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熊仁國陳瑞娟劉美琳
近日,反映當下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的現實題材電視劇《鄉裡彩虹城裡雨》在河南衛視播出。該劇描繪了當代農民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整體現狀,通過演繹疙瘩嶺村四戶農民外出打工的生活以及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命運糾葛,為觀衆深入了解當代農民思想和全面思考未來農村發展提供了有益素材。該劇在塑造可親可愛又可敬的農民群像的同時,反映出農民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困惑以及他們在思維轉化上的艱難突破。
一、在城市社會中尋找機會和定位時的迷惘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以縮小城鄉差距為目标,将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籌規劃,通過加快城鄉之間人口、資源、技術、資金的流動,從而帶動鄉村居民生産方式、生活品質等方面的根本性改變,促進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其中除了政策、體制的相應調整外,農民向城市流動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環。正如《鄉裡彩虹城裡雨》中所展現的那樣,農民進城務工已成為當下農村的“新常态”。通過他們經濟收入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但農民如何融入城市、城市如何接納農民,也成為擺在二者面前的難點和問題。
由于客觀教育條件和環境所限,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從而導緻他們在城市中隻能選擇那些重體力、技術含量低的工作,而從事這些工作也就意味着要面對較大的人員競争、較低的經濟回報以及較弱的社會存在感。在《鄉裡彩虹城裡雨》中,集體外出打工的農民被騙到了“黑磚窯”,他們獲救後分散在餐館、工廠等地從事保潔等低薪酬工作,其中身強力壯的大闖也隻是得到了相對較好的保安崗位。每個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欲望,進入城市的農民随着眼界的開闊,自然而然希望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生活平台,但自身的“先天不足”和或多或少受到的“排斥”,很容易使他們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陷于迷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隻能成為城市的“旁觀者”。
如果農民隻是城市中為了掙取一份工資的“臨時打工人”,那麼他們将難以激發潛力和能量來投入城市建設,更無法成為城市和鄉村之間資源轉換的“傳遞者”和“轉化者”。因此,要讓農民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就必須使他們在城市中找到“認同感”和“成就感”,提高自己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和素質。《鄉裡彩虹城裡雨》中的彩鳳在工廠打工時潛心鑽研業務,逐漸成為了業務骨幹和管理人員;大闖在依靠自己的品德和特長赢得老闆的信任後,挖掘出了自身的管理能力,成為家鄉種藥緻富的帶頭人。他們就是不甘于沉寂、努力發揮自我能量、體現個體主導意識的農民典型。除了引導農民突破固有思維之外,城市也應進一步提高對農民工的重視程度,提供切實的保障和鼓勵措施,創造良好的融入氛圍。
二、在金錢和親情之間平衡及取舍的困惑
到城市打工的農民大都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對于背井離鄉的他們來說,最大的牽挂和羁絆莫過于家中的孩子和老人,可以說,為改善和提高家庭生活條件而進城務工是以割舍親情為代價的。但親情的長期缺失對家庭留守成員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孩子的心理成長會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留守老人的生活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民工正常流動的主要症結。
《鄉裡彩虹城裡雨》全面反映了當下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的現狀。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管教,孩子們無心學習、荒廢學業,每天結伴遊玩、調皮搗亂,流連忘返于“黑網吧”,染上網瘾。留守兒童屬于“易病體質”,對于親情的渴望使他們很容易将外界不良刺激作為情感的發洩物或代替品,造成難以挽回的不良後果。劇中孩子們離家出走找尋父母的行為,就生動表達了他們對親情的強烈渴望。同時,劇中留守老人無力承擔農活、生病無人照顧的情節,也表現出這一群體的困窘。國家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如果經濟利益換來的是家庭悲劇,這與國家主旨和農民個體意願是背道而馳的。
為了家庭去打工,但打工卻又傷害了家庭,大部分農民在這一矛盾面前進行選擇時往往隻顧及到直觀的經濟利益,沒有認識到背後不可彌補的損失。《鄉裡彩虹城裡雨》中的疙瘩嶺村建立了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為他們提供了健康上網和與父母視頻的場所,有效緩解了孩子們對遠方父母的思念;針對留守老人制定結對幫扶制度,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将親情置于與金錢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盡量做到兩者兼顧,應該是農民工首先要樹立的觀念。國家已為農民工在城市的打工生活特别是子女就學問題出台了相關政策,随着後續政策的擴展和延伸,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必将更加順心、和諧。
三、立足城市和回歸家鄉的兩難選擇
城鄉差距是目前我國客觀存在的情況,城市生活是很多農民特别是青年農民所向往和憧憬的,當農民工來到城市親身感受和深切體會到都市的繁華後,更會趨向于城市生活。但隻有付出更多的努力、遇到絕佳的機會才有可能實現一個農民工向城市人的跨越,大部分農民工相對微薄的收入難以支撐他們在城市安家立業的成本,因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處于無法立足城市又不願重回農村的尴尬境地。
《鄉裡彩虹城裡雨》中的豆妹決心留在城市生活,她抛棄了婚姻和家庭,最終一無所有、遠走他鄉。這個反面例子充分說明親情和家庭才是每個人在社會中生存不可動搖的根基,失去根基就失去了保障和活力。劇中的大闖和彩鳳是兩個正面典型,他們憑借自己的奮鬥在城市中得到了可以立足的資本,但他們心懷家人和家鄉,通過吸引投資在家鄉開辦中藥飲片廠,為新農村建設和村民發家緻富開辟了新路。事業與家庭的成功使他們實現了完美的人生理想。
農民工已成為現代城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春節期間“返鄉潮”後的“用工荒”充分說明農民工在城市運轉中的重要作用,對于他們的工作應給予應有的尊重和認可。但正如《鄉裡彩虹城裡雨》表現的那樣,回到家鄉搞建設同樣是農民的價值體現。城鄉統籌發展注重的是農村的内在經濟增長力,而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對當地懷有更深感情并在城市中得到提升的農民群體。在國家多項政策的扶持下,農村已具備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農民工回歸家鄉并不意味着失敗,而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契機和人生舞台。
四、眼前利益和長遠發展的觀念博弈
我國近幾年将環境保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不僅是為了順應全世界的環保潮流,更是對過去重發展、輕環保這種錯誤觀念的深刻反思。對于經濟落後的農村來說,吸引外資辦企辦廠無疑是加快發展的捷徑,但地處偏遠、人口稀少的農村吸引投資的籌碼一般都是未被開發的資源或環境,相比于成本高、回報期長、利于環境保護的科學發展方式,投資商往往會采取成本低、回報快的簡單開發模式,農民得到了“金山”,卻失去“青山”。
在《鄉裡彩虹城裡雨》中,最初的投資商想在疙瘩嶺村建一個電子廢物回收廠,并向每家支付了補償款,當村幹部耿孝民發現建廠規劃不含環保措施後,立即決定終止合作,但村民們普遍不願放棄已經到手的補償款,面對投資商要求的巨額賠償,耿孝民堅守原則,積極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了疙瘩嶺村的整體利益。環境保護是着眼未來的“綜合算數題”,對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又相對貧窮的農民來說,擺在眼前的實在利益是難以抵擋的誘惑。如何在農村發展初期就建立科學環保的發展理念,需要各級部門的大力引導,并在項目審批上釋放出更多注重環保的信号。
随着我國發展理念和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民對生活品質概念的理解已由單純的物質條件上升到了安全、健康、優美的環境需求,我國也正在努力解決因過去一味追求快速發展而導緻的霧霾等環境污染問題。面對已有的“前車之鑒”,農村發展必須從初期開始就立足長遠,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規劃,避免再次走上環境換經濟、經濟補環境的“回頭路”。《鄉裡彩虹城裡雨》中成功建成的中藥飲片廠,就是利用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合理種植中草藥,再進行加工,既取得了經濟效益,又保住了青山綠水,做到了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作為這一戰略目标的重點扶持對象,将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能夠推動農村發展的主體正是《鄉裡彩虹城裡雨》中塑造的農民角色,他們代表了當下有品德、有夢想、有鬥志、有技術的“新農民”群體,這一群體既有接受新鮮事物、先進科學的意識和能力,更有對建設美好家鄉的期盼和熱忱,他們的進一步成長将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源動力,對國家戰略目标的實現産生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對農傳播體系升級研究》(2014SJD111);2014年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省級指導項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大衆媒介對農信息傳播狀态調查研究》(201410298079X)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責編: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