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淩
電影制片人、發行人,曾任太合影業總經理,現任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客座教授。
那些把現實題材劇做成“懸浮劇”的主創們,早就脫離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作品的每個細節都透着一種“裝”,角色人物都脫離了常人邏輯和常人情感。
近期影視圈官方話語裡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現實主義”,經常與之關聯的詞是“現實題材”。盡管目前所謂現實題材的影視劇不少,但是真正符合現實主義創作、具備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卻不多,反而是“懸浮劇”居多。
恩格斯為“現實主義”下的定義是:除了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以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創作過程舉例——編劇韓家女有一天看到電視上的法律節目報道了白血病病人購藥的事,深受感動。她經人物原型授權以後創作了電影劇本,并輾轉送到甯浩手上。甯浩思來想去決定讓文牧野執導,原因之一是文牧野之前拍攝的短片多次觸碰這類現實題材,且極具人文關懷。
一個搞創作的人,如果隻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裡社交、生活、娛樂,不關注生活,不關心普通觀衆所處的生存環境裡的喜怒哀樂,不知道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的話,就不會發現這一題材。無論是發現這個題材的韓家女,還是後來進行劇本修改的鐘偉、文牧野二位編劇,都并非直接認識購買仿制藥的患者,他們都是花了數月時間去采訪病人的真實狀态、心境,以及他們家庭的遭遇後才進行的創作。
對于自身生活閱曆有限的年輕創作者,這種實地采訪、與人物近距離的相處和觀察,是“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發現題材則有着各種各樣的途徑,譬如韓家女看了《法治進行時》這類的司法節目,雖然說的是法,但是生病治病這個事卻是有大衆普遍性的話題。再譬如卡梅隆熱愛潛水,也是首位獨自抵達馬裡亞納海溝的人,因此他制作的電影裡水、沉船、海洋的特效都是當時世界領先的。這些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潛水對于他創作的幫助,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隻有一個融入海洋、熱愛大自然的人,才會建立和創作出《阿凡達》這樣的奇妙生态和故事。
換言之,通過閱讀、觀賞等“二手”資料間接地感知現實是一種汲取創作靈感的方法,而走出小圈子去體會更真實的現實世界、自然世界則是更為直接有效的辦法。
反觀今天中國影視行業最集中的北京,雲集着全國乃至全世界想抓住中國影視行業高速增長機會的人們,這裡除了一部分被公司制度所限必須朝九晚五的坐班族以外,多數人的生活是中午起床,約人吃飯聊劇本;再約晚飯,可能還聊劇本;然後酒吧或者宵夜,也許還聊劇本。一周裡,除此以外的時間他們要看片子,看或者寫“影評”,開或者攢“策劃會”,這些不隻為提高職業素養,更是賺錢糊口的方式。一年裡,除了春節回家這個時間段,這些年輕影視工作者有過和其他同齡人一樣的焦慮(找對象、逼婚、戶口、房子),其他多數時間都是與現實生活脫節的。
回想第三、四、五代導演,他們因為所處年代使然,都曾在鄉村和城市間奔波過,當他們有機會創作的時候,才會拍出《人生》《老井》《芙蓉鎮》《活着》《霸王别姬》等作品。而對于生活半徑隻是朝陽區的主創們來說,其所熟悉的生活實在太雷同了。這也就解釋了近年來熱播的現實題材劇編劇六六、袁子彈為何會火?就是因為她們有活生生的生活體驗,在她們成為職業編劇之前都還是以普通人的視角觀察和思考的。那些把現實題材劇做成“懸浮劇”的主創們,則早就脫離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作品的每個細節都透着一種“裝”,角色人物都脫離了常人邏輯和常人情感。
兩句俗語其實是做好現實主義、發掘現實題材的關鍵:“真聽、真看、真感覺”以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