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的“本土化”憑借《夏洛特煩惱》一戰成名後,彭大魔承認“掙了點錢”,雖然開始幾天“有點飄飄然”,但他很快恢複了理智。後來,上門找他和闫非拍電影的人絡繹不絕,但二人不為所動,一直專注于創作自己的劇本。2016年的一天,環球影業向二人提供了一個好玩的故事——《釀酒師的百萬橫财》。該片由環球影業于1985年拍攝,講述了一個二流棒球運動員,必須在一個月内花光3000萬美元,才能繼承舅父的3億美元遺産的故事。被故事吸引的二人還特意去了趟環球影業總部,和幾位影業高層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我們覺得這個題材挺好玩兒的,也很現實。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很多人都在做‘發财夢’,對錢的欲望越來越大。這部老電影能引發人們對金錢和欲望的重新思考,内核挺深刻的,可以直擊人心。”闫非說。
二人暫且擱置了手中寫了一半的原創劇本,要來《釀酒師的百萬橫财》劇本開始琢磨,這一琢磨就是兩年。最後成型的《西虹市首富》除借用了原片的創意概念,細節全部進行了重新設計。沈騰飾演的王多魚是一個足球守門員,原片的男主角則是一個棒球手。對此闫非解釋說:“在美國,玩棒球的人很多,在中國,足球則更具普遍性。此外,守門員是有底線的,我們想把這個暗喻類比在花錢這件事上,因為花錢也是有底線的。”
為堅守花錢底線,二人在劇本中設置了諸多規則限制,如不能賭博、不能惡意洗錢、不能贈予等。有了這些限制後,花錢竟成為一件高難度的事,“有錢卻花不出去,這就有意思了,很多奇思妙想也随之産生了。”闫非說。
西虹市的“電影宇宙”在《西虹市首富》中,故事的發生地——“西虹市”并非該片首創,其在《夏洛特煩惱》中就已出現。闫非告訴《綜藝報》,當年在寫《夏洛特煩惱》劇本時需要編一個城市,他覺得“西虹市”挺好記的,就用了這個名字。到《西虹市首富》時,“西虹市”這一城市概念被單拿出來,并進行了放大。“基本上所有的電影都需要城市,所有的故事也都可以在‘西虹市’發生,‘西虹市’這個名字慢慢在心裡被焐熱了,我就想賦予它更多意義。”在闫非的頭腦中,西虹市很像北方某個臨海的小城市,“有我們小時候家鄉的樣子,那時,我們每天無憂無慮,我想在這個虛構的城市中延續這種感覺。”
等到後來正式拍攝,一場踢足球的戲份又讓二人撓破了頭。不同于正式的足球比賽,片中踢足球的戲份輕松搞怪,也演繹出了很多奇怪的防守方式。闫非透露,他和彭大魔都是球迷,二人在平時看比賽時,會考慮如何在這個戲份中構思一些好玩的點子。隻是二人都非技術流導演,不擅長拍攝大場面,“踢足球的戲偏動作類,對于一些細微的小動作,我們在創作時設計得比較籠統,沒那麼細緻。到拍攝時也沒什麼技術經驗,那麼大場地還涉及很多人,整體的拍攝進度就會很慢。”彭大魔介紹說,“這場戲足足拍了20多天,最後呈現出來應該也就幾分鐘,但我們舍不得删太多,就保留了10多分鐘,也算是一次小任性吧。”
創意全靠“聊”喜劇創作無訣竅
《西虹市首富》同樣沿襲了二人擅長的喜劇風格,對喜劇電影而言,如何在劇本創作時設計笑點依然是最大挑戰。“這個片子笑點很密集,如何把這些笑點自然地穿插在劇情中,這是很難的,要不然也不會寫那麼長時間。”彭大魔笑着說。
從劇本創作到拍攝,彭大魔和闫非都是攜手完成的,就連接受采訪,二人也總是形影不離,要求“捆綁”。彭大魔自稱“健康一派”,早上起床就開始創作;闫非過的則是“歐美時間”——半夜寫劇本。不過,二人并沒有明确的分工,“創意多是靠倆人一起聊、侃、碰、‘噴’出來的。别的導演一起拍戲,可能一個導演負責的動作戲多一些,另一個導演負責文戲多一些,但我倆啥都一起來。”彭大魔說。
盡管默契十足,二人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闫非回憶道:“我倆在片場沒事就能争起來,但争着争着就跑題了。”此外,他倆還有一個共同愛好——給演員試戲,并被女演員宋芸桦誇贊“演技好”。彭大魔笑稱自己并沒有“戲瘾”,愛給演員試戲是因為“嘴笨”,“有時說不通了才會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輕描淡寫地演一下。”
口碑、票房獲雙豐收的《夏洛特煩惱》,無形中拉高了外界對《西虹市首富》的期待。被寄予厚望的彭大魔直言沒太大壓力,更多的是動力。“《夏洛特煩惱》最初也是奔着拍電影而創作的,但受當時各種條件限制就先做成舞台劇了。我覺得還是先把故事講好,把人物立住,把包袱寫好玩了,最後展現在什麼樣的平台上隻是技術區别,内核都一樣。”
彭大魔認為,喜劇創作沒有訣竅,好的喜劇電影首先要做到“好看”“真誠”,“有些電影能以小博大獲得成功,但多數還是石沉大海。觀衆不買賬就沒人去看,隻有覺得創作團隊用心了,認可這個作品了,自然會支持。還是那句話:内容為王。”在彭大魔看來,人生終歸是一場悲劇,喜劇的作用就是在嬉笑怒罵間享受片刻美好,“用樂觀的心态面對世間各種悲涼和無奈,希望給觀衆帶來更多幸福感,這正是我們的追求。”
曾給《夏洛特煩惱》打9分的彭大魔再次給《西虹市首富》打出了同樣的分數,“等到上映後接受完觀衆的反饋,我們會再總結。”展望喜劇電影的發展走向,彭大魔感慨“未來的路還很長”,“電影是剛需,喜劇電影是熱銷剛需。喜劇是有流行性的,觀衆的口味也一直在變,創作者必須懂得變化和引領。我們現在還不到展望的時候,先提高,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