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趙匡胤家族從崇文到重武的轉變

趙匡胤家族從崇文到重武的轉變

時間:2024-10-30 02:02:17

在戰亂不休、混亂不堪的五代時期,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在河北的涿州地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年少的時候,就力大骁勇,善于騎射。據說,他就算縱馬馳騁于曠野之上,也能在馬背上彎弓搭箭,瞄準目标,并且百發百中。加入軍隊後,由于他英勇非凡,更是受到晉王李存勖的賞識,從而走上了一條光明坦途。

而趙弘殷重武的特質,很明顯地遺傳并影響到兒子趙匡胤。趙匡胤也是從軍營中成長起來,然後一步步走向權力巅峰,最終赢得天下,成為一代帝王的。

但其實,趙匡胤家族原來并非武人出身,而是崇尚文治的官宦之家。趙氏家族祖籍在涿州,因為涿州隸屬于幽州的節度使管轄,所以趙匡胤有時也自稱幽州人。趙匡胤的祖上,按照宋朝最權威的官修史書《宋會要》的說法,可以上溯到西漢宣帝時的著名清官趙廣漢。離趙匡胤近一點的祖先,就是高祖父趙脁、曾祖父趙珽、祖父趙敬和父親趙弘殷。宋朝建立之後,宋太祖分别追尊趙脁為僖祖,趙珽為順祖,趙敬為翼祖,趙弘殷為宣祖。

他們都是大唐的官宦出身,趙脁“以儒學顯”,當過幽州下轄的永清、文安和幽都三個縣的縣令。晚唐五代時的社會風氣是崇尚暴力、蔑視文化,在幽州一帶,尚武薄文的觀念非常濃厚。趙家卻反其道而行之,族人大都愛讀書。

趙珽是晚唐時期一名忠誠的文官,在幽州鎮“曆藩鎮從事兼禦史中丞”。他懷揣着儒家思想所傳承的“以文韬而治天下”的忠君保國思想,祈求李唐江山能夠中興。然而,地方割據勢力争奪地盤,皇帝昏庸無能,不能對割據勢力用兵,百姓在戰争中流離失所。

特别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幽州人深受北方騎射民族的影響,對武力崇尚,君臣尊卑觀念十分淡薄。據載,幽州一百五十多年間,竟然換了29位節度使,除去極少數朝廷召回、自請緻仕和卒于任上者之外,大多為軍亂所廢黜或誅殺。晚唐名相李德裕曾教訓幽州人:“旬月之内,移易三人,不可謂師有紀律矣;不俟朝旨,專自樹置,不可謂人懷義心矣。”

在這樣的地方,崇尚文治的趙氏家族,什麼時候才會有出頭之日?因此,趙珽就把年歲已及弱冠的兒子趙敬送到了軍隊,希望他練成一身好武藝,能遇到一位中興之主,好馳騁疆場,報效祖國。

趙敬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勤練武藝,少時就胸懷大志。在唐末和後梁時代,他曾曆任營州、薊州和涿州各鎮刺使。到了趙弘殷這一代,趙家文治的榮耀不再,下降到了一個完全依靠騎馬射箭博取功名的河朔武人之家了。

關于趙弘殷,史書上記載不多。但他确實子承父業,勇武過人。在父親趙敬死後,趙弘殷開始尋找出路。《宋史·太祖本紀》中記載,說趙弘殷早年投靠王镕,在後唐、後漢、後周都有任職。

其實王镕并不是一個明智的依靠對象。他是回鹘阿布思部落人的後裔,王家一直骁勇好戰、孔武多勇,到了王镕這輩,就徹底漢化。史書上說他“為人仁而不武”,性格優柔寡斷,處處講究排場,而且,還任用宦官管理政事。不過,趙弘殷的英勇善戰,還是得到了王镕的注意,受到重用。在柏鄉之戰中,王镕派遣趙弘殷率領五百騎馳援大将李存勖。

這次戰役,趙弘殷立下戰功,更重要的是他還得到了李存勖的賞識,《東都事略》中載,“莊宗嘉其勇敢,因留之命掌禁軍,為飛捷指揮使”。柏鄉一戰,成了趙弘殷事業上的重大轉折點,他不僅被任命為飛捷指揮使,還從此有了可以依靠的人物——李存勖。朱溫曾慨歎稱贊李存勖“生子當如李亞子”,跟着這樣的英雄,趙弘殷信心十足,相信自己一定能創出一片新天地。趙弘殷成為新興的後唐王朝的開國功臣,并駐軍都城洛陽。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登上皇位。李嗣源是一個非常低調的皇帝,但是在位7年卻創造了後唐時代唯一的“小康”之治。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二月十六日,在洛陽夾馬營的一個軍人家庭裡,趙匡胤誕生了,後來他一步步成長起來,馳騁疆場,再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北宋的開國皇帝。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