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經典詠流傳》帶着文化修複感和使命感而來。該節目“和詩以歌”,将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與音樂的美感韻律相結合,用當下的主流價值映照燦爛的傳統文化,巧妙解決了純文化節目缺乏大衆傳播性和音樂節目缺乏文化底蘊的問題,真正做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高曉虹對《經典詠流傳》的點評,也闡明了我們創作這檔節目的初衷和思路。
《經典詠流傳》不是就古說古,而是就古說今。我們非常強調時代性和時尚性。節目中所選擇的詩詞對當今社會是有普世觀照的。我們通過将傳統文化和時尚元素巧妙融合,用當代人的語言表達,以吻合時代的情感輸出,讓更多的受衆接受、喜愛傳統文化。
《綜藝報》:在宣傳營銷上,《經典詠流傳》如何讓傳統文化實現接地氣的傳播?
田梅:在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如何連通億萬小屏打造現象級傳播,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副總監、《經典詠流傳》節目總策劃許文廣提出了以下觀點,“電視節目的生産方式需要從‘以播出為核心’轉向‘以傳播為核心’。一字之差,意思大不相同。傳統的電視制作意識,是以節目的播出為終點,而在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播出隻是起點,是激起傳播漣漪的第一朵浪花。”對《經典詠流傳》來說,每期節目的播出都是一場傳播戰役,是團隊核心成員最忙碌的時候。
具體操作層面,《經典詠流傳》采用了“1+5”的融媒體傳播策略。我們将電視熒屏聯動新媒體傳播,以H5互動、微信公衆号文章、節目短視頻、音頻、海報5種物料在不同終端分發,從而實現裂變式傳播。以H5為例,我們策劃了聽詩詞測試性格等一系列産品。同時,我們重新認識了節目微信公衆号在融媒體傳播中的價值。《經典詠流傳》的微信公衆号文章,從标題到内容結構,我們都是按照與電視節目同等的重視程度在打磨,這是巨大的改變。
《綜藝報》:《經典詠流傳》采取星素結合的表現方式,素人是否會影響節目的音樂水準?
田梅:我們可以邀請不影響節目音樂水準的素人嘉賓。而且,《經典詠流傳》不僅是簡單的音樂節目,它是一個文化節目。我們創作的初衷是讓經典文化通過多樣化的表現手段流行、流傳下去,讓年輕人來了解、認知、喜愛,直到傳唱它們。
早在《朗讀者》節目的策劃中,我就強調星素結合形式在文化類節目中的重要性。文化傳承節目需要人物情感故事,我認為星素結合對于文化節目主流價值觀的表達會更貼切,也更能體現國家平台、主流媒體的傳播訴求。
節目隻有找到情感和情懷的内在聯系,故事才會打動人心,歌曲才會被受衆傳唱,具有代表性的素人嘉賓是不可或缺的。
《綜藝報》:你如何看待國内文化類原創綜藝節目的開拓空間和發展前景?
田梅:文化類節目未來的發展前景無限廣闊,就像《經典詠流傳》的開場白所說:“5000年文化,3000年詩韻,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中華民族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文化瑰寶,我們要一件一件将它們擦亮,讓更多受衆發現、了解、認知它們。同時,文化類節目擔負着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的責任,所以方向一定要正向且正确。
田梅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制片人、總導演,代表作品《經典詠流傳》《開學第一課》《朗讀者》《挑戰不可能》《夢想合唱團》《夢想星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