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吳克燕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曆史節點,許多國家都會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曆史回顧和反思。2015年6月初,中央電視台播出了4集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在國内外引起巨大反響。本文将從多重對比視角探究該紀錄片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
一、“任意想象”與“嚴謹說理”對比下的二戰反思
建國以來,抗日戰争一直是中國文藝界的主要曆史題材。在影視藝術普及後,抗日戰争這段曆史通過先進的影視技術和精湛的拍攝藝術不斷呈現在影視媒介上。其中,一些經典的抗戰影視作品也成為各時期青少年愛國教育的重要教材。新世紀以來,影視文化進入全面娛樂化的時代,從明清皇宮生活到近代的抗戰、内戰都成為影視戲說的素材。近幾年,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之所以備受觀衆诟病,主要原因是這些影視劇嚴重脫離真實的曆史而進行“任意想象”,甚至出現了很多抗日“雷劇”。
在抗戰題材影視劇由“任意想象”導緻的“抗戰劇娛樂化、庸俗化、低俗化”的背景下,中國影視界如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成為部分深懷曆史意識和責任感的影視工作者的重要課題。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拍攝組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通過認真梳理相關檔案、文獻,深入國内外多地采訪當事人、政治家、相關學者以及普通百姓,客觀真實地展現了二戰後,德國、日本兩個國家對侵略戰争的反思态度,同時揭曉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重要曆史事實和曆史資料。紀錄片一反之前抗戰題材影視劇的“娛樂化”傾向,用嚴謹的說理和真實的曆史事實說話,給觀衆帶來了正确的曆史信息和曆史觀,引導民衆正确面對中日曆史,成為理性的現代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