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作為傳播主流價值觀的媒體形式,在觀衆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國詩詞大會》是由央視科教頻道自主制作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希望通過參賽選手的比拼,帶動全民重溫那些經典的古詩詞,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意境,了解古人的智慧,體會古人對美的欣賞,從而啟迪觀衆心靈。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很大反響。筆者将以《中國詩詞大會》為樣本,從内容選擇、形式構建、價值傳達三個層面來探讨其創新特色,以期對當下電視文化益智節目的路徑選擇進行思考。
一、以内容創新來增強藝術感染力
公民的人文素養是衡量一個社會現代化程度以及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電視作為大衆媒體,更有責任對優秀的人文知識進行傳播。一個節目長久有序的發展離不開内容創新,《中國詩詞大會》把多樣化的詩詞題材作為内容訴求,關注古人和現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共同的情感寄托,實現了文學知識的持續發展。
1.選題豐富,展示全民頌詩
《中國詩詞大會》每一場比賽的開場,都會由“百人團”進行氣勢雄渾的開場詩詞朗誦,為觀衆展示了一首首歌頌華夏兒女的壯麗篇章,朗誦的每一首詩詞都包含了詩人對國家的熱愛、對未來的希望、對大自然的鐘情。現場的選手和電視機前的觀衆通過聆聽這些詩詞,加深了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古代文學的熱愛。
《中國詩詞大會》所挑選的參賽者也是别具特色。這些參賽者年齡跨度非常大且來自各行各業,甚至還有一些外國朋友。除了來源廣泛,參賽者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中國古詩詞抱有深厚的興趣。節目通過展示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甚至不同國家的參賽者對古詩詞的熱愛,體現了全民頌詩的美好願景。
2.亮點衆多,彰顯古詩魅力
一檔精彩的電視益智類節目不僅要“益智”,還要做到“引人注目”,這就需要節目擁有獨屬于自己的亮點。《中國詩詞大會》的一個亮點是比賽中湧現了大量優秀的選手。例如節目第二季的冠軍,是來自複旦附中的00後少女武亦姝,她不僅能夠背誦大量詩詞佳句,還對這些詩詞的曆史背景非常了解,她的出色表現一下子引起了電視機前觀衆的注意。而通過武亦姝典型形象的建構,令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國詩詞大會》以及中國古代詩詞文化,這對于中國詩詞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年輕人通過了解武亦姝的事例,樹立起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新的認識,激發了自身對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喜愛。
當然,節目參賽選手選拔的形式也極具特色。每一個脫穎而出的選手都是“百人團”中答題正确率最高和答題速度最快的佼佼者。可以說,通過這種選拔方式,使每一個“百人團”中的選手都有機會大顯身手。同時,選手在場上挑戰失敗回到“百人團”後,還有機會通過相同的方式再次脫穎而出。每一個參賽選手都會在參賽前通過吟詩等方式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而在其答題失敗離場時,也可以吟詩一首,既表達了對未來的美好願景,也可以傳達其失敗退場的心情。這種選拔選手和選手展示自己的方式可謂是一種别具特色的創新,增加了比賽的趣味性。
二、用形式創新來增強傳播效果
如今真人秀類節目火爆熒屏,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為了迎合受衆喜好,開始進行快餐式制作,如通過引進一些國外收視率較高的娛樂節目形式進行本土化改編,在形成自我特色後呈獻給觀衆。面對這樣的媒介環境,益智類節目大多因内容枯燥、形式單一而被人冷落。為避免這種“文化失語”現象,就需要對節目進行合理的藝術重塑。《中國詩詞大會》以古詩詞閱讀和欣賞為内核,功能設置上遵照綜藝節目藝術化效果,非常巧妙地把選手答題、嘉賓講解、主持人解說等多種元素融合,以輕松愉快的節目氛圍展示古代詩詞之美、傳統文化之趣,提高了益智類電視節目的可看性,創新了節目形态,增強了實際傳播效果。
1.炫麗的舞台效果
長期以來,益智類節目多給人一種古闆、嚴肅的刻闆印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觀衆對益智類節目的喜愛。然而,《中國詩詞大會》在舞台布置上力求創新,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覺沖擊。比賽現場除了場上的選手答題之外,場下的“百人團”選手也在同時分别進行答題。每一次答題結束,主持人都會統計“百人團”選手的錯誤率,而答錯的“百人團”選手桌前會有絢麗的燈光閃爍,主屏幕上也會有答錯的人數統計,仿佛一位嚴肅的老師在黑闆上不斷對自己的學生進行警示,督促其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要更加認真仔細。
2.知性的主持風格
節目的好壞與否,與主持人的主持功底有很大關系。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通過自己極具特色的主持風格不僅能夠推動整個節目的發展,還能為節目的效果增添色彩。《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的文學功底深厚,呈現出一種溫文爾雅、知性大氣的形象特點。除了能夠背誦不少名言警句之外,董卿還能時不時講述一些關于這些詩歌的典故和背景知識,其娓娓道來的叙述方式,令觀衆倍感親切,這對于節目效果的渲染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董卿親切而又不失風趣的主持風格,不僅使得現場的“百人團”選手收獲了知識,也增強了觀衆收看的興趣。
3.博學的做客嘉賓
《中國詩詞大會》已制作播出兩季,一共邀請了4位對于中國古代詩詞具有非常深厚理論功底和研究基礎的知名學者。比賽中,每一位參賽選手回答完題目之後,無論答對與否,都有學者對該首詩詞進行講解。在學者們的解釋下,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衆仿佛跨越了時空界限,置身于詩人們的身邊,感受到他們寫下詩句時的心情。許多觀衆正是通過該節目學到了許多中國古代傳統的詩詞文化知識,對于每首詩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喜愛上了中國的詩詞文化。
三、以價值創新來引發思想共鳴
滿足受衆對“理解優秀詩詞文化”的心理訴求和現實需要,并非要一味迎合,而是需要建立在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方式上進行恰當的引導。《中國詩詞大會》注重對節目深度和廣度的剖析,通過形式和内容的創新為受衆構建高質量的節目氛圍,在“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的節目導向下喚起受衆對古代詩詞的興趣和理解,從而在通俗化的氛圍下,诠釋人文素質與人文精神,培養受衆正确的人文觀,傳遞人文正能量。
1.傳播文學知識,提升人文素養
堅持以受衆為本位作為其傳播理念,以寓教于樂為其人文宗旨,《中國詩詞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熱愛中國文化的觀衆的好奇心,從而引發各個年齡段、各個職業以及不同國家受衆的共識,營造出一種家庭儀式化的活動氛圍,為受衆提供了很好的交流體驗。其次,激發了受衆對于古詩詞文化的求知心理,使得受衆從被動接受節目到主動尋求知識,真正做到了讓公衆熱愛詩詞、理解詩詞并最終達到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凸顯了電視傳播所帶來的文化價值空間。
2.展示思想内涵,彰顯人文關懷
《中國詩詞大會》中所選取的詩詞正面且積極,既有報效祖國、心懷天下的詩句,能夠激發觀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有詩人雖生活困苦卻不墜青雲之志的詩句,鼓勵年輕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不畏苦難,勇往直前;還有一部分詩詞描述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詩人通過寄情于景,表達出對于美好事物或者情感的贊美之情。而受衆通過了解此類詩歌,對詩中的情景有了更深的領會,熟悉了詩詞所傳達的人文精神。
《中國詩詞大會》秉承“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通過新穎的比賽形式,使越來越多的人有興趣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節目自播出以來,在觀衆中的反響非常好,獲得了藝術和商業的雙豐收。節目從内容、形式以及價值觀導向等方面的創新,是其産生強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關鍵。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網絡傳播學院/責編:倪嘯)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