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準備磨刀不誤砍柴工
充足的前期準備是一個拍攝項目成功的關鍵,其中包括了所有道具器材的準備,模特的選擇,場景的熟悉和了解等,這些部分都是一次拍攝的重要構成元素。拍攝功夫要做在前面,雖然會耗費很多精力,但對于拍攝的順利完成十分有必要。
01模特的選擇
對于環境人像,如果是沒有拍攝經驗的攝影師或影友,我更加推薦找職業模特。因為職業模特除了長相較好外,會更加熟悉哪些瞬間什麼樣的姿勢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拍攝效果,更容易讓自己和模特都進入狀态。素人由于不經常被拍攝,開場的羞怯和低效的溝通容易産生受挫感,遲遲無法進入狀态。
02妝容的确定
拍攝人像,給模特化妝是必須的。首先要做到基礎的打底,這樣可以較好地遮蓋臉上的瑕疵,使皮膚呈現最好的狀态。由于在平面上觀看人臉會顯得不夠立體,所以還需要在打底的基礎上勾勒輪廓。我在平常拍攝中,偏好以自然為主,有時候會用點痣、醒目的眼影或者顔色較深的口紅,使模特的妝容在自然的風格下又有不一樣的新鮮感。對于更加注重妝面的拍攝,我推薦雇用一個化妝師,專業的事情還是專業的人來做更好。
03服裝的确定
環境人像最重要的就是人與環境需要有所聯系、有所互動。從顔色方面來說,一般有兩個選擇方向,與環境顔色協調融合或者是與環境顔色形成強烈反差。
1與環境顔色協調
減少不必要的顔色,使畫面幹淨。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畫面中盡量不要出現三種以上的顔色,畫面裡出現的顔色要相稱而且不能反差太大。這次拍攝我選擇了一套黑色的衣服,與畫面裡的暗部形成統一,模特的白膚與襯布呼應。
2與環境顔色形成反差
這套紅衣在整個暗綠色環境中完全跳出,非常吸引眼球。在這裡紅綠雖然相撞,但因為控制飽和度和明暗的關系并不會顯得俗氣。同時,衣服的材質帶來的第一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挺括的面料給人硬朗的感覺,搭配堅硬的岩石,使畫面多一些率性的感覺。柔軟的面料搭配同樣柔軟的草地或者天空,使模特更有女性的柔美感。
04器材的選擇
我一般用佳能EOS5DMarkIII搭配一個24-70mmF2.8的鏡頭。因為環境人像不同于棚拍肖像,需要體現環境與人的關系,24-70mm焦段基本滿足了遠景、中景、近景的拍攝,F2.8的光圈有足夠的虛化能力,同時也能展現出環境特色。最重要的一機一鏡可以避免在戶外換鏡頭帶來進灰的問題。當然,若條件許可,多帶幾支素質更高的定焦鏡頭,以及備用相機,更好地保障拍攝。
模特的選擇有兩種常見途徑第一,網上有很多供商業拍攝的職業模特公司,聯系他們并索要模卡,通過模卡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模特類型。
第二,給“網紅”留言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征得她們合作有償拍攝的同意。
模特的選擇最重要的核心是要與自己本次創作所預想的風格一緻。例如,這次我希望照片能夠達到一種自然、安靜、舒适的感覺。這時候我就不能找甜美型的大眼睛模特,而需要模特有一些高冷和憂郁的氣質。而當我想拍一些日系清新寫真的時候,像這樣面部過于有棱角的模特又是不推薦選擇的。
具體拍攝細節決定成敗
前期準備一切就緒,就可以開始拍攝了。拍攝也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注意。
01模特情緒的控制
模特情緒的調動主要靠溝通,而溝通其實從拍攝前就已經開始了。在拍攝前與拍攝的對象盡可能詳盡的溝通,要對被攝者有一個很好的了解,這樣被攝者在創作期間才能充分信任攝影師,相應的成片率會更高。實際上,哪怕是面對專業模特,我也不想要隻是單純擺拍,更希望她們展示出自然的狀态。良好溝通達成的信任關系在攝影師調動模特的情緒時,讓二者不會陷入尴尬被動的場面。
與模特溝通技巧在拍攝中,可以與模特溝通你需要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可以通過講故事,描述理想場面,播放音樂等各種方式。同時,可以将拍攝的照片給模特看,告訴她需要哪裡怎麼調整。遇到非常好的瞬間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一個積極的拍攝氛圍是非常必要的。
02構圖
環境人像的基本構圖規則和一般攝影的基本構圖規則是通用的,比如三分法、黃金分割法、中心構圖法等。在拍攝中每種構圖方式可以都拍幾張,但是這樣中規中矩的構圖會顯得照片平淡無奇,像一般的攝影習作。而一些有特點的照片是需要打破這個構圖常規的。人像攝影的重點當然是人,不光是好看的臉,肢體動态和意境也同樣重要。好的圖片是充滿意趣的,不一定非得平鋪直叙地來拍攝人物,人物不同的姿态所帶來的意境更為有趣。
模特的姿态太正,雖然能夠看到全臉全身,但顯得死闆無趣。
雖然看不到相貌,卻更加富有畫面感和趣味性在拍攝的時候,我讓模特在小範圍内自然走動,抓拍模特的瞬間,使畫面不刻意又具有動态的美。
比如這兩幅作品,并沒有在強調臉部,甚至也不太能看出來是誰,但[左圖]男生脖子的線條感非常的好看,[右圖]因為借位的關系形成一個視覺差,混淆了空間的概念,使合照不那麼乏味除了單張構圖外,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宏觀考慮組合構圖,即如何陳列和拼接圖片。這兩張圖在拍攝之時我便已經想到在後期要組合排版到一起,将這兩張圖所展示的畫面語言做加法,呈現出故事的流動性和延展性。在拍攝環境人像時,可拍一些純景或者突出環境、弱化人物的照片。
03用光
對光線的把控直接決定了照片的水準和基調。環境人像一般以自然光為主,人臉的受光法則同影棚用光知識基本相同。當光源不足的時候要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增補的光源也要有意識地控制色溫,營造出滿意的效果。如圖,堆滿草垛的棚屋内,因為陽光與棚屋方向平行,所以光線并沒有照進棚屋内,在遠處用反光闆進行補光,因為棚屋内的色溫偏冷,于是用反光闆的金色面補光,使高光面色溫偏暖,暗部色溫偏冷。如此可以讓照片顔色形成反差,讓照片更有層次。
後期錦上添花
後期是一個錦上添花的過程,将前期拍攝出的優秀照片稍加修飾,增色添彩。
01調整顔色
我的後期方法都比較簡單。以右圖為例,在打開raw格式的界面裡,針對色溫、曝光、對比度、高光、陰影做第一步調整。原片色溫偏洋紅,皮膚顯得過于粉紅,色溫往冷調回調,使整體色溫偏正。對比度的調整也會改變整體顔色,也需要酌情調整。這張照片是在自然陽光直射下拍攝,光比較大,通常情況下我會将高光回調,使高光亮部不至于過亮。暗部進行提亮,使暗部細節突出。
對比這張圖片的原圖和成片,基本隻是将綠色草地部分的明度降低,同時調整飽和度02換個角度
在後期修圖的過程中,可以嘗試旋轉、放大縮小等方式來重新審視圖片,也許會帶來些新穎的角度。上圖原本是一張橫圖,但旋轉90度讓它換了個角度,第一眼看上去無法分辨是在什麼樣的角度拍攝,給人一些想象空間,也讓人多一秒注視這個畫面。雖然前期拍攝的重要性要大于後期,但使用RAW格式保留照片更多細節是非常必要的。在後期上,我主要做一些裁剪重構照片,調整色溫、色相、對比度,适當拉回高光、提亮暗部。
将原圖旋轉90度後,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給人更多想象空間攝影師介紹
潇潇Xiaoxiao
常駐北京的自由攝影師,曾留學于法國蘭斯藝術設計學院。善于人像拍攝、産品拍攝。
Lightroom更友善後期隻是調整一些前期無法達到的效果,并不能過多依賴。對Photoshop不太熟悉的初學者,推薦使用Lightroom來進行操作。因為Lightroom的界面更直觀,方便初學者在嘗試中明白各項數值的改變對于照片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