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集曆史正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以來,好評不斷。該劇講述了明朝嘉靖年間,面對軍隊腐敗松弛、倭寇擾亂的内憂外患,民族英雄戚繼光勇于承擔曆史重任,在衆多愛國文官武将的支持下,堅決鏟除倭患的真實曆史故事。在曆史嚴肅題材電視劇觀衆反響平平的背景下,該劇以波瀾壯闊的戰争場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掀起了觀看熱潮,創造了曆史正劇年度收視奇迹。這部劇在講故事的同時,也從多個層面成功回應了觀衆對電視劇的創新期待,從而使該劇在同類型劇中獨樹一幟。
一、對抗日主題電視劇的創新
近年來,随着電視拍攝技術和戰争題材電視劇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國内電視劇市場上先後湧現出多部既有看點又有新意的抗戰片。曆史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背景下播出,是從更長遠的角度追溯中國人民抵抗境外侵略勢力的曆史。該劇首次走出之前經多年形成的八年抗戰曆史觀,把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曆史回溯到明代嘉靖年間,也就是中日之間開始發生深度沖突,日本威脅中國沿海人民生命财産安全的年代,使觀衆看到另一個時代的“抗日”場景、“抗日”英雄、“抗日”精神和“抗日”曆史氛圍。電視劇全面拓展了抗日主題,通過精彩的故事,向觀衆普及了中國曆來對外關系上“先禮後兵”的外交傳統和自衛反擊的戰争原則,從曆史傳統上追溯中國在二戰期間對日反侵略戰争的價值取向。《抗倭英雄戚繼光》裡處處閃現着戚繼光及其同僚,以及當時的人民對于沿海和平安甯的期待,證明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悠久曆史傳統。電視劇走出狹隘的抗日,向曆史尋求資源,打開了抗戰劇的新視角,用實際行動回應了觀衆、電視界對抗戰劇的期待。
二、對愛國主義表現方式的創新
新中國的愛國主義宣傳和教育經曆了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曆史階段,愛國主義的宣傳文本和宣傳方式又有明顯的區别,帶有明顯的曆史痕迹。電視、廣播等媒體是當代中國宣傳愛國主義的重要陣地,影視劇由于能滿足觀衆對故事的需求,其直觀的表現方式也更能打動觀衆,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成為宣傳愛國主義的有效形式。改革開放以來,随着影視觀念的多元化,觀衆對愛國主義題材影視劇的表現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抗倭英雄戚繼光》一改以往主旋律電視劇“單刀直入”的講故事方式,減少了公式化的形式,增加了主人公的愛國行動。在叙事上,該劇除了通過鋪陳大事件,宏觀叙述戚繼光的愛國情懷、愛國行動之外,還通過主人公的動作、表情、對話等微觀細節體現其愛國真情,使人物形象更接地氣,其愛國行動更令人信服。在情懷上,該劇沒有延續以往愛國主義電視劇的傳統模式,即把關注點隻放在“号召群衆愛國”的層面上,而是讓觀衆看到了愛國主義的核心層面—“為什麼愛國”和“怎麼愛國”。劇中,俺答攻城,射傷明朝百姓,按照常理,被塑造成英雄的戚繼光怎能見死不救?但在該劇中,戚繼光沒有憑個人英雄主義魯莽行事,沒有冒着失去城門的危險放百姓進城,而是通過“迂回戰術”把大家帶領到安全地帶。這與現實中以及主旋律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沖動愛國”形成鮮明對比,在現代理性社會,戚繼光的“理智愛國”更能說服觀衆。該劇把主題和内容有機地組合起來,達到了主旋律宣傳和藝術表達的雙赢。
三、對軍事題材電視劇的創新
軍事題材文藝作品在戰争年代具有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的作用,在和平年代同樣也是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軍事題材文藝作品往往以軍事戰争為主線,透過軍事,能折射出主人公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态、政治生态和人文生态,戰争成為觀察時代的一個窗口。因此,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文藝作品不能隻用“好看”、“過瘾”這些字眼來評價;同時,在欣賞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文藝作品時也不能隻盯着其中的戰鬥技巧,更應該欣賞戰争背後的價值觀,欣賞武戲中文戲的美感和其他亮點。
近年來,随着影視市場化的快速發展,收視率成為電視劇生存的重要指标,在這種背景下,值得細細品味的軍事題材電視劇作品越來越少,一些電視劇中的戰争叙事與曆史事實脫節,與當今時代的國内外軍事環境脫節,這樣的軍事題材電視劇對現實的意義很小。
四、對英雄叙事的創新
戰争題材電視劇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軍事領袖,同時也是觀衆眼中的英雄人物。整個劇情會緊緊圍繞其成為英雄的曆程和作為英雄的實際事迹進行叙事,在這種叙事模式下,英雄成為整部劇的核心,英雄被塑造成一個全才,無所不能。更有甚者,一些電視劇中的英雄又由以前的聖人“進化成”情場高手,愛情事業兩不誤,惹得觀衆“羨慕嫉妒恨”。在這種叙事模式的主導下,許多電視劇都把主人公塑造成個人英雄主義的典範,以至于觀衆看了開頭就能預測到結尾,看到英雄遭遇困難就能預測到會出現天助或人助,反正英雄會“曲折發展,最終成功”。在這種叙事模式下,觀衆對電視劇沒有了想象,更沒有了期待,緻使電視劇變成了成人童話。這類電視劇無法喚起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因為長期沉浸在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文藝作品中的個人,會認為那些憑個人力量很難辦到的事就應該由某些英雄來辦,其導緻的結果就是推卸責任。因此,英雄叙事亟需創新,才能使英雄劇成為真正的精神營養,使人們正确認識英雄人物與社會大衆的關系。
在《抗倭英雄戚繼光》中,除了刻畫了戚繼光之外,也着力刻畫了其他角色,比如譚子理的英氣、俞大猷的豪氣、徐渭的才氣、胡宗憲的大氣、王昱竹的俠氣,都在該劇中得到了巧妙的體現,讓觀衆看到在英雄戚繼光的周圍,有一個團隊在共同出力,戚繼光隻是他們中間的一員。電視劇勾勒出一幅“大明群英譜”,這與當今時代強調團隊合作的主流價值觀相符,也與黨中央提出的凝聚中國力量的号召相符。該劇最大的成功在于,實現了英雄劇由之前的“個人英雄主義”向“平民英雄主義”叙事的過渡,體現了電視劇創作者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作者單位:保定職業技術學院/責編: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