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繞不開的話題盡管美國不少紀錄片受助于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但在美國紀錄片制片人、白玉蘭獎紀錄片單元評委主席西蒙·基爾默裡(SimonKilmurry)看來,紀錄片盈利依然是不小的挑戰。“很多基金會基金來自大型企業,國家也有文化資助的相關稅收減免優惠政策,但在制作層面,有時需要做些妥協,以符合投資方的要求。”
印度導演、白玉蘭獎紀錄片單元評委冉克什·薩拉瑪(RakeshSharma)談及印度的紀錄片情況表示,在印度紀錄片能夠獲得的資助非常少。紀錄片依然停留在小衆市場,盡管有國家電視台等機構的資助,但比例不足15%。“過去5年來,我所有作品的攝制剪輯資金都來自社交平台的粉絲衆籌。”冉克什介紹,其目前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共積累接近2000個粉絲。“如果缺錢,會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向粉絲呼籲。很幸運有人資助自己的作品。”
紀錄片編導夏蒙表示,國内團隊和國外相比,盡管也有部分紀錄片來自平台支持,但在資金投入力度上依然不足。“相較BBC紀錄頻道,國内一檔文物類紀錄片的投入往往在150萬元左右,這個數字隻是BBC同類型紀錄片的四分之一。”他呼籲政府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基金會的作用。
長還是短?平台決定
作為小衆節目類型,紀錄片該如何培養觀衆?在短視頻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紀錄片是否該朝着短小篇幅發展?中國紀錄電影研究者、評論家、白玉蘭獎紀錄片單元評委林旭東以Netfllix10小時紀錄片《制造一個殺人犯》舉例,“該紀錄片在美國收視效果不低于熱門美劇,探讨的法制問題幾乎形成社會事件。制作方不能總是抱怨觀衆浮躁,而應思考如何把想要表達的内容以更好的方式傳遞給觀衆。”
冉克什有豐富的電視台工作經驗,電視劇中插廣告、8分鐘就要有故事高潮的觀念深刻影響着他。“這是有用的,好的節奏能夠激發觀衆的觀看熱情,最終留住觀衆。”
在西蒙看來,紀錄片的故事形式要符合故事内容。“有的紀錄片15分鐘就可以講完,有的則要更長些。平台驅動着故事的講述形式。”至于如何推廣宣傳,他建議可以借助大型機構的力量。“某雜志有4000名在線注冊用戶,我們的DVD會免費發放給他們,這就能迅速獲得4000名用戶。眼光要放長,不能隻看眼前。”
内容創造價值:紀錄片制作任重道遠
西蒙表示,即便是在之前最不景氣的時候,紀錄片也還是擁有一大批忠實觀衆,因此必須讓他們付出的時間有價值。
冉克什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觀衆将最重要的資源也就是時間給了我,作為制作方,講什麼故事,如何有趣地講述值得深入思考。”
林旭東認為,目前中國的紀錄片行業不僅要培養觀衆,也要培養作者。作者要在多看、多嘗試的基礎上創作出更多佳作。夏蒙對此表示贊同,“多看的确很重要。我招募執行編導後,首先要求他觀看30部各國優秀紀錄片作品。此外,不少網站推出以延時攝影等資源為代表的利潤共享模式,鼓勵年輕人進入這一行業,這或将成為未來紀錄片的出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