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電視劇《我的1997》:小人物折射大時代

電視劇《我的1997》:小人物折射大時代

時間:2024-10-30 10:48:08

由王偉民導演,瑛子、印小天、巫剛等主演,中央電視台、北京華影文軒等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我的1997》,講述了文革結束到香港回歸這一時期香港和祖國内地的時代變遷。該劇以高建國和安慧在特殊年代的愛情糾葛為切入點,把香港和内地不同境遇、不同性格特征的年輕人為改變命運而拼搏奮鬥的故事展現出來。這部電視劇憑借其時代感、正能量、愛情觀等元素深深吸引了觀衆,成為2017年度現實題材大劇和好劇。

一、以小人物命運透視香港回歸祖國前的曆史

201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在這樣一個有着特殊曆史意義的年份,香港和祖國内地大衆對于二者在回歸前的曆史交往、回歸曆程等都有着深入了解和認識的心理需求。香港回歸二十年來,很少有文藝作品尤其是以影視劇的形式來展現這段曆史。因此,電視劇《我的1997》可以說是一部突破性作品,該劇首次把故事發生的時代放在香港回歸前的二十多年裡,并把香港回歸祖國的曲折曆程融入劇中,讓觀衆看到人物命運和時代變遷之間的微妙關系。

電視劇的主人公高建國逃亡香港時,祖國内地正值文革末期,内地和香港的關系還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态。随着高建國和母親在香港站穩腳跟,内地也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香港回歸祖國随之被中國政府提上議事日程。中英政府商談香港回歸問題時,一部分香港居民擔心回歸後的命運,紛紛制定自己的移民計劃。高建國愛人一家就出現了明顯的分歧,他的嶽父、香港富商李健盛堅信回歸對于香港和香港人都有好處;而他的夫人、兒子則不太樂觀,一直催促他向海外轉移資産。該劇巧妙地通過這一家人的兩種對立觀點,把香港回歸前香港上層社會的心态形象地展現出來。在劇中,高建國早已移民香港的叔叔一家也人心惶惶,想方設法移民海外。叔叔一家代表着香港底層社會,這樣就把香港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在回歸前的心理狀态都演繹出來,可以說劇中展現了香港回歸祖國前的社會景象。

《我的1997》作為一部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主題性作品,重點突出了1997年香港回歸這個集中了全體中國人記憶的曆史事件。劇中将香港回歸這一宏大叙事與情感戲、商戰戲等個人叙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以小見大、層層遞進的故事演繹方式,将劇中人物的家國情懷融入到個人的命運變遷中,擺脫了宏大叙事的程式化、平面化模式,使電視劇更能打動人心,從而加強國人對香港回歸的曆史記憶,深化對香港回歸重要性的認識。

二、充分揭示個人命運和國家興盛的緊密關系

該劇以“我的1997”為名,這個“我”很容易讓觀衆産生認同感,把每個有曆史記憶的觀衆帶回到當時的曆史氛圍中,因此可以說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1997,更是中華民族的1997。1997在劇中成為一個象征,象征着中華民族由弱變強的關鍵轉折點,當觀衆深入劇情時會發現,這也是劇中每一位人物的命運轉折點。

《我的1997》從一開始就把個人命運與國家走向的緊密關系呈現出來。高建國、安慧相愛在知青歲月,但并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的愛情前途與家庭困境相遇了,于是上演了一場棒打鴛鴦。在文革尚未結束的背景下,個人的命運并不由自己掌握,在反抗命運的過程中,高建國失手打傷了安慧的哥哥,從此逃亡香港。随着劇情的推進,内地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安慧、高建軍等一批青年人的命運由此得到改變。安慧通過高考順利進入大學,開始新的人生。她與丈夫的離婚在劇中不僅代表着一場沒有愛情的婚姻的結束,更代表着與一個特殊時代的決裂。電視劇把改革開放後每一位人物主動融入時代、積極投身市場經濟大潮的時代精神演繹得很到位。高建國的母親來到香港後,為了生計開始做生意,在香港回歸前已經成為很有成就的企業家。劇中,她的這種轉變比年輕一代取得商業成就更有看點。

電視劇後半部分把劇情發展範圍擴大到深圳,這也是主創團隊的精心設計。深圳是進入新時期以來最能代表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成就的地區之一,也是海外和香港等地進入内地的前沿陣地。安慧南下深圳創業,高建軍到深圳做警察,而“逃亡”香港的高建國則在深圳對外開放的背景下,主動到深圳尋找商機。劇中,深圳成為他們重新團圓、和解的地方,這都是改革開放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新變化。在電視劇即将結束的時候,高建國一家終于團聚在一起,而香港回歸也進入倒計時,該劇把小家庭的團圓和香港回歸祖國融彙在一起,給整個故事一個完美結局,充分表現了中國文化“家國一體”的觀念。

三、個人情感演變與時代變遷的深刻互動

該劇有兩條線索貫穿始終,一條是高建國、安慧等年輕人的愛情,嶽芳英、高緻遠、海叔等老一輩的情感;另一條是香港與祖國内地之間的血肉聯系。劇中,高建國、安慧、李欣欣之間的情感走向是最吸引觀衆的劇情,但嶽芳英、高緻遠、海叔等老一代人的情感糾葛也很有看點,他們之間的情感走向更是與時代發展牽連在一起。劇中,嶽芳英作為公安人員,在兒子高建國緻人傷殘後,一方面出于“公”,一方面也出于對兒子的愛,一路追趕兒子希望他回北京自首。随着嶽芳英母子偷渡香港并在香港落腳,二人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由于和北京的家庭處于“生死相隔”的狀态,高緻遠與孫曉華結為伴侶,開始了新的生活;而遠在香港的嶽芳英卻不知情,面對海叔的苦苦追求,她一再拒絕。這種“信息不對稱”讓觀衆看得很是揪心,電視劇以這種“極端”的故事把大時代帶給人的命運轉折演繹得相當深刻。嶽芳英與内地親人團聚後,面對丈夫高緻遠的再婚很是痛苦,但她知道這是在“生死相隔”的特殊年代發生的,并不能完全怪丈夫。高緻遠和海叔見面後,兩個深愛着嶽芳英的男人敞開心扉進行交流,面對海叔的真情,高緻遠表态放心把嶽芳英交給海叔。于是,一場因為時代造成的感情糾葛終于得到圓滿解決。這種結局超出觀衆的預期,卻也顯得合情合理。

這部電視劇盡管以人物的情感變化為主要線索,但并沒有局限于個人的小情小愛,而是将人物的情感經曆融進時代的變遷中,使個人情感成為連接時代的線索。劇中通過兩代人的情感糾葛和結局的大團圓,也帶給觀衆一個啟示,即個人的幸福與時代的和平緊密相連,珍惜和保衛和平也是保護個人的幸福。

四、《我的1997》:一部個人和國家的奮鬥史

《我的1997》以“1997”、“香港”、“北京”、“深圳”、“投資”、“創業”等作為關鍵詞,讓觀衆看到整部電視劇都充滿着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有專家評價:“劇中這20多年的進程,非常形象地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也産生了‘一國兩制’這個偉大的創造,沒有一部片子能産生這樣獨特的視角。”筆者認為,這部電視劇更是一部中國人和國家在這二十多年間的奮鬥史,是個人通過智慧和勤勞改變命運的奮鬥史,是國家努力促進經濟發展、政治進步、社會文明和領土統一的奮鬥史。

觀衆在劇中首先看到的,是每位主人公努力突破曆史造成的局限和困境的大膽實踐。高建國作為流亡香港的青年,無時無刻不在想着擺脫居無定所的窘境。在生活穩定後,他想到學英語,經過各種波折終于如願上學。大學畢業時,他寫下了《論香港回歸與香港的經濟發展趨勢》這樣具有戰略眼光的論文,震驚了同學和老師,也赢得了未來嶽父的好感。李欣欣作為富二代,觀衆沒有看到她的驕奢,看到的是一個追求自我發展的女青年形象。而身在北京的安慧、高建軍等年輕人也在利用各種機會提高自己,通過上大學等途徑增加自己的見識。在深圳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後,他們放棄了北京的安逸生活,前往深圳從新開始。電視劇把安慧這些年輕人的奮鬥曆程安排在深圳這個特殊的城市,其寓意很明顯,就是集中展現中國最開放地區的發展進程和這裡的人民創造美好未來的曆程。

該劇在表現個人奮鬥之外也在展現着整個國家的奮鬥史。面對特殊年代造成的各種問題,國家及時撥亂反正。當國家恢複高考後,丁躍民兄妹和安慧都順利考上了大學;與此同時,組織上也撤銷了對孫曉華已故丈夫的所有處分,這讓孫曉華和老友高緻遠非常高興。這正是國家通過政策增強國人信心,使整個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生活走向正軌的努力。在劇中,香港回歸前每一次重要談判和重大決策的影像被穿插播放,從而很容易把觀衆帶到當時的曆史氛圍中。電視劇也設置了一些關鍵人物,比如1978年8月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後,在好友劉新智的勸說下,高緻遠轉到港澳辦政研室工作。從此,中國政府為香港回歸所做出的各種努力都通過高緻遠這個小人物展現出來。總之,電視劇《我的1997》用特殊的視角,講述了一群中國人乃至整個國家在香港回歸前的二十年奮鬥史,講述了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故事。

(作者單位:呂梁學院/責編:談媛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