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默采訪:何實
北方系列No.14–迷霧,2004
此次海波在佩斯香港進行個展,我得以有機會問出那些積聚了很久的問題。
您相信“比藝術更強大的是生活”。而且創作也從未遠離過您熟悉的生活。拍攝的範圍僅隻距家方圓幾百米,同時作品中帶着強烈的感傷情緒,請您談談自己的生活,為何不斷呈現的是農村家鄉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現在的生活?
其實我一直生活在城市,沒有真正的鄉村生活經曆。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經常帶我回到這個村子裡,因為這裡是她的家鄉……寒冷的冬天,舅舅趕着馬車來接我們,大人們坐在馬車上,而我則被放在稻草裡,那時的東北,真是太冷了!透過稻草的縫隙,我看見了白色的、無邊無際的平原。幾個小時的行程裡,眼前的風景隻有一條長長的地平線……村莊裡不同的氣味,不同的景象,不同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入藝術學院以後,我所有的假期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我畫這裡的風景,畫這裡的人物,我成了這個村莊裡的一員,這裡純樸的生活方式,自然、遼闊的風景成為了我少年時代的理想國。所謂現在的生活,在我另一個系列作品《攝影日記》中有所表達:日常生活的碎片,一場斷斷續續的夢。[左圖]北方系列No.28–故事的結束,2004年
我沒研究過攝影,對攝影知識掌握的也有限,但我喜歡這種業餘狀态,他保證了我創作上的自由。
在拍攝時是否有預設?在當時有沒有受哪些藝術家或者藝術門類的影響?
在攝影的表現手法上我确實沒想過。當一個人想要一吐為快時,他不會考慮太多。對我而言,我隻關心我是否準确地表達了我的感受。我沒研究過攝影,對攝影知識掌握的也有限,但我喜歡這種業餘狀态,它保證了我創作上的自由。
最喜歡的攝影師是誰?
我最喜歡美國攝影師南·戈丁。她表現的欲望超過了攝影本身。她的作品既自然又殘酷,同時具有影像的美。
創作一幅作品最長的時間是多少?主要消耗在哪些方面?
創作《黃昏》這個作品大摡用了二十年時間。這不是故意的,是偶然。這個作品是由三個條幅,九張圖片組合完成的。第一條幅是1983年拍攝風燭殘年的奶奶,那一年大概她90歲了。第二條幅是1993年拍攝的是沉睡中的父親。到了2002年,我知道了這個作品該怎樣完成了,我又拍攝了在黃昏中沉默的兒子。這個作品由三代人組成,分別代表了:死亡、沉睡和沉思。這個作品有點像無聲的電影,每個觀看他的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很多作品都需要時間的孕育,它們有它自己的生命,就像秋天的果實,它們會自然而然地成熟。而我自己能做的就是:等待。
你怎麼看待名氣這件事情?
能拍出自己心滿意足的作品最幸福。如果你真正達到了夢想的高度,你得到的名和利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所謂的那點名和利,和你在藝術上的創造和貢獻上來說都微不足道。如果你真有創造和貢獻的話。
對于義無反顧地走在創作之路上的後進,你有什麼建議呢?
非常幸運!我在很年輕時就讀到了裡爾克《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重要,年輕的藝術家一定要讀。
[上圖]寓言,2008年海波攝影藝術家
1962年出生于中國吉林長春,1984年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
他的藝術理想是用照片來複制已經消逝的時光。
佩斯香港正在進行海波的香港首次個展,展覽将用海波的經典代表作呈現日常風景中的詩意。
時間:7月29日-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