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米蘭古城尋訪南絲綢之路的要塞

米蘭古城尋訪南絲綢之路的要塞

時間:2024-10-29 11:14:59

遙望雄立邊關的米蘭古城,我仿佛尋覓到了米蘭全盛時期的古老信息,米蘭人的生活熱火朝天,行人、騎手、商隊、馬車,川流不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我眼前展開……

如今,沉睡千年的米蘭古鎮将被接踵而至的汽車、火車的汽笛聲喚醒。這裡盛産的若羌紅棗、石棉、鉀鹽等物産将會乘上火車,沿着古老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運往東方或西方。米蘭,這南絲綢之路的重鎮,将在新的世紀,煥發出勃勃生機。

【地理位置】

米蘭古城位于新疆若羌縣米蘭鎮,坐落于阿爾金山西麓山腳下,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陽關翻越阿爾金山後進入南疆東部的第一座城鎮。位于新疆若羌縣城東40公裡處。米蘭古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組不同年代的跨文化遺址群,由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圍分布的魏晉時期的古建築群遺址,以及漢代屯田水利工程設施組成,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國伊循城遺址。19世紀,斯坦因在此發掘時,盜走了對西域古民族宗教、繪畫藝術極具研究價值的“有翼飛天像”壁畫,米蘭遺址由此引起世人矚目。

【沿革】

古代米蘭是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面的一個古代綠洲城市,坐落于絲綢之路上羅布泊與阿爾金山脈的交會處。曾經是絲綢之路南道的一個繁忙貿易中心,是進出中亞的重要通道,是絲綢之路南路的要塞。

南絲綢之路的商隊為了避免橫渡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這個“死亡之海”(在維吾爾語中塔克拉瑪幹意為“死亡之海”),往往會以米蘭為驿站,從米蘭以南的且末、民豐、和阗、喀什一線,或米蘭以北的鐵幹裡克、輪台、龜茲、葉爾羌……兩條線從塔裡木盆地周邊繞行。

據史書記載,西漢時,米蘭為西域樓蘭國之伊循城。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鄯善王(古樓蘭國)尉屠耆請求漢王朝派一将領兵到此屯田積谷,漢即派一司馬和吏士40人屯田伊循。唐代時,此地為吐蕃所占,古堡即為吐蕃修建的一座軍事堡壘。

當前,米蘭古城遺址由一組不同年代的跨文化遺址群組成。其中有鄯善國伊循城遺址、漢代屯田、唐代古戍堡遺址等。

【考古曆史】

19世紀,英國人斯坦因曾在米蘭遺址進行發掘,盜走了塑像、壁畫等大批文物。上個世紀50年代,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二師勘探隊在米蘭遺址發現了漢代完整的渠道等水利工程系統和埋在沙漠下的大片農田。1973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米蘭河古道邊發掘了唐代吐蕃古戍堡遺址。

早期,學術界許多專家認為米蘭就是漢代的伊循城。專家認為:米蘭灌溉渠道的發現證明這裡是一處屯田生産區,而其所處的年代與位置又與文獻記載相吻合。結合對這一地區豐富的文物遺迹研究,考古專家認為:米蘭是漢代鄯善的伊循城,是鄯善國政治、文化的中心區域;是自敦煌沿疏勒河通樓蘭、沿昆侖山北麓西行的“絲綢之路”南道上的要沖。

米蘭晚期的文物遺迹主要有烽燧和戌堡遺迹。據《新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唐初這一帶原是土谷渾部落活動的地區,公元638年吐蕃贊普棄宗弄贊發兵攻打土谷渾,土谷渾敗逃青海北部,這一帶遂為吐蕃勢力統轄。從烽燧和戌堡的建築結構、城内布局及出土文物分析來看,烽燧和戌堡遺迹為吐蕃占領時的遺迹。

在城内房屋遺址中,曾清理出300多件吐蕃文木簡和文書,經專家考釋,是一批涉及小麥種植、分占耕地、絲綢服飾等吐蕃人經濟的珍貴資料。此外,還出土有兵器、漆皮甲片、織物及工具,用木、陶、石制作的生産和生活用具,這些文物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發展的狀況。

米蘭的兩座烽燧均已殘塌,一座在戌堡西南約1.8公裡,另一座在戌堡東北約2.5公裡處,全部為土坯築成,均為方形,附近有小居住遺址。這兩座烽燧同戌堡遙遙相對,組成了防衛設施,扼守在交通線上。

除去以上兩處重要遺迹外,此處還發現有吐蕃人的窯址、冶址和墓葬等遺存,所出土的文物類型與風格和戌堡相同,均屬同時期的遺迹。

【遺迹】

米蘭早期的文物遺迹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映當時佛教活動的遺迹(即佛塔和佛寺),另一類是反映生産活動的遺迹(即灌溉水利渠)。

米蘭古城為不規則方形,周長308米。城牆夯築,厚6~9米,四隅都有突出的墩台,北、東、西三面城牆見馬面。西牆北段、南牆西段尚存缺口,為古代門道。南牆外突出一小城,高9米。古城内靠牆根部原有很厚的灰土堆積,東、北牆根尚存房屋斷垣,為古代居民住宅。古城附近,東西綿延的4公裡,有多處佛寺、佛塔。也有較大的古代屯田遺迹,灌溉渠系縱橫,布局合理。也有考證說,這裡是鄯善國都伊循城所在。

米蘭的8座佛塔分布在米蘭戌堡的周圍,其中5座在戌堡西南約1.8公裡處,彼此相距幾十米到幾百米。戌堡南約300米處有兩座,另一座在戌堡東北約2公裡處,佛塔的建築方式分土坯砌築和夯土堆築兩種,佛塔殘高約3~6米,基底寬約4~10米,塔頂為圓拱形,大都已經殘破。

在米蘭佛塔和佛寺周圍曾出土過一批珍貴文物。1906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此處盜去許多精美的佛頭像、婆羅米文殘紙等珍貴文物,尤其是他在一處佛塔的回廊外壁盜走的“有翼飛天像”壁畫尤為珍貴。1989年,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華等人組成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綜合考察隊考古組在米蘭佛寺中又發現兩幅與前者相類似的“有翼飛天像”壁畫,這些文物的發現為研究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繪畫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米蘭的灌溉渠道位于米蘭古城的遺址區内,由一條總幹渠、七條支渠和許多鬥渠、毛渠所組成,呈一扇形由南北展開,灌溉範圍東西約6公裡,南北約5公裡。據專家研究,米蘭的灌溉渠道的時代大緻為漢唐時期(即始于早期,晚期繼續沿用)。

米蘭古城遺址由一組不同年代的跨文化遺址群組成,有鄯善國伊循城遺址、漢代屯田、唐代古戍堡遺址等。【代表建築】

古戍堡

古戍堡是米蘭古城遺址裡一座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位于新甘公路的要道上,南北寬約56米,東西長約70米,呈不規則正方形。城垣為夯土築,夯土層中夾有紅柳枝,夯土層上用土坯砌成,西牆有兩段寬達5~6米的缺口,據考證有可能是古戍堡城門。北部為一階梯形大土坡,自低凹處至戍堡北牆依坡蓋屋,屋為平頂,沒有門洞,其構造形式類似西藏的布達拉宮。城堡東部為一大型房屋,南部為一高近13米的土台,土台上立有杆,似為烽火台。古堡的東西兩側排列着衆多的佛塔和規模宏大的寺院遺址。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著名高僧法顯等,在西去天竺或東歸故裡的途中曾在這裡講法拜佛。

東大寺

東大寺是米蘭古城遺址中又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分上下兩層,外面圍以較高的院牆。寺内建有一個12米×0.6米×2.4米的佛龛,龛内尚存半浮塑的菩薩和天王像,下面四周還存有卷雲狀柱頭浮塑。佛殿廢墟東側的建築物下面,尚存有大型座佛塑像和遺棄在地上的大佛頭。西大寺是一座與東大寺相對而建的佛寺建築物,以5.6米×12.2米的長方形須彌式基座為中心,外繞基座置走廊,基座上建有直徑3米左右的圓形建築物。寺院的佛教遺址是西域早期佛教文化的典型。遺存的佛像姿态生動,花紋、圖案線條優美、簡練,為研究中西文化藝術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發掘保護】

從1984年開始,新疆若羌縣在米蘭文物遺迹處設立文物保護管理站,派專人駐站管護遺址,并樹立文物保護标志牌、劃定保護範圍。在20世紀80-90年代,先後有中科院、自治區等地的專家學者對米蘭遺迹進行了考察和初步的研究,為米蘭文物遺迹的保護、研究以及開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前,米蘭文物遺址還未正式對外開放。米蘭文物遺迹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後,新疆若羌縣已計劃在古城修建保護圍牆,在條件具備時,計劃請專家對地表做必要的清理、對文物遺迹進行必要的維修。

2012年,為搶修受風沙侵蝕較重的新疆米蘭遺址,國家專項撥款700餘萬元人民币,開始對米蘭遺址進行加固維修和清理發掘。這是繼197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之後,對米蘭遺址的第二次發掘。發現米蘭古城内的屋宇均平頂,部分房屋半穴入地下。出土了大量吐蕃文木簡及兵器、漆皮甲片、糧食及毛絲織物,明顯為唐代後期吐蕃入據新疆後的遺存。共清理出土200多件陶器、青銅器等文物,以及大量吐蕃木簡和文書,也生動地再現了當年古絲綢要道上的米蘭重鎮與内地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交流。據發掘考察,米蘭古城的民居全部是泥土或夯土結構,平均面積在15~20平方米之間,最深的可達兩米多,屋内保留有竈台、石磨、煙囪等生活用品。經考古修複,基本再現了古人屯墾戍邊的生活場景。

【米蘭河】

米蘭自古至今的繁榮來源于米蘭河。

米蘭河位于米蘭東側,發源于阿爾金山腹地的闊什地區,源頭可追溯到與米蘭河相連的喀拉喬喀河,直至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拉喬喀山的終年積雪帶。米蘭河長110公裡,最遠通過長12公裡的烏尊達什和依塔克艾肯注入吐乃木庫多泉,屬常年河,年流經量1.24億立方米,因流經米蘭綠洲而得名,也是《西遊記》中傳說中的子母河。米蘭河由東北方的阿爾金山流到米蘭,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小流域,水量十分充沛。在這裡,棉田、若羌紅棗、白楊、翠柳,青黃交輝,生機勃勃,水渠縱橫交錯,防風林阡陌成格,林木處處成蔭。米蘭人在新疆兵團36團(米蘭鎮)的帶領下,在原米蘭河河道中修建了一條長達50多公裡的引水渠,把米蘭河水引到米蘭鎮(36團)供應團場幾千人的供水和幾十萬畝防風林、棗樹、棉花、石榴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灌溉。

【魅力】

突出的地理交通區位

米蘭位于218國道、315國道、214省道所形成的三角形一角的位置。與另一角若羌縣城僅70公裡。在新疆這是一個非常近的距離。在如此近距離之下,若羌縣在南疆的重要地位和優勢資源也可以為米蘭鎮所共享。

米蘭鎮是南疆大通道的橋頭堡,是格庫鐵路、昆金公路(新疆第一條高速公路)、315國道、西甯-喀什高速公路的必經之處。随着和若鐵路(和田至若羌)的建設,米蘭鎮的交通區位優勢必将更加明顯,有望成為新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深厚的文化及旅遊資源

除擁有豐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外,米蘭還處于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包圍之中,這裡是著名的“羅布泊阿爾金山探險尋古旅遊區”,神秘的樓蘭古城與羅布泊位于米蘭北部偏東150公裡處,米蘭古城位于米蘭鎮東僅5公裡處,登山愛好者的理想勝地阿爾金山探險區域距米蘭不足100公裡。新疆地區氣候嚴酷,米蘭鎮作為阿爾金山前的綠洲,有潛力與若羌縣一同成為阿爾金山、樓蘭、羅布泊旅遊集散和補給中心,成為出行者的必經之地。

豐富的農産與能源儲備

米蘭鎮為新疆兵團36團所在地,其林果業、植棉業是近年來興起的新的支柱産業。聞名遐迩的新疆若羌紅棗經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産品種植範圍,僅包括5個鄉鎮,其中就有米蘭鎮。從鮮果種植、冷儲運輸、加工銷售的一系列環節中,紅棗的附加值一步步提升,米蘭紅棗作為若羌紅棗中的精品,成為米蘭鎮第一産業的王牌産品。米蘭鎮6萬畝紅棗基地建設将成為米蘭鎮事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除了地上物産外,米蘭鎮的地下礦藏也十分豐富。米蘭鎮所屬石棉礦是全國重要的石棉開采基地。在石棉礦區又探明有烏尊硝鉀鹽、煤炭、金礦、水晶、玉礦等資源,開發價值大,市場前景好,為米蘭鎮發展非金屬礦産開采業提供了新資源。

米蘭鎮(新疆兵團二師36團)擁有獨立的水利、電力系統。米蘭河流域已建成三級水電站,各類電産總裝機容量達1130KW。新興的電力為米蘭鎮的農業生産、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工礦企業的入駐和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米蘭鎮(36團)已被列為新疆兵團南疆小鎮建設的團場之一,并且列入兵團二師“十三五”建市(米蘭市)計劃。基礎設施的規劃與投入已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國家投資的2700萬噸鹽化工基地即将在米蘭開工建設。

在地區微觀層面上,米蘭鎮所在的若羌縣已經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随着二者的快速發展,米蘭鎮作為若羌縣城的雙子城,其城鎮建設水平必将得到極大提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