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被譽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往往讓人望而卻步,可卻有那麼一條公路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成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貫穿流動沙漠的等級公路。它猶如一條黑色長龍遊弋在茫茫黃沙中,把沙漠兩岸的綠洲緊緊聯系在一起,天塹變通途。它是沙漠兩端的運輸線、經濟線、生命線,也是自駕、旅遊、探險的觀光地之一。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第一條公路是輪台—民豐沙漠公路(1995年貫通),第二條公路是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2007年貫通),第三條公路是阿拉爾—塔中(2015年獲批)。
當我駕車駛入被人們稱作“希望之路”和“幸福之路”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時,親身穿越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思潮起伏,感慨萬千。
車輛繼續沿着沙漠公路前行,植被逐漸消失了,出現了一望無際的黃色大沙漠,公路孤寂地遊走在黃色的無邊無際的沙海裡。黃沙白沙、沙山沙丘、沙漠沙海如鼓起的波濤起伏着湧向天邊,層層疊疊堆積着伸向遠方。數不盡的沙海遍布着月牙形的“海谷”,因為她是在風的作用下流動着,風起沙走,演繹出沙漠的動能和勢能,如海浪一般翻滾、舞動。沙海的表面布滿如蜂窩狀的沙丘,形成多條垂直風向的棱脊。這裡的沙丘遠看像大海中無數遊動的黃龍,鱗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近觀似沙海上構築了無數的蜂巢,輪廓分明,色調明暗對比明顯,其雄偉壯觀的氣勢動人心魄,也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為了防沙固沙,沿沙漠公路全線修建了完整的防沙體系。一路都有養路工人來照顧這位“嬌子”,否則7米寬的路面随時會被流沙吞噬。1995年9月30日沙漠公路全線通車以後,又對肖塘至民豐436公裡沙漠路段實施公路防護綠化工程,種植各類耐鹽性較強的柽柳、梭梭、沙拐棗等防風固沙灌木2000萬株,成活後逐步替代原來的防風固沙草方格和草栅欄,同時也綠化、美化了環境。
這群工作、生活在千裡沙漠公路上的養護工人日夜守護着這條綠色生命線,他們居住工作的水井房猶如浩瀚沙海之中的燈塔。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的綠化水井房共有110個,平均4.5公裡一個,每個水井定員2人,全是夫妻。他們的每天至少徒步9公裡,檢修管線,養護苗木。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的綠化養護工每月工資2000元,平均每月夥食費500元,實際每月淨落1500元。養護工沒有周末休息的概念,他們每年3月份從祖國各地來到這裡工作到10月底返鄉。業餘生活枯燥乏味,看不到電視聽不到廣播,隻有錄音機、視頻播放器,運氣好的路段可以挖到一點肉苁蓉增加一點收入。
我遇見的養護工人中有兩位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葉小鋒,是我在沙漠公路上拍攝采訪的第一個養護工。楊生軍,陝西富平人,65歲,退伍軍人中共黨員,他在沙漠公路幹了7年綠化養護工,是工作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沙漠公路上驅車500多公裡拍攝了數十位綠化養護工,我驚奇地發現他們有個共同點:遇見任何一個到訪他們水井房的人,他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要喝水嗎?”在這“死亡之海”的沙漠,有水喝就意味着生的希望。“你要喝水嗎?”多麼質樸又溫暖人心的話語。是呀,工作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上的200餘位綠化養護工與這世界第一的公路一樣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