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度、效屬于新聞基本要素範疇,一切新聞實踐都與之須臾不離。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斷,至少蘊含兩層要求,一是要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回歸到新聞的基本要素上來;二是要依照新聞輿論的曆史新特點,提高認識和運用新聞基本要素的水平。把握好時、度、效,這是實現輿論工作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效結合的必由之路。
一、新聞輿論工作的“時”
所謂時,就是時機、時候和時效。把握好“時”,就是要注重時效,先人一步、先聲奪人,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對政府新聞輿論工作而言,時機的把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動釋放、正面闡述,時機選擇的主動權在我;另一類是被動回應、解疑釋惑,要把握好稍縱即逝的窗口期。兩類又可能互相轉化,主動發布給“料”足、做得好,負面輿情出現的概率就小;負面輿情應對及時、有效,往往又能給正面報道發布創造機遇、提供條件。因此,當我們掌握主動權時,不可掉以輕心,要認真謀劃、周密準備、嚴格執行;當我們面對危機時,要手握預案、當機立斷、從容應對。
新聞輿論工作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通常會有一個多層次報道、多渠道作用的周期。不管是主題宣傳還是輿論引導,新聞輿論工作都要緊緊把握時機、時候、時效,審時度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下面以河南《信陽日報》事件為例:
案例:河南《信陽日報》事件
2012年12月14日7時40分,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陳棚村完全小學發生一起慘案,一男子持刀沖入校園,砍傷23名學生及1名群衆。犯罪嫌疑人闵擁軍被聞訊趕到的公安民警抓獲。官方發布消息稱,經過公安機關14日的緊張偵辦和調查取證,初步認定犯罪嫌疑人闵擁軍因受“世界末日”謠言影響而持刀傷害無辜群衆和學生的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光山縣人民檢察院已于12月16日晚11時05分批準逮捕,對其作案動機、過程和相關證據進一步偵查調查,對其患有癫痫病史及作案時對其行為的辨認、控制能力的鑒定将嚴格依法進行。
正在全國密切關注這一惡性事件時,12月17日,信陽市委市政府機關報《信陽日報》在一版刊發題為《光山: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報道,為光山縣教育大唱贊歌,導緻輿論一片嘩然,全國網友一緻譴責。12月18日,《信陽日報》在一版發表《誠懇緻歉》,對這一嚴重失誤做出了深刻反思。
這一事件告訴我們,正面宣傳也要注意選擇合适的時機,不然造成事與願違,造成惡劣反響。當一個地區或部門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這個地區或部門應該立即進入一級戒備狀态,不能讓新聞之外再出新聞,以免讓人認為是有意識地轉移視線。
二、新聞輿論工作的“度”
所謂“度”,就是尺度、分寸、火候、力度、程度。新聞輿論工作的“度”包括報道的準确度、内容的高度、分析的深度、思考的角度、邏輯的嚴密度等等。這些都要把握尺度、把握分寸、不能不及、過猶不及。要避免失向、失真、失準、失範、失态。對新聞事件,要掌握好報道的受衆範圍、内容取舍、評判傾向。對輿情動态要精準研判,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恰如其分地掌握輿論引導的密度和尺度。
如今,國内國際形勢複雜,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在這個時候,新聞媒體就要發揮主流媒體的導向作用,堅持團結、穩定的價值取向,努力提升正面宣傳的水平和戰鬥力,更多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報道監督新聞或突發事件新聞時,堅持正确的立場、采取适當的方式,少渲染事件本身,多報道黨和政府的積極态度及應對措施。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的問題上,掌握主動權,幫助人們澄清認識、明辨是非,積極疏導公衆情緒,營造有利于社會穩定的良好氛圍。
把握好“度”,就是要把握好新聞宣傳的尺度,客觀真實地報道新聞事實,不隐瞞、不誇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輿論引導人。這就要求新聞報道不與中央宣傳的方針政策相背離,不與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相沖突,保證輿論引導适度而不過度。
再以黔南州檢察院微信文章事件為例:
案例:黔南州檢察院微信文章事件
近日,一篇發表在“黔東南州人民檢察院”微信公衆号上的文章截圖在網上流傳。文中列舉了兩個事例,以此宣傳“遊走在杭州市檢察院這支優秀的隊伍中的感人的公訴故事”。這兩個“感人”的故事分别是:1.杭州市檢察院公訴人吳某為了加班辦案,将年僅4歲的孩子放在家中,導緻其爬上窗台墜樓身亡,而他隻是簡單為兒子處理完後事,拒絕了院黨組讓其休假的決定,回到工作崗位。2.公訴人王某為在辦好案件的同時總結辦案經驗,再次放棄拟定的懷孕計劃,幾個月吃住在單位,而江對面就是她的家。據新京報報道,文章作者是黔東南州檢察院到杭州市檢察院挂職的檢察官,此文是他在杭州市檢察院交流學習期間寫的心得體會。面對采訪,作者承認文中所說的事情存在誇張、失實,但否認這是官方宣傳文章。
如果這篇報道屬實,為了工作置親情甚至是至親的生命于不顧,這樣的作為不僅絲毫不值得表揚,且有太多需要批判的地方。若吳某的事例真如文章所說,追究這位父親的監護人責任都來不及,哪還能對這種行為大肆宣揚!新聞輿論工作一定要牢牢掌控主導權,一要掌控内容,二要掌控形式,三要掌控效果。掌控内容靠紀律,掌控形式靠創新,掌控效果靠評估。新聞輿論的關鍵是要讓人接受,要做到随時對輿情心中有數,對受衆的變化有準确評估,根據這些情況對工作進行靈活調整。
三、新聞輿論工作的“效”
所謂“效”,就是效果、結果、功效、實效。把握好“效”,就是要保證新聞宣傳産生好的效果,增強影響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衆愛聽愛看。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始終不變地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的“三貼近”原則,避免過多生硬的會議稿件、工作總結性稿件,發掘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力争報道内容更加豐富,語言更加生動鮮活。
沒有有效的傳播,任何内容都将是無效的。要建立媒體渠道和媒體關系,把我們的内容傳播出去。傳播并不等于到達,要使内容到達受衆,就要深入研究新聞傳播規律,适應分衆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使我們的内容“入眼、入耳”。要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使我們的内容更接地氣、更聚人氣,“入腦、入心”,對受衆形成實實在在的影響。
新聞輿論工作應該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評判标準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是否符合主流思想,能否給社會帶來正能量。要取得新聞輿論工作的實際效果必須堅持把群衆的需求落實到報道中,加強互動,重視群衆反饋,讓新聞輿論真正有價值。要改進新聞文風,提倡“官話民說、硬話軟說、長話短說、空話不說”的傳播方式,克服形式主義,講求實效,消除“誰寫誰看、寫誰誰看”的不良局面。面對輿情,如果“封、堵、躲、壓、瞞”,就可能引發公衆群體的“媒體審判”。要敢于擔當,善于應對,澄清事實,明确态度,拿出措施。
案例:山東平邑12.25事件
2015年12月25日7時56分,山東省平邑縣保太鎮境内萬莊石膏礦區發生采空區坍塌,該區域内平邑縣玉榮商貿有限公司玉榮石膏礦井下作業的29名礦工被困。
事故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親切關懷和國家安監總局的支持指導下,山東省委省政府和臨沂市委市政府按照“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和“隻要有一線希望,就盡百倍努力”的原則,組織近千名救援人員全力救援。
2016年1月29日晚,在被困井下36天後,平邑“12.25”石膏礦坍塌事故現場救援成功,4名礦工通過繩索順利升井。中央電視台、齊魯網對救援進行了全程直播,并在齊魯網微信、微博等平台同步推送。
而在救援初期,地方部分領導片面認為,礦難是事故,是壞事,不能直播,更不能大肆報道,否則會影響黨委政府的公信力,影響地方形象。有關部門認為,礦難是事故,是災難,監管部門有責任,需要問責,但這是第一階段,也是第一個層次;目前,事故進入到第二階段—救援,是故事,是正能量。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的人、财、物,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救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這場救援充滿正能量,直播報道的效果是正效應。
果不其然,4名被困人員的救援牽動着千千萬萬人的心,來自各地的網友一起見證了緊張有序的救援過程,對事件的關注迅速熱刷網絡,網友們踴躍留言,為礦工祈福,為救援點贊。
時、度、效三個方面密切相關、不可分割,在新聞輿論工作中要将其視為統一的有機整體。隻有将三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做到合時、适度、有效,方可達到真實反映社情民意、合理引導輿情動态、有效傳播正能量的目的。新的傳播環境,為時、度、效賦予了新的内涵,對我們在時、度、效上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在新時代,要時刻站在輿論鬥争和傳播變革的最前沿,以把握好時、度、效為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的核心,與時俱進,持續創新,不辜負所擔當的曆史重任。
(作者單位:中央電視台/責編:倪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