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做好的“喀拉薩本”
年輕人不願意學,隻有老人在堅守。
制作喀拉薩本全靠日積月累的經驗。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少數民族原始手工制作工藝正是因為擁有其承載的厚重的曆史文化烙印而延續到今天。但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制作工藝正面臨着逐漸失傳的窘境。作為民族曆史的一部分,我們理應通過各個層面、采取各種措施,保護、整理、傳承這些民族瑰寶。
初冬季節,早霜已經将庫魯斯台草原的各種牧草打得枯黃,天高雲淡,幾隊灰雁南飛。庫魯斯台草原位于塔額盆地,是全國第二大平原草原,這裡地勢平坦,草原腹地生長着豐富的禾本科、菊科、藜科和豆科植牧。
在庫魯斯台草原腹地的莫因塔,74歲的比加瑪麗·成勒斯拜一大早起來,準備做“喀拉薩本”(哈薩克語稱黑肥皂為喀拉薩本,“喀拉”即為黑色,“薩本”意為肥皂),這幾天,預約買肥皂的人很多,老人幾乎天天都在忙。
原始的制作工藝
在土坯房東側的一角,簡單用石頭和草泥搭起兩個一大一小的土竈,一口大鐵鍋和一口小鐵鍋,這就是生産“喀拉薩本”的“車間”,老人邊幹活邊介紹,聲音急促而洪亮,旁人幾乎插不上嘴。
隻見比加瑪麗·成勒斯拜拿出兩個小鐵桶放在小鐵鍋邊,一個鐵桶裝着融化的琥珀色羊油,另一個鐵桶裡裝着淡黃色的像細玉米糁子一樣的“薩哈爾”。比加瑪麗·成勒斯拜用一個茶碗作量杯,倒出了4碗羊油和2碗“薩哈爾”到小鐵鍋裡,用鏟子攪拌均勻,兩種東西混起來,像酸奶一樣。
趁着攪拌時的空閑,比加瑪麗·成勒斯拜站起身來,向土竈裡加了兩塊木頭,火勢旺了起來。随着溫度上升,兩種物質在鍋裡融合變化,翻起了白色的泡沫,這時要用鏟子不停攪拌,不時用勺子撒點水,防止糊鍋。比加瑪麗·成勒斯拜邊幹邊說,做“喀拉薩本”的原料配比一定要合适,如果羊油太多的話,混合後會太油,放到鍋裡攪拌不起來;如果“薩哈爾”太多,做出的肥皂又會太硬,不好用。在制作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原料中不能有雜質,一旦雜質過多再掌握不了火候,就會油花四濺,極易發生燙傷和燒傷的事故。
不一會兒,白色泡沫漸漸沒有了,鍋裡原先像酸奶一樣稀稀的湯狀物質逐漸變深發黑呈糊狀。這時,比加瑪麗·成勒斯拜撤出竈裡沒有燃盡的木頭,然後在竈邊放上四塊厚棉布,把鍋從竈上端下來,用鏟子把糊狀物均勻分倒在四個布袋上。
剛做出來的“喀拉薩本”很燙很軟,老人趁着熱勁把布袋放在膝蓋上,用手将布袋四個角收緊,包成圓球形,再用布條紮緊。
羊油和“沙哈爾”比例很重要費事的原料采集
“喀拉薩本”究竟在何時産生已經無從考證,這是哈薩克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産生的傳統手工技藝,原料豐富制作工藝簡捷,一直流傳至今。
工藝雖然簡單,但最費事的是原料“薩哈爾”的提煉過程。“薩哈爾”是用草原上幾種牧草經過加工做成的。這些草哈薩克語叫“阿拉博塔”“哈拉海”,還有一種生長在克拉瑪依一帶的牧草。
把這些草割回來曬幹、再燒成灰。把這些灰倒入大鐵鍋裡,用開水洗滌灰粉,把濾液收集起來并在鐵鍋裡蒸幹,得到的土黃色的粉末就是“薩哈爾”。
後來,經過請教翻譯和查閱漢哈大詞典才知道,老人說的“阿拉博塔”是藜科的灰灰菜、濱藜,“哈拉海”是荨麻。别看比加瑪麗·成勒斯拜已是七旬老人,但整個制作過程都是老人獨立完成。
“阿拉博塔”“哈拉海”在庫魯斯台草原随處可見。從6月開始,老人就在草原上忙活,将這些草用鐮刀割下來,遠一些的找人用小四輪拖拉機拉回去,近一點的就自己一捆一捆地背回去,堆在院子裡晾幹。
積攢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找個無風的天氣,把曬幹的草燒成灰,等灰涼下來再裝到尿素袋裡。就這樣一點一點收集、燒灰反複不斷地進行着,等到燒的灰達到一定數量後,老人就在大鐵鍋上架火燒水開始制作“薩哈爾”了。這個過程費時又費力,在直徑一米的大鐵鍋裡把水和灰混合煮開,一般要經過兩三次反複,将灰渣過濾後的濾液在鐵鍋裡煮幹,再把沾在鍋上淺黃色的“薩哈爾”從鍋底刮下來。老人說200公斤草灰才能做50碗“薩哈爾”。50碗“薩哈爾”加上100碗羊油才能做80塊“喀拉薩本”。
四十年的堅守
比加瑪麗·成勒斯拜學會制作“喀拉薩本”有40多年了,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比加瑪麗·成勒斯拜出生在烏魯木齊南山白楊溝,18歲就嫁給了一位軍人。剛成家時正好是上世紀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生活也不富裕。
當時,牧場裡有一對老兩口,無兒無女,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比加瑪麗·成勒斯拜看着老兩口生活艱難,經常接濟他們。
有一天,老太太對比加瑪麗·成勒斯拜說,我教你做“喀拉薩本”,這是一門手藝,你學會了一輩子有用。為此,老太太專門用幾天的時間教會了比加瑪麗·成勒斯拜做“喀拉薩本”。
1980年,比加瑪麗·成勒斯拜随丈夫轉業到塔城地區種牛場,來到庫魯斯台草原腹地的莫因塔,這一住就是36年。
最開始,比加瑪麗·成勒斯拜做“喀拉薩本”隻是自己用,最近兩三年,有不少人打聽着找她來買“喀拉薩本”,她才開始大量制作對外銷售。
如今的洗滌産品不斷推陳出新,還有人專門來買這不起眼的黑肥皂,這說明它一定有其他洗滌産品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其實秘密就在制作“喀拉薩本”的原料“阿拉博塔”和“哈拉海”上,這兩種植物本身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阿拉博塔”即灰灰菜能清熱利濕,止癢透疹。“哈拉海”即荨麻,《新疆中草藥手冊》上說,它可以祛風濕、解痙、和血。所以做成的黑肥皂除了去污的功效以外,還能治療痘痘、皮疹等皮膚病,對脫發也有一定的療效。特别是用來給嬰幼兒洗澡,在祛痱祛疹、祛病驅寒等方面功效十分明顯。
比加瑪麗·成勒斯拜說,因為會做的人不多,“喀拉薩本”的銷量很好,最多的一天賣了25塊“喀拉薩本”,去年掙了1.5萬元,今年也不會低于這個數。
現在,會做“喀拉薩本”的老人越來越少了,讓老人失落的是,她的6個子女都嫌勞累和費事,沒有一個人願意學做“喀拉薩本”。
比加瑪麗·成勒斯拜說:“我年紀大了,有一天沒了,懂這門技術的人就又少了一個”。
鄰居來幫忙把草灰倒入大鐵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