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等着我》從做故事、做人物到做正能量精神

《等着我》從做故事、做人物到做正能量精神

時間:2024-10-30 09:26:26

CCTV-1綜合頻道推出的全國首檔國家力量全媒體大型公益尋人節目《等着我》第三季4月9日開播。節目中,瓷娃娃宋冰心為養子尋親生父母,謝欣玲為完成父親遺願苦等曾被拐賣被解救後卻不願回家的弟弟等事例都引人落淚。節目組導演馬智超告訴《綜藝報》,節目播出後不到30分鐘,社會各界為宋冰心養子捐款的數額就突破了100萬元。

總制片人楊新剛告訴《綜藝報》,節目每一季的收視率和話題性都在升高,CSM媒介研究全國網顯示,第三季第一期收視率1.879%,收視份額5.542%,全國同時段第一,截至發稿日,微博#等着我#話題閱讀量26億,話題讨論量407.3萬,官微粉絲205萬。

“我一直覺得《等着我》是一個平台,而不是舞台,因為節目隻是冰山一角,平台還包括網站、熱線和志願者服務等,目前已經有30多萬人到平台上報名,這是節目的力量,節目起到了為平台宣傳的效果。”楊新剛介紹,《等着我》以官網為基礎,聚合部委、明星、專家、志願者以及全媒體等尋人力量,搭建全方位的權威“全媒體公益尋人平台”,幫助人們找回失散已久的故人,自2014年開播以來已經幫助1100個家庭、10000人找到了失散的親人。

充分籌備挖掘力求真實呈現

馬智超告訴《綜藝報》,節目籌備階段花費精力較多。導演組需要親自了解求助者的經曆,有時甚至需要到求助者家中走訪、實地了解,然後篩選适合節目的故事。“每天要在熱線電話中篩選幾十個議題,再打電話回訪。”以瓷娃娃宋冰心的故事為例,從挖掘到最終播出,曆時近三個月,而這已經是推進比較快的了。

議題确定後,節目組會進行群采,“屆時所有導演、制片人會坐在一起,再跟求助者溝通”,楊新剛表示,不同人的不同視角有助于梳理求助者的經曆,發掘更多想法。馬智超認為,和導演、制片人一起讨論後,很多想法會得到升華,“有時候我會沉溺于求助者的故事,通過讨論,會提煉出其中的閃光點,使其更具有社會性。”

比如4月9日播出的節目,已經被解救回家的弟弟無法融入親生父母的家庭中,節目組沒有将重點放在弟弟與姐姐、母親的重逢,而是放到被解救的拐賣兒童如何進行心理疏導與修複這一社會性話題上。

雖然反複采訪和策劃,但是節目組卻堅持求助者故事的真實性,不會為了煽情、感人而進行藝術加工,“在涉及到一些不太适合節目展示的部分時我們會有所取舍,但絕不會僞造或添加任何情節”楊新剛表示。瓷娃娃宋冰心的故事就弱化了她丈夫的一些描述,“她的婚姻故事雖然可能引發收視爆點,但是我們做節目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傳遞正能量。”

馬智超告訴《綜藝報》,和受訪者密集聊天不僅是為了了解更多的故事細節,同時也是為了确保故事的真實性,導演組的成員都具備心理學知識基礎,“因為大多數求助者都有心理創傷,有的人會說真話,有的人會出于保護自己的目的而說假話,所以我們要加以辨别。”

“做《等着我》的導演心理素質過硬是第一位的,因為求助者可能突然就不來了,被尋方也可能受到某些因素影響,明明找到了卻不來,這時候導演就要去勸說、調解,還有的求助者一上台就緊張,導演也要進行心理舒壓。”

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張國飛表示,“《等着我》并不刻意去‘秀’什麼,也沒有任何華麗的特效,節目手段是最簡單的,技術也是最基本的。我覺得這檔節目不用過多技巧處理、不需要更多渲染,就已經足夠了,因為它呈現的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情感。親情、友情、愛情、恩情等,渲染太多對這種真摯、樸實、濃烈的情感反而是一種傷害。”

節目模式升級建立公益生态圈

《等着我》第三季增加了原創配樂,“音樂全部由上海音樂鋼琴師羅威原創并現場演奏,這對節目氣質有很大提升”。除了節目本身,節目的目标格局也一直在更新和升級。

楊新剛介紹,《等着我》三季經曆了做故事、做人物、做正能量精神三個階段,“1.0版本的目标就是做故事,把故事講得圓滿一點,讓大家聽後有感觸;到2.0版本,我們忽然意識到很多尋親故事是相似的,不同的人物才更具閃光點;3.0版本對人物的深挖沒有停止,但是我們更希望挖掘每個人身上的堅持。”

第三季的主要目标是發掘人物身上的正能量,用積極向上的心态去感染觀衆,楊新剛表示,“人們在經曆曲折後,依然積極面對生活,我們希望傳達出這樣的正能量。”

《等着我》總導演梁爽表示,“第三季節目的受衆有所變化,不局限于尋人的人群,也不局限于中年人群,節目的受衆已經輻射到我們身邊的大部分普通人。”

張國飛表示,“《等着我》節目誕生之前,大家争論最多的是“尋人真的是大衆需求”嗎?其實大多數觀衆并沒有尋人的需求,也不會成為被尋找的對象。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親情、友情和愛情,各種各樣的情感背後,都會有難以割舍的人。觀衆看别人尋人的故事,是在看故事背後隐藏的情感,這種情感能夠擊中人們内心最柔軟的部分。人性的真善美、人情的美好和溫暖,這些都是我們内心最渴望的需求。所以,《等着我》有深刻的全民情感共鳴。”

當被問到,節目案例數量有限,是否會有很多求助無暇顧及時,楊新剛告訴《綜藝報》,《等着我》這個節目隻是一個窗口,就像“廣告”,目的是讓更多人加入到《等着我》的公益平台中來,“這個平台絕對不止現場看到的那幾個嘉賓,目前公益平台有30萬求助者報名,志願者20多萬人,并且隊伍還在擴大中。隻要有人在網站上發出求助信息,志願者就會及時地去幫助他們。”

目前,《等着我》和公安部打拐辦、啟東警務群以及“寶貝回家”公益組織深度合作,志願者由“寶貝回家”公益組織統一管理,“節目導演組隻有十幾個導演,沒辦法一對一地去幫助那麼多人,所以需要合作”。“寶貝回家”公益組織有自己的管理群,救助行動通過管理員向全國各地志願者群發布,“比如說廣東有一個求助案例,廣東當地的志願者誰離的近誰就直接趕過去,有時甚至‘自掏腰包’。”

《等着我》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也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主持人舒冬回憶,“經常在幾天内飛五六個地方去尋找、調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們臨時開車趕去安徽亳州,我和一位攝像大哥輪流開車,第二天淩晨六點抵達,緊接着和當地公安幹警會合,休息不到3小時就馬上開始工作。”

楊新剛表示,未來4.0版本時,還會将心理學疏導納入到公益平台和節目中,讓公益平台更有價值。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