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票房冠軍頭銜應屬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的排片率從13%一路走高到30%左右,截止于5月21日,累計票房突破7億元,成功實現逆襲。也許這部電影的成功背後有着這樣那樣複雜的原因,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印度影視人的制作是用心的。作為從業人員,我們理應對印度影視業進行深入學習,可我們似乎對此一直滿不在乎。即便這部電影票房大賣,業内專家和資深人士的關注點也僅在于華誼兄弟引進此片的低成本,反而對印度影視業這個成長中的巨人視而不見。
我經常會參加一些影視類的國際展會,在這些展會上,我們和印度同行似乎總是隔着什麼,彼此見面點頭緻意、交換名片,卻又永遠保持着幾分神秘的距離。這大緻有些類似矽谷中印度IT男與中國IT男之間的交往,謹慎、戒備。或許這隻是由于我們兩國都是人口衆多的國家,又都是雄心勃勃的發展中國家,在這些精英行業裡,大家合作得少競争得多。
我剛進入電視行業時所使用的收視率分析軟件是Infosys,當初我并不理解這一名字的含義,直到後來了解到Infosys是印度著名的軟件公司才有點頭緒。盡管我們不太喜歡這個軟件,但當時别無選擇。要不是後來有了實時收視率監測軟件,中國電視收視率的監測分析可能就要長期依靠“印度制造”了。
我曾經在引進一項播前測試工具時與美國供應商談判,對方說起中國缺少制作樣片的環境和條件。但美國人和我說印度也不具備,不過印度還是購買了美國的測試設備。我好奇的問為什麼?美國人說印度的辦法是找一個人來讀劇本,然後找觀衆來聽,來測試。這個辦法雖然笨一點,但确實有效。特别是在比較重視劇本的今天,如果劇本能打動人,拍出來的作品成功率顯然也會高一些。印度人的這種“小聰明”确實讓人佩服。
在英國學習傳媒管理期間,我有很多同學來自印度。我也曾經在不同學習小組中和這些同學進行過交流。從知識角度來講,印度同學隻是英語較為流利,專業知識其實一般。他們當中很多人并沒有從業經驗,學習傳媒管理似乎隻是為了得到一個學曆。但是經過一年學習之後,在英國的傳媒業找到工作的幾乎都是這些從印度來的同學。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無疑很強。
從我個人與印度電視較少的交集中,不難看出印度電視行業強勁的增長态勢。雖然印度和我國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甚至還稍落後一些,但是中國電視人還是應該和印度電視業界有更多的交流,中國電視人也應該努力把電視内容輸出到這個人口大國。我們常常嘲笑印度影視劇的内容“開挂”,但反觀時下我們的“網劇”“神劇”,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尊重觀衆、尊重市場的前提下,“開挂”未必不是一種追求觀衆的态度。
中國正在積極實施“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影視産品的輸出亦是國家文化和軟實力的輸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這基本反映了“一帶一路”不隻體現在經濟方面,其終極目标還是文明之路。影視文化與沿線沿路國家的互通将是這一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搞龍象之争,也不為印度制造或中國制造而煩惱。我們應該在文化内容節目制作上實現更多交流互通,謙虛地向印度同行學習,隻有通過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才能把“寶萊塢”“華萊塢”共同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