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遊離于虛幻與真實之間的風景

遊離于虛幻與真實之間的風景

時間:2024-10-30 11:11:05

丹麥藝術攝影師雅各布·吉爾斯用多重曝光的方式給日常事物制造了全新的視覺感受,他希望自己創造的照片能激發觀者對于熟悉事物的全新體驗。選自《移動2》(MOVEMENTII)

選自《移動1》(MOVEMENTI)

雅各布·吉爾斯JacobGils工作生活于丹麥,作品被丹麥皇家收藏,作為私人藏品的作品遍布歐洲以及美國、加拿大、中國、澳大利亞、香港和新加坡。Jacobgils“印象派”手法表達抽象感受

今天陽光不錯,給了雅各布·吉爾斯(JacobGils)一個拍攝埃菲爾鐵塔的好機會。他拿上相機與三腳架再次來到埃菲爾鐵塔下。這個地方他來了不止一次,“有時為了拍一個東西,我會在不同的時間段或是季節去現場,要挑選最合适的時候拍。”吉爾斯說。他的系列作品《移動》(MOVEMENT),制造出如繪畫一般的夢幻視覺效果。

“我熱愛自然,尤其喜歡樹,後來我的媽媽說‘你為什麼不幫樹拍攝一組照片呢?’”吉爾斯說,他也的确這麼做了,而且他用了如“印象派”畫作一般的手法去表現。

“我的作品很多次被稱作是‘印象派的攝影’,印象派最大的特點就是寫意、抽象。印象派的畫家,比如莫奈等等,他們不畫很具象的東西,隻是傳達一種感覺。”吉爾斯說。曾是一名時尚攝影師的他,每天拍攝的都是光鮮亮麗的模特,“她們都很完美,尤其是在照片上。”但是他不想再用這樣具象描繪的手法去表現樹木了,“我想展現我對樹木的感受,我喜歡樹,所以拍一些抽象的,能表達感覺的東西。”于是吉爾斯用多重曝光、移動錯位再加上後期合成的方式,營造出了“印象派”的攝影作品。

看着吉爾斯的照片,我們似乎再一次模糊了“繪畫”與“攝影”的視覺體驗。“攝影有些局限,每次按快門都隻能完成一次拍攝,但是繪畫卻可以添加很多層次。”由于父母都是畫家,吉爾斯從小便深谙繪畫的技巧,也正因如此,他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視覺觀念,“繪畫用的是筆與顔料,而攝影是光線的繪畫,畫筆就是相機。”吉爾斯嘗試了許多方式,并在《移動》系列上運用了多重曝光的方式,試圖讓拍攝的過程像畫畫的過程一樣,可以不斷地添加,營造很多層次來表現“感覺”這一心理層面的事物。

移動二十幾次隻為完成一次拍攝

在《移動》系列中共有兩套作品,《移動1》拍的全部都是樹,而《移動2》則拍攝了一些日常生活場景,例如電話亭、電車或者是著名旅遊景點。吉爾斯将大家熟悉的景物用抽象的方式重新诠釋,讓這些作品仿佛遊離于現實和夢境的邊緣。

而在熟悉的事物中尋找特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像吉爾斯拍攝的那麼多樹,每張都有它獨特的地方。“我并沒有特意尋找某一棵樹,每棵樹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我要做的就是尋找與等待時機。”吉爾斯為了拍自家門前的一棵樹,從早上到下午不斷地觀察樹木細微的變化,然後再挑選适合這棵樹的季節進行拍攝,“這顆樹拍了一兩周,隻為等待最好的時刻。”

而在《移動2》的創作過程中,挑戰性遠大于拍樹的時候,吉爾斯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天氣與時間,還要考慮在相機與被攝物固定距離的範圍内有沒有遮擋物。“我會提前踩點,觀察哪裡适合架相機,确定沒有障礙物。”每次拍攝吉爾斯都需要以被攝物為圓心,移動20至30次,拍攝幾乎一整圈。吉爾斯力求這些圖像能為大家熟悉的景物提供新視野,帶着觀看者一起發現日常事物“從未有過的樣子”。

為熟悉的題材提供新視野

吉爾斯的作品曾于2017年3月10日,在上海華視影廊舉辦了名為“斯堪的納維亞新攝影”的個展。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崛起于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影響廣泛,而吉爾斯的新攝影,正是以當代攝影的媒介演繹了經典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展覽的序言中介紹道,“他力求其創造的圖像能為大家熟悉的題材提供新的視野,從而使觀衆能根據對周遭的主觀體驗而與之産生對話。”

或許在觀看吉爾斯作品時還會有這樣的感受:十分适合點綴空間。一直以來,照片除了我們熟悉的記錄功能外,作為藝術品流通的作品還被許多人收藏。“丹麥王子曾買了我的三幅作品挂在家中。”吉爾斯開心地說,“對于一個創作者,作品得到認可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

目前吉爾斯還在進行《移動》系列的拍攝,同時他也在嘗試用寶麗來拼湊的方式拍攝模特,“這是一種破碎的觀看感受。”吉爾斯說,他嘗試不再讓這些模特那麼“完美”,而是傳遞更多的感受。電車,選自《移動2》(MOVEMENTII)

埃菲爾鐵塔,選自《移動1》(MOVEMENTI)

選自《移動2》(MOVEMENTII)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