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戲曲大會》再度開鑼,節目于10月2日至10月8日19:40在CCTV-11戲曲頻道首播,次日8:26重播。總導演錢皓告訴《綜藝報》,新一季《中國戲曲大會》題目難度升級,選手更偏年輕态,内容設計上力求均衡展現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藝術,讓觀衆領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戲曲文化的同時,也将改革開放40年來戲曲取得的新成果展現在觀衆面前。
難度升級選手更偏年輕化
“本季的一大不同之處,在于題目難度的升級。如果說去年是零門檻,今年則是低門檻。”錢皓介紹,這是針對去年節目播出後得到的反饋做出的調整。
題目難度升級,題型也有所增加。本季除保留原有的連線題、選擇題等題型,還新增了拼圖題、文物題、表演題等題型。拼圖題利用新媒體技術,圖文并茂,可以引發現場互動,提升觀衆的參與感;文物題巧借戲曲文物,讓曆史與現代隔空對話,讓參與者感受悠遠漫長的戲曲曆史;表演題通過演員精湛的特技展示,彰顯勤學苦練的匠人精神,喚醒觀衆對戲曲藝術的文化自覺。
每期擂主争霸環節,會表演一個劇種的經典劇目。京劇名家陳少雲、傅希如、王豔、張建國,評劇名家高闖等也将加盟節目,講述劇種曆史和劇目典故,讓節目參與者和電視機前的觀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增強比賽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競賽的主要内容為戲曲專業知識,但對于這些知識的解讀,節目組會融入一些故事,希望通過故事化的點評方式讓戲曲在觀衆心中‘立’起來。”錢皓透露,每期節目會邀請3位不同背景的專家坐鎮,他們從不同角度來解讀這些戲曲作品以及背後的文化内涵。《2018中國戲曲大會》将涉及50多個劇種,“我們盡量把一些偏遠地區的小劇種,以視頻、圖片、專家點評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給觀衆,做到信息量最大化。”錢皓說。
在參賽人員方面,組委會在全國上千名報名者中精挑細選,組成了一支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百人團隊伍。有的選手是來自各地方戲種的專業演職人員、非遺瀕危戲種傳承人,也有喜歡戲曲的忠實觀衆,還有不少熱愛戲曲的大學生甚至是小學生,充分體現出戲曲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此外,各劇種名家朱強、李樹建、馮玉萍、譚孝曾、曾小敏、袁慧琴等也将同百人團一起參與答題。錢皓介紹,今年百人團隊伍的一大特色是青少年參與者比例上升,“節目組希望将更多的年輕面孔展現在大衆面前,體現出戲曲這門古老藝術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以及它在新時代的經典傳承魅力。”
融媒體傳播本季戲曲大會最大的亮點在于融媒體觀察互動區的設計。融媒體觀察互動區設置在主舞台一側,現場觀衆甚至能夠看到互動區内的相關情況,隻是聽不到聲音而已。
在互動區的廣播和網絡直播間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的主持人聯袂地方廣播主持人,和戲曲名家胡文閣、姜亦珊、張建峰、吳瓊、閻桂祥、丁曉君,主持人鞠萍等在現場參與陪答,并與現場實時互動,以觀衆和非專業角度引發話題,增加現場的趣味性,使節目更貼近普通觀衆。據了解,“鞠萍姐姐”還将在互動觀察區為大家帶來精彩演唱。此外,節目利用廣播電台直播的制作特色,錄制當中,通過電台和頻道新媒體平台與線下觀衆實時互動,打破平台壁壘,做到真正的融合性設計。
錢皓介紹,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三台融合升級的大背景下,《2018中國戲曲大會》也是央視内部媒體融合的一次探索。
除了央視内部融媒體傳播,本季節目也将積極适應碎片化的線上傳播方式。節目的精彩内容、要點将剪成兩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内容,在全網分發。
挖掘戲曲的文化價值
“現在大家都說戲曲式微。對于很多人來說,甚至可以沒有戲曲,但如果戲曲真的沒了,大家又會覺得心疼,這種感覺很奇怪。”對于在戲曲領域浸淫多年的錢皓來說,戲曲是一種鄉音,一種鄉愁,勾連着我們身上的文化血脈。
錢皓曾在北京工地上做過采訪,對于很多北漂來說,戲曲是一種鄉音,可能小時候并不愛聽,當他們長大了,離開了家鄉,卻是靠這種藝術形式來撫慰身在異鄉的孤獨與艱難。“因此我絕不相信戲曲會消失,它可能很難再次成為一種大衆流行藝術,但它始終會作為多元藝術形式的一種而存在。”
介紹不同特色的地方戲曲也好,展現年輕面孔也罷,錢皓希望,通過《2018中國戲曲大會》能夠展現戲曲這種古老藝術形式在新時代下的生命力。除了戲曲知識競賽,節目中還會展現一批優秀劇目。其中有一個劇目,來自西安一家百年秦腔劇社,是該劇社在十九大之後新編的一出抗戰題材劇目。“所有的戲曲人都在默默耕耘,尋求突破,希望戲曲藝術能夠再造輝煌。”
錢皓表示,通過文化與科技、經典與時尚的結合,《2018中國戲曲大會》要挖掘中華戲曲文化獨特的生存狀态、表現形式、藝術特征和文化氣質,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打造新時代的戲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