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頭鹳是優秀的捕獵能手,巨喙則是它的捕食利器,不僅能像老虎鉗一樣緊緊夾住獵物,還能穿透鳄魚厚厚的皮膚。
為了争奪更多食物,稍大的雛鳥會把自己弱小的同胞啄得遍體鱗傷,甚至将其趕出巢穴,這一切鲸頭鹳父母全都看在眼裡,卻無動于衷。
在非洲,有一種被當地人稱為“鞋之父(shoebill)”的鳥,人們之所以給它取這樣一個戲谑味十足的名字,并不是因為它會做鞋,更不是因為它發明了鞋,而是因為這種鳥的喙與荷蘭的一種木鞋特别形似。
據說在16世紀時,貧窮的荷蘭農民由于買不起鞋,于是将木頭雕空,做成鞋頭上翹的船形鞋,而這種鳥的喙恰好酷似這種木鞋,“鞋之父”的稱謂便由此而來。此外,由于“鞋之父”的喙也形似鲸魚的腦袋,因此它還有一個霸氣十足的學名——鲸頭鹳。
鲸頭鹳的喙不僅形狀奇特,還相當巨大,被稱為“世界上最寬的喙”,其寬喙尖銳無比,能夠刺穿鳄魚厚厚的皮膚,因此鲸頭鹳成為兇猛的鳄魚的天敵。不僅如此,鲸頭鹳進攻獵物時速度驚人,展開雙翼可超過兩米,所以贊比亞人将其叫做“會飛的魔鬼”。不過,鲸頭鹳從不招搖過市,白天總是隐藏在蘆葦或者青草叢中,直到夜幕降臨,才會出沒于沼澤,變身為“暗夜殺手”。
最初,古埃及人對鲸頭鹳心存畏懼,認為它的巨喙會給人帶來緻命的傷害,所以他們将鲸頭鹳視為壞運氣的征兆。幾千年後,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鲸頭鹳竟然是非洲獨有的物種,因此,這一奇特的鳥成為非洲許多國家的國寶,并被當做禮物在國際間贈送。
世界上最寬的喙非洲獨有的物種
非洲是鲸頭鹳的家鄉,它們主要栖息在人迹罕至的湖泊、沼澤地帶。而鲸頭鹳最為集中的區域,是贊比亞東北部的一個淺湖——班韋烏盧湖。這個湖泊雖然較淺,但面積卻達9800平方公裡左右,湖中有大片沼澤,生活着上千隻鲸頭鹳。
鲸頭鹳的長相十分奇特,乍一看像是從史前穿越而來的物種,讓人不禁想起已經滅絕的營穴鳥和始祖鳥。這種大鳥身披死闆的灰色外衣,尾部羽毛較短,若是在鳥類世界舉辦一場“時裝大賽”,那麼倒數第一名非鲸頭鹳莫屬。
不僅如此,鲸頭鹳由于鳴管肌退化,所以不會鳴叫。不過,它們雖然“貌不出衆,語不驚人”,但在衆多生活于沼澤地帶的動物中,它們輕而易舉便能“鶴立雞群”——成年鲸頭鹳身長可達1.5米,體重約為7公斤,修長的雙腿支撐着龐大的身軀在沼澤中信步,即便是在茂密的植物叢中,也顯而易見。
不過,鲸頭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還在于它的頭部。鲸頭鹳的喙巨大,寬達15厘米,長達23厘米,是世界上最寬的喙。巨喙基本覆蓋了整個“臉龐”,與灰色的小腦袋極不相稱,黃褐色的喙表面布滿白色的幹裂皮層,加上其笨重的體型,因此鲸頭鹳還被稱為“世界上最醜的鳥”。
鲸頭鹳的巨喙看似笨重,實際上卻十分輕巧,為了利于飛行,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喙已變得中空,但這絲毫不影響其成為有力的捕食工具。鲸頭鹳的喙前端下彎成鈎狀,尖銳異常,喙的邊緣也如快刀般鋒利,且上下兩喙猶如老虎鉗,獵物一旦被夾住,便難逃厄運。
奇特的鲸頭鹳堪稱鳥類王國裡的明星,但其實,在生物學界,鲸頭鹳還一度引發了生物學家激烈的争論,因為鲸頭鹳在地球上沒有近親,雖然名為“鹳”,實際上卻“來路不明”,所以生物學家們不知道究竟該把它歸為哪一類。最初,由于鲸頭鹳的外表與鹳有幾分相似,因此部分學者将其歸入鹳形目,此後,鲸頭鹳還先後被貼上“鹭”和“鹈鹕”的标簽。而今,生物學家确定鲸頭鹳為地球上獨有的物種,專屬鲸頭鹳科、鲸頭鹳屬。
由于這獨一無二的物種僅分布于非洲,因此許多非洲國家都把鲸頭鹳當作國寶在國際間贈送,并将其印上郵票、貨币來彰顯其獨特。日本的千葉市動物園就飼養了兩隻鲸頭鹳,2013年,該動物園舉辦了“第一屆動物總選舉”,兩隻鲸頭鹳以最高票數榮獲冠軍,成為動物園中的“人氣王”。
但如今,珍貴的鲸頭鹳正走在滅絕的道路上。偷獵是導緻其數量驟減的主要原因,而人類對鲸頭鹳栖息地的不斷蠶食、破壞,也造成了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如今,鲸頭鹳的總數在5000~8000隻之間,國際鳥盟已将其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沼澤裡“會飛的魔鬼”深谙獵物習性的捕獵能手
鲸頭鹳既是非洲獨有的物種,也是沼澤裡最兇猛的殺手之一。白天,它們慵懶地躲在蘆葦或青草叢中安穩度日,夜幕降臨之後,黑暗籠罩在廣闊的沼澤上,鲸頭鹳便在夜色的掩護下進行捕獵。
毫無疑問,鲸頭鹳是優秀的獵手。首先,其眼睛十分敏銳,這是它們能成功捕獵的重要法寶之一——它們的眼睛位于頭部前端,能捕捉到淺水中獵物最細微的動作;其次,鲸頭鹳的進攻速度驚人,隻要它們鎖定目标、翅膀微張、精準無誤地出擊,任何獵物都難逃死亡的命運。
鲸頭鹳要練就高超的捕食技能,除了擁有敏銳的目光、無可匹敵的進攻速度,還需要智慧和耐心。
聰明的鲸頭鹳對獵物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這就讓它們能輕松地捕獲獵物。渾濁的水域是鲸頭鹳的獵場之一,因為這樣的水域中生活着營養豐富的非洲肺魚,這是鲸頭鹳最愛的食物之一。肺魚是一種用肺呼吸的原始魚類,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它們就不得不浮上水面來換氣。聰明的鲸頭鹳正是掌握了肺魚這個緻命的弱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其叼起,吞入肚中。
即使到了旱季,非洲肺魚仍然很難逃脫鲸頭鹳的追捕。此時,沼澤幹涸,肺魚在淤泥中挖掘洞穴,然後鑽進去躲藏起來。但這絲毫難不倒鲸頭鹳,它們會在淤泥中四處搜尋肺魚的洞穴,并利用寬大的喙挖開這些洞穴,将肺魚吞食。
捕食對于鲸頭鹳看似輕松,但這個過程有時卻十分漫長。不過,鲸頭鹳絕對稱得上是耐心的捕食者,在捕食過程中,它會高度專注,甚至可以保持靜止狀态在水中紋絲不動地伫立一小時甚至更久,直到獵物送上門來。
鲸頭鹳所等待的獵物,絕不僅僅是毫無反擊之力的肺魚,還有兇猛的鳄魚,由此可見,鲸頭鹳可謂動物界中的狠角。鲸頭鹳捕獲的通常是幼小的鳄魚,因為成年鳄魚體型龐大、攻擊力強,鲸頭鹳對其無可奈何,但其幼崽卻極易捕捉。
對于捕食小鳄魚,鲸頭鹳有一套獨特的方法。首先,它會将喙收攏到胸脯前,站在水中一動不動,從遠處看去,好似一尊雕塑。當缺乏經驗的小鳄魚不知就裡地遊到它腳下時,鲸頭鹳便會猛地扭轉脖子,張開寬大的喙,出其不意地将小鳄魚銜在口中,然後迅速飛離水面,直到降落在安全、平坦的岩石上,才開始大快朵頤。鲸頭鹳捕捉幼鳄時幹淨利落,但吃起來卻大費周章,由于小鳄魚長期生活在水裡,身上纏繞着許多水草,所以鲸頭鹳不得不反複地翻抖它們,直至水草完全脫落。
雖然鲸頭鹳是沼澤裡無情的獵手,但它也是風度翩翩的“紳士”。2009年,一名美國攝影愛好者就拍到一組有趣的照片:在沼澤地裡,一隻野鴨無意中擋住了鲸頭鹳的去路,野鴨站在這個高大的家夥面前,吓得直撲騰翅膀。果不其然,鲸頭鹳用大嘴叼起野鴨,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鲸頭鹳并沒有将野鴨吃掉,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到一邊,然後從容地離去,這讓人們對鲸頭鹳刮目相看。
永遠喂不飽的雛鳥骨肉相煎的生存法則
一直以來,關于鲸頭鹳的生活習性都是生物學家研究的重點,不過,迄今為止,生物學家對鲸頭鹳并不是完全了解,比如它們的求偶方式。
由于鲸頭鹳通常在夜間活動,所以想要觀察它們的求偶方式就十分不易。曾經有攝影師拍攝到一段錄像:一對雌雄鲸頭鹳在草叢中撲着翅膀,喙對喙地相互試探。人們猜測,鲸頭鹳的這一舉動有可能是在示愛。
尋覓到滿意的伴侶之後,鲸頭鹳就開始修築愛巢,它們通常将巢築在靠近濕地的蘆葦叢中,巢穴由蘆葦、樹枝和水草做成,直徑為1~2米,十分堅固。鲸頭鹳的領地意識很強,一旦有外敵入侵,夫妻雙方會聯手保衛自己的家園。
巢穴築好後,鲸頭鹳便迎來繁殖期。每年的4~6月是非洲的雨季,這段時間裡,豐沛的降水使得沼澤充滿生機,給鲸頭鹳帶來豐富的食物,足以養活它們的雛鳥。不過,鲸頭鹳必須抓緊時間,因為短暫的雨季很快就會過去,它們必須在旱季到來之前将雛鳥養大。
在通常的情況下,雌性鲸頭鹳每次産下兩枚卵,大約30天後,雛鳥就會破殼而出,若是在陽光炙熱的白天,成鳥會展開雙翼為雛鳥遮擋強烈的陽光。出生兩周後,雛鳥的喙便漸漸長大,已經可以吞下一條小水蛇。再過一周,雛鳥的體型比出生時增加了一倍,喙也更加寬大,不過,此時的雛鳥仍處于蹒跚學步的狀态,還很難保持身體平衡。
對鲸頭鹳父母而言,喂養雛鳥十分不易。起初,鲸頭鹳夫婦隻需用小塊的獵物來喂養它們。随着雛鳥的身體逐漸長大,它們的食量也相應增加,面對嗷嗷待哺的雛鳥,鲸頭鹳夫婦幾乎不得不夜以繼日地到處覓食,才能滿足雛鳥的需求,但雛鳥似乎永遠處于饑餓之中,永遠喂不飽。
不過,即使鲸頭鹳夫婦成功孵化兩隻雛鳥,但最終也僅有一隻雛鳥能存活下來,這是因為随着雛鳥長大,食量增加,而雨季即将結束,食物開始減少,鲸頭鹳父母每次帶回來的食物隻能填飽一隻雛鳥的肚子。為了争奪更多的食物,巢穴中稍大的雛鳥會毫不留情地将弱小的同胞啄得遍體鱗傷,甚至将其趕出巢穴。
這一切,鲸頭鹳父母看在眼裡,卻無動于衷,因為它們明白“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這一大自然永恒的生存法則,它們遵循這一法則存活下來,并按照這一法則篩選強大的後代。
雨季結束,旱季即将到來,河流開始慢慢幹涸,土地在烈日的炙烤下變得幹裂。存活下來的雛鳥已經羽翼豐滿,正跟着父母學習飛行,再過半個月,它就要離開父母的巢穴而獨自生活,成為沼澤中又一個“暗夜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