣着考究的女性坐在海邊編織毛衣的照片,便不禁想象起她們在鏡頭之外的樣子。“我開始設想她們獨自在賓館的房間裡,沒有責任的束縛,也沒有旁觀者在場的時候,都會做些什麼。”于是,尼米便開始了《請勿打擾》這個系列的拍攝。
211号房間,選自《請勿打擾》,2011為了拍攝這組作品,尼米帶着裝滿衣服和假發的手提箱,走訪了許多賓館。她在這些地方創造并拍攝了很多古怪的角色,她很喜歡這段經曆。其中的不少主題在她後來的作品中又重新拍過。用尼米自己的話來說:“這組作品讓我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她對隐私題材和幕後故事的迷戀,幾乎延伸到了個人的工作方式上——她總是獨來獨往,并且認為這樣最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拍照對我來說,是一件極其私人的事情。一旦有别人在場,我就會感到很不自在。”
在拍攝《達琳與我》時,尼米獨自居住在荒漠裡,并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嚴格的工作計劃,每天清晨五點起床以後,便立即投入工作狀态。由于正午氣溫過高,使她無法繼續工作,所以這些照片都是在早上拍攝的。
但無論工作計劃多麼嚴格,尼米都不會讓它限制自己的創造力。“在拍攝開始之前,我從來無法準确地預測到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一旦裝扮完畢,就會為相機設置定時拍攝,然後試着忘記它的存在。”為了讓自己在拍攝過程中保持熱情,尼米通常都會播放蘇珊·松弗爾(SusanneSundfor)和托爾格爾·瓦爾德馬(TorgeirWaldemar)的音樂。這兩位都是她非常喜歡的挪威音樂家。
年輕女星,選自《年輕女星》,2013
前台接待,選自《年輕女星》,2013她從未用過模特,因為那樣也會讓她感到不自在。盡管她對自己的角色感到很親切,但她也明确地指出,這些作品并非自拍像。“我隻是在扮演一個角色而已,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正如《達琳與我》中的“達琳”就展現出很多情緒,觀者既能看到張力十足的畫面,也能看到她享受獨處時的平靜場景。
尼米對超現實主義電影和黑色幽默的熱愛,在《年輕女星》裡也有直接的體現。這組作品的靈感來源于時尚名流和黑色電影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在這些照片裡呈現了看似光彩照人的女性脆弱的另一面。這組作品展示了一系列悲喜交加的人物形象,既有挨打的鄉村主婦,也有迪斯科廳裡的輪滑女孩。“我喜歡把黑色和幽默相結合。這兩種元素可能永遠都會是我作品的一部分。”尼米說道。
這些照片大多拍攝于北歐,它們還體現了尼米的另一項愛好:建築。其中,《年輕女星》裡的許多照片,都是在具有曆史意義的标志性建築裡拍攝的,比如挪威建築師阿爾内·科爾斯莫(ArneKorsmo)的功能主義建築(認為建築的形式應該服從它的功能的建築流派);而《請勿打擾》中的角色,有時與賓館房間的環境十分協調,有時卻又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達琳與我》這組作品中,尼米也同樣非常重視環境的運用,她用荒漠中與世隔絕的房屋來塑造和強化主人公的形象。
尼米自幼便開始了探索攝影之旅。曾經,她經常編造和分享故事,但總感覺語言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從十幾歲就開始拍照,在那時我便意識到,即使不用語言,也可以講述故事。對我來說,這個發現改變了一切。當時我就相信自己終生都會堅持拍照。”
這種扮演講述者的理念,貫穿了尼米所有的創作。她的許多照片都呈現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某個生活片段,剩餘的部分則需要觀者自行去填補。比如,《年輕女星》裡的照片就很像電影劇照,而《達琳與我》更像是将這種理念推向極緻,焦點隻在一個人的身上。
81号房間的床,選自《請勿打擾》,2011
安雅·尼米AnjaNiemi
1976年生于挪威,先後畢業于在倫敦印刷學院和帕森斯設計學院。2016年在紐約的個展上展出了《請勿打擾》、《年輕演員》和《達琳與我》三個系列,最新作品《短篇小說》也在2016年的倫敦攝影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