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内地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這些年,“黑馬”“爆款”“遇冷”等字眼不時進入大衆視野,這些看起來或振奮、或悲觀的詞彙,記錄下的正是國内電影市場發展之路的美麗與哀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行業内外始終堅信,在曆經“爆發式增長”和“自發性調節”之後,市場終究要走上理性規範的發展道路,今年的暑期檔也正在驗證這一預言。
今年前6個月,國内票房整體走勢比較穩健:1月票房同比持平,2、3、5月均實現同比增長,4、6月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幅度不算猛烈,整個上半年未見明顯的大起大落,暑期檔繼續承接這種平穩勢頭。右側圖表顯示,與近五年7、8月票房相比,今年這兩個月的數據相對平均;從暑期檔票房總和來看,從去年開始,暑期檔票房才突破百億元關口——去年7、8月,在《戰狼2》的助推下,兩個月票房合計約116億元,今年7、8月票房合計約128.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約12.43億元,同比增幅10.7%,再創紀錄。
今年暑期檔票房最高影片為《我不是藥神》,影片7月5日正式公映,截至8月31日,累計票房約28.7億元,這與《戰狼2》的約56.8億元票房相比,差距近一倍。不過,即便沒有出現第二部《戰狼2》,今年暑期檔的總票房依然在提升,這恰恰說明今年暑期檔影片的“平均分”要高于曆年,這也是市場趨于理性的表現之一。
開篇即燃:“藥神”真“神”,“首富”夠“富”
縱觀今年暑期檔,票房收益方面雖未有影片再現《戰狼2》的佳績,但單從熱度上來看,《我不是藥神》引發的社會關注也毫不遜色。這部原定7月6日(周五)與觀衆正式見面的影片,在點映階段即口碑爆棚,點映票房入賬約1.6億元,片方臨時決定影片于7月5日提檔公映。正式上映後,“藥神”首周票房突破12億元,連續15天蟬聯日票房冠軍。截至8月31日,影片累計票房約28.7億元,位列内地影史票房榜第5位——“藥神”以其卓越的票房表現,在暑期檔開篇即給内地影市吃了一顆定心丸。
緊随其後的兩周,受關注度較高的影片分别是姜文“四年磨一劍”的《邪不壓正》和“巨石”強森主演的動作電影《摩天營救》,這兩部作品雖未形成“藥神”的迅猛之勢,但也以各自亮點豐富了7月市場的影片類型,在下一個“爆款”《西虹市首富》入市前,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維持了暑期市場的觀影熱度。
7月27日,備受矚目的《西虹市首富》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同日公映。開心麻花自進軍電影市場以來,作品數量雖不多,票房表現一直很亮眼:首部作品《夏洛特煩惱》累計票房約14.4億元,位列2015年度票房榜第5位,第二部作品《羞羞的鐵拳》累計票房約22億元,是2017年度票房季軍,《西虹市首富》上映首日即破2億元,首周票房報收近9億元,與《我不是藥神》首尾相接,助推7月票房以約65億元創影史之最。截至8月31日,《西虹市首富》累計票房約23.4億元,在2018年度票房榜中暫居第5位,暫列開心麻花出品影片票房冠軍。巧合的是,徐克的《狄仁傑》系列也在這個暑期出了第三部,但“狄卿”的運勢似乎沒有“首富”好,截至8月31日,《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累計票房約5.75億元,表現還算中規中矩。
排片布局節奏好延檔、改檔保平衡作為一年中曆時最長的電影檔期,暑期檔近幾年沒少出現影片紮堆上映、互相擠占排片空間的混亂場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影片的票房走勢。由上述數據不難看出,作為暑期檔的開端,今年7月的排片格局較有節奏感,兩大強片“藥神”和“首富”在月初和月終首尾呼應,并未産生正面沖突,中間加入的幾部主力影片題材豐富,未見雷同,從一定程度上擴充了市場,避免了競争,保持了大盤的穩定,而這種有序的排片格局在8月表現得更為明顯。
與7月相比,8月上映的影片數量明顯增多,但排片節奏仍在,這樣的布局使8月共有12部影片的月票房突破億元,依次為:《一出好戲》(約12.3億元)、《西虹市首富》(約11.34億元)、《巨齒鲨》(約9.6億元)、《蟻人2:黃蜂女現身》(約6.34億元)、《愛情公寓》(約5.17億元)、《快把我哥帶走》(約2.96億元)、《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約2.16億元)、《精靈旅社3:瘋狂假期》(約1.83億元)、《碟中諜6:全面瓦解》(約1.65億元)、《歐洲攻略》(約1.46億元)、《大師兄》(約1.31億元)、《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約1.2億元)(票房統計周期為8月1日—8月31日)。從票房來看,8月上映的影片中似乎隻有《一出好戲》一枝獨秀,但整體來看,8月仍屬票房平均分較高的月份,中外影片交錯亮相,再次保持了大盤的整體穩定和平衡。
影片改檔、撤檔雖是從自身利益考慮而做出的決定,不過,從暑期檔整體格局來看,今年改、撤檔的影片似也起到了“精減優化”的作用,為維持排片的平衡做出了一定貢獻。今年7、8月份關注度較高的改、撤檔影片有《阿修羅》《爵迹2》《反貪風暴3》《大轟炸》《如影随心》《昨日青空》《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等,與以往動辄互相沖擊的局面不同,今年暑期檔的排片布局更為克制,擴容了電影市場的生存空間。
動畫電影表現差強人意學生是暑期檔的主力群體,因此,很多中外動畫影片都選擇在暑期檔亮相。今年暑期檔票房雖是“史上最強”,動畫影片的聲量卻不大。事實上,進入本次暑期檔的動畫影片數量并不少,從7月初的《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3:俄羅斯奇遇記》到《淘氣大偵探》《汪星卧底》《神奇馬戲團之動物餅幹》,以及8月的《風語咒》《精靈旅社3:瘋狂假期》,題材、國别、數量都比較豐富,但票房卻有些差強人意。網評和口碑俱佳的國産動畫《風語咒》8月3日上映,截至8月31日累計票房約9588萬元;進口動畫影片裡,“精靈旅社3”憑借前作良好口碑輕松破億元,不過,截至8月31日,該片内地累計票房隻有約1.83億元,而這已是整個暑期檔表現最好的動畫電影了。
2018年的年度票房現在預測為時尚早,不過,對比2014—2017年的暑期檔票房就會發現,暑期檔票房收入近年來雖一路看漲,但每年暑期檔票房在全年票房的占比都在20%左右,無一例外。這也從側面表明,票房數據是由市場的容量和規模決定的。國内電影市場走到現在,已經到了國産片無須“保護”、進口片照樣“遇冷”的階段,《我不是藥神》反映的内容似乎與歡樂的暑期檔格格不入,卻并不影響其爆發;集結史泰龍、戴夫·巴蒂斯塔、黃曉明的《金蟬脫殼2:冥府》,票房卻未破億元。今年暑期檔的平穩與理性,是國内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的裡程碑:在渠道建設日益完善的市場環境中,質量的提升已成為拉動觀影需求、提升票房表現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