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鄉村形象的“時代化”
鄉村所獨有的田園風情是區别于都市等其他題材電視劇的重要特點,對鄉村山水美景的描摹是《青戀》中綠色生态發展主題不可或缺的表現方式之一。《青戀》一方面以雲舍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地形地貌來建構故事的叙事空間和視覺元素,同時,詩意鏡頭中所展現的山水意象更是雙關,山、水、雲、天被賦予多重意蘊,成為了綠色發展及美麗鄉村建設主題的意象标識和隐喻符碼,農村地域景觀和主體表達的無縫鍊接與融合給觀衆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關于“美麗鄉村”中的“美麗”含義闡釋,其一在于原生态的自然景觀之美,其二在于鄉村風俗文化之美。自然景觀、鄉村文化及綠色生态的主題融為一體,三重意蘊集中于鄉村景觀的鏡頭語言表達之中,緻使對《青戀》鏡頭語言的正确解讀成為了欣賞該劇的關鍵所在。
1.“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主題思想
電視劇《青戀》采用象征的表現手法來指向主題,在山水景觀的表象下被導演賦予轉變生産方式、追求綠色生态發展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上。當沈聆誤闖炸山的危險中,導演采用固定鏡頭将滾落的山石進行推進聚焦,同時背景的群山并沒有做虛化處理,一方面将炸山原始粗暴的采礦方式與群山甯靜和諧的氛圍做了反襯對比,以凸顯原始的生存方式并不适合當前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時代主題,另一方面也為全劇進一步強調走綠色發展的生态文明道路做了叙事伏筆。當雲舍農夫的菜成熟時,導演采用全鏡頭全景别的方式來展現菜園中青翠的菜椒、嫩黃的南瓜、綠油的青菜,這是一種将對綠色發展的呼籲置換為着力描摹詩意山水的方式,不僅容易在情感上引起觀衆的共鳴,更是對主題思想時代化解讀的一種創新性開拓。
2.“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自然山水與生态主題相融
融合了自然景觀和主旨意蘊的山水,還承載了作為劇情轉場和情節銜接的功能。故事的場景主要集中在沈聆工作的都市和林深的故鄉雲舍村,兩個場景的轉換較多使用的是雲舍村的自然和建築景觀作為銜接。《青戀》中的外國女孩到雲舍村遊玩,畫外音“這裡的空氣呼吸着就是新鮮”剛落,鏡頭迅速以蔥郁的層林和閑适的藍天予以轉場,這種營造不刻意,卻盡顯山水之美。除此之外,劇中情節的轉接也較多地采用了雲舍村山水美景和新式鄉村樓房作為一鏡多意的處理手法,鏡頭語言中綠色為突出的重點,物質生活的充裕和居住環境的美好體現出創作者鮮明的創作态度。《青戀》突出了綠色與美,引導觀衆認同和推崇美麗鄉村的建設理念,繼而自然而然地将生态發展的觀念嵌入到觀衆的審美之中。
二、農村人的“時代化”
中國鄉村文化曆史悠久,數千年來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文化體系和風俗特征。在時代大潮的影響下,鄉村人也在悄悄的發生改變,尤其是接受過大學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逐漸出現返鄉潮,他們的返鄉為新農村的創新發展帶來新生機,同時新一代年輕人的觀念也和原始的鄉村文化産生矛盾,如何解決新舊兩種文化沖突成為了鄉村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在《青戀》中鄉村文化的變遷主要通過典型的人物群像刻畫來實現。
林深媽媽及年叔作為老一輩傳統鄉村人的代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産生的矛盾、沖突、困惑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們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林深媽媽代表的是老一代鄉村婦女形象,丈夫死後含辛茹苦地獨自将林深撫養長大,供其上大學,望其走出農村紮根大城市,可見“知識改變命運”的鄉村文化觀念依然是林深媽媽等一代人的生活理念。對他們而言,鄉村是落後閉塞的代名詞,于是我們看到劇中林深與母親關于留下來建設新農村與回上海發展的沖突鏡頭,導演先是采用特寫鏡頭聚焦林深母親知道林深不回上海時的驚訝,到後來關禁閉不允許林深選村支書等行為,最終她逐漸被林深建設新農村的勇氣和韌性所感動,一條主線下來,印證的是林深母親思想的變化,在農村文明與城市文明的相互碰撞中融入到現代文明的大潮中。
姚新海則是因缺乏融入現代都市所需的知識而被迫留在鄉村的代表。這一類年輕人在農村并非少數,他們一方面繼承了老一代鄉村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以及價值觀念,同時又積極與外界社會環境達成妥協,表現出積極進取又因缺少足夠的知識和遠見而遇到的困境。姚新海組織雲舍村開礦,用勇氣和魄力帶領全村人尋找經濟發展之路。然而,由于缺乏遠見,他隻能走上犧牲自然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路子。實踐證明,這種“殺雞取卵式”的粗陋生産方式不可取,終将會被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所取代。
沈聆、林深和姚新竹所代表的是最具潛力的新農村建設接班人。沈聆作為精英白領在上海工作,雖然身為外鄉人,但她依然選擇投入環保和鄉村建設的行列,打破家鄉地域界限,緻力于基層創業、服務“三農”,為中國夢展現出其人生的價值。當長鏡頭遠遠地跟随沈聆行駛在群山峻嶺中,導演沒有使用一句旁白和畫外音,目的是讓觀衆用自己的審美去和劇情發生勾連,讓觀衆深刻地體會到她離開上海建設美麗鄉村、保護原生态的決心,展現出新時期青年的時代覺悟和時代素養。經過創業和情感波折後,以林深和姚新竹為代表的年輕人最終皈依鄉村建設故鄉,這不僅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更是對鄉村人落後價值觀念革新的成功。
三、“兩山理論”的“時代化”
《青戀》用電視劇的影像文本完成了對時代精神的互文對應關系,也表現出新農村生态建設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劇中富有覺醒意識的新時代大學生林深和沈聆用責任感、良知和不屈服的築夢精神扭轉了雲舍村的經濟發展模式,最終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了雲舍村人與自然的和平共處。①其中關于“和諧”主題的展現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1.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
經濟發展訴求與綠色生态環保的沖突是電視劇《青戀》極力架構的文本訴求,劇情鋪陳的叙事張力和“兩山”理論的論證也圍繞其展開。以姚新海為代表的雲舍村傳統村民,走的是一條以犧牲生态環境為表征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林深和沈聆等新時代青年強調經濟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以雲舍農夫、雲水間民宿等逐步摸索出一條綠色、生态的農村緻富之路。劇中,沈聆将雲水間民宿配備了世界最為先進的排污設備,換回了雲水間原生态的藍天白雲和甯靜清幽的平靜,與姚新海民宿亂排污的叙事形成鮮明對比,以此凸顯出該劇對于經濟發展與生态環境保護的态度,巧妙地傳達出尊重自然的環保理念,傳達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題。
2.都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和諧
都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碰撞、融合到走向和諧共生,也是該劇的審美形态之一。《青戀》中林深是農村闖入城市後反哺建設家鄉的新青年縮影,沈聆則是大都市中轉向鄉村建設的精英白領,因為對鄉村文化認知的偏差,二人的矛盾沖突屢見不鮮。幸運的是,本着對美麗鄉村的建設精神、淳樸鄉村風土人情的留戀和雲舍村自然景觀的眷戀,使得他們做到了都市文化與鄉村文化之間的平衡,共同努力于雲舍村美麗鄉村的建設上。林深第一次競選村主任失敗,就是因為林深的價值觀念尚未與鄉村文化達成和解,在與鄉民的相處中,他逐漸加深了對于鄉村文化的理解,并實現了與鄉民的和諧相處;而沈聆與鄉民的矛盾,其根源也在于沈聆沒有找到一條平衡于都市文化與鄉村文化之間的紐帶,于是合同契約精神無法得到鄉民的認可,最終沈聆和鄉民雙方各自退讓後才得到了解決。至此,觀衆也在都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矛盾沖突轉換中加深了對于文化和諧的認知和理解。
電視劇《青戀》的出現,緊扣當今時代最重要的現實訴求,将青年夢、鄉村夢與中國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用雲溪鎮雲舍村這個意蘊豐富的意象符碼作為剖析和解讀鄉村時代化的具象文本,在山水之間“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中凸顯出農村的時代化,在鮮活人物形象塑造的表達中滲透出當代農村人對于建設美好精神家園思想的時代解讀,從實踐方面豐富了“兩山理論”的命題,頗具裡程碑意義。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2017年度調研課題:當代影視文學藝術作品意識形态問題研究(項目編号1300)
注釋:
①楊骁:《青戀》:青春故事诠釋“兩山論”,《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10月25日。
(作者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責編:胡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