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戲曲大會》:零門檻“入戲” 展國粹精華

《中國戲曲大會》:零門檻“入戲” 展國粹精華

時間:2024-10-30 08:01:51

“我曾經做過一個專題片,采訪一位去美國定居的老先生。他在美國摸爬滾打多年沒掉過一滴眼淚,唯獨有一次偶然經過一個商店,裡面傳出了京胡的聲音,一下子,他就哭了。他說,我不是戲曲愛好者,但是京胡的聲音把我拉回了故土。”《中國戲曲大會》總導演錢皓介紹說,“這就是戲曲的魅力,它是我們的傳承血脈、文化瑰寶。”

8月暑期檔中央電視台即将推出首檔全民參與的戲曲文化節目《中國戲曲大會》。該節目由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自主研發,是中央電視台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再次發力文化類節目。

“弘揚中國戲曲文化,充分展示中國戲曲内在的風骨。中國戲曲蘊涵了仁義禮智信和愛國、孝道、大公無私、尊老愛幼等優秀的中國傳統價值觀。我們希望通過《中國戲曲大會》,将這些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傳遞給觀衆。傳達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氣派,這是我們創作這個節目的宗旨。”《中國戲曲大會》制片人國浩如是說。

賽制拓展受衆人群《中國戲曲大會》借鑒了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擊敗體”和選手“内循環”PK賽制,首次以純答題形式舉行戲曲知識競技比賽。

“《中國戲曲大會》不隻面向專業演員,而是面向全社會開放的,是戲曲頻道首次面向戲曲愛好者全面開展的戲曲知識競賽類答題比賽。”國浩對《綜藝報》說。

為保障節目選手在場上的競技水準和精彩度,節目組對參賽選手進行了嚴格篩選。據介紹,《中國戲曲大會》的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均在網絡報名。節目組對網上報名的1000多位選手進行了三輪篩選。第一輪初選,導演組查看選手簡曆,從選手年齡、形象、從事行業,個人經曆是否有故事、帶亮點等方面進行考慮,第一輪篩選保留300人。第二輪節目組采取一個導演負責一個選手方式,一對一進行網絡視頻連線,了解選手情況。第三輪篩選,節目組負責面試的導演直接面試選手,最終确定百人團。之後,導演組對百人團選手嚴格按照A類、B類、C類進行内部摸底評定。A類選手具有一定的戲曲知識,具有戲曲表演能力,能自黑,能反問評委又極具表現力;B類選手具有一定戲曲知識,具有初級的戲曲表演能力,表現力稍弱;C類選手有一定戲曲知識,能哼唱幾句戲曲或者有精彩故事。

同時,節目組也考慮了百人團人群結構的多元化,經過篩選的百人團由戲迷票友、戲曲專業院校學生和專業演員、其他院校在校大學生、外國友人和華僑、警察、現役軍人、少數民族、歌手等組成。“引入比賽的形式能夠提升戲曲節目的節奏,《中國戲曲大會》希望以比賽的懸念和節奏感吸引更多年輕的電視觀衆關注戲曲。同時,比賽将戲曲知識點融入選手答題過程中,和選手的答題命運懸念式緊密結合起來,更容易被觀衆接受。”錢皓說。

節目錄制中還有一些關于競技技巧的小插曲。導演組非常看好一位女選手,她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癡迷戲曲20多年,戲曲知識非常豐富。然而,搶答器的使用要領是手按在上面就直接按下去,她每次搶答都是擡手再按下去,就因為這個細節,三道題都被對手搶走。她輸在比賽經驗而不是知識儲備上。這也增添了節目的戲劇性。

此外,為配合比賽的可看性,展現節目獨特的視覺效果,節目舞美設計着眼戲曲文化,充分運用戲曲元素凸顯韻味。百人團答題時,節目現場視覺設計方案由京劇劇目《天女散花》衍生而來,用長綢散發出百朵牡丹花,花落誰家,誰就是答對了,意境優美,賞心悅目。

雅俗共賞的命題技巧

“我們導演組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了解、剖析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所有的環節,得到的結論是照搬到《中國戲曲大會》不可行。”錢皓解釋,從出題角度來說,《中國詩詞大會》題目大多選自中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詩詞和古文。但是,中國戲曲并沒有義務教育的普及讀物可以參考;且戲曲發展到現在,劇種就三百多個,各個地區戲迷喜歡的劇種都不同。怎樣能讓全國各地的觀衆都看明白戲曲的題目并感興趣,這是我們需要攻克的難點。最終我們确定的方案是:零門檻出題,讓不懂戲曲的觀衆看到題目也想看下去。”

不過,題目若是過于簡單,《中國戲曲大會》又勢必會損失掉資深戲迷的關注。如何能讓題目具有戲曲知識競技性,同時又讓普通觀衆感興趣?

“我們對零門檻題目進行了反複摸索。一開始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題目:扮演青年小女孩的角色是:A.花旦;B.花臉。後來類似的題被拿下了。因為報名參賽的選手并非零門檻,甚至很多選手是專業戲曲演員,了解戲曲史和戲曲文化,我們的題目要尊重參賽選手。經過反複讨論,我們研發了類似這樣的一些題目:口語中的‘走過場’這個詞其實來源于戲曲。那麼戲曲中真正的‘走過場’是什麼樣子呢?我們請三位演員在場上走了一輪,選手來回答哪個是真正的‘走過場’。這種題目對于有戲曲知識基礎的選手來說并不難,又與普通觀衆的生活貼近;令之前不了解戲曲的觀衆看到,戲曲實際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這樣的題目就是後來我們定義的零門檻題目。”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中國戲曲大會》出題組專家江逐浪介紹。

同時,大會導演組請點評嘉賓盡量多講故事,通過嘉賓點評時講述的典故培養觀衆關注戲曲、引發興趣。“我們希望各個年齡層的觀衆都喜歡看戲曲大會,所以特别注重運用内容亮點和故事提升節目節奏。”錢皓舉例說,蘇武牧羊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是鮮有人知道蘇武牧羊還涵蓋了一個成語故事——鴻雁傳書。節目中,選手答完“蘇武牧羊”的題目,點評嘉賓會給觀衆延展講解鴻雁傳書的故事,再由蘇武20年始終拿着使節棒的使節精神,提煉出對祖國忠誠的意義。通過講故事,吸引觀衆聽進去,再把忠孝禮義的精神升華提煉出來,讓觀衆接受得不那麼生硬。《中國戲曲大會》題目知識點的延伸點評涉及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一帶一路、戲曲電影工程、京劇音配像和像音像工程、十八大以來的新創劇目等。

據節目組初步統計,出題組專家在兩個月時間裡為7期節目共準備了500多道題,題目涵蓋了48個劇種,涵蓋的省市自治區達到26個。且命題要求非常嚴謹,須有唯一答案,但凡有一點争議的題目全都被斃掉。出題組成員由來自中國戲曲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戲曲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優秀從業者組成。

本屆《中國戲曲大會》共7場,前6場是晉級賽産生當期擂主,第7場是彙聚了前6場擂主的總決賽,最終産生《中國戲曲大會》的冠軍。節目題型包括對錯題、二選一的選擇題、辨識題、圖片題、三選一的選擇題、視聽題、連線題以及劇目題。大會題目類型涵蓋激烈的益智競技和具有可觀賞性的舞台藝術表演;大會通過挑戰者、百人團、嘉賓選手的多樣競技組合,結合點評嘉賓的引經據典、妙語連珠,力争為電視機前的普通觀衆呈現一道中國戲曲文化的饕餮盛宴。

名家表演呈現戲曲之美錢皓強調,戲曲是視聽藝術,隻靠專家來介紹是不夠的。《中國戲曲大會》有把戲曲名家請到場上來表演的題目,有圖文展示題目和視頻展示題目,這也是《中國戲曲大會》與其他“大會”系列文化節目最大的不同。

節目中的“辨識題”就是由戲曲演員登台展示表演,由表演的内容派生出題目。“辨識題挺難出的,既要有表演,又要控制在一分鐘左右。我們反複斟酌選取的表演是否足夠精彩,又因為一分鐘時間有限,所以表演隻能以動作身段、服裝道具展示為主,有些題目甚至需要我們把動作重新組合編排設計。”江逐浪介紹。

“為了吸引非戲曲類觀衆關注《中國戲曲大會》,節目開篇我們就展示了一段猴戲。這個想法來自于我做過的海量宣傳片和對外國友人看戲的調查。他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猴戲,猴戲能跨越語言隔閡。不同生活習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看到猴戲就知道是Beijingopera。所以吸引非戲曲收視群,我們認為多放武戲、打戲,要比唱戲曲流派效果更好。

同時,我們借鑒了真人秀的部分元素,讓選手将答題與自己的人生故事結合展示。我們把普及戲曲的功能做到極緻,目的就是告訴觀衆,戲曲不是你們想象中的‘咿咿呀呀’,一句唱十分鐘,不完全是這樣,戲曲裡面有好多曆史典故、人生智慧。所以,《中國戲曲大會》的目的是讓觀衆首先了解戲曲,了解了你勢必會喜歡,這是真正民族的。”錢皓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