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冰碴駒骊 隆冬的美味

冰碴駒骊 隆冬的美味

時間:2024-10-29 10:58:56

山羊,在新疆農村又俗稱駒骊。駒骊有别于綿羊,機靈好動,不畏艱難險阻,哪裡牧草豐美,哪裡就有山羊的身影。即便陡峭的石崖、高聳的山頂,抑或綿羊望塵莫及的樹葉稠密的大樹,隻要有可能,駒骊都會想方設法冒險去攀登,因而那些最鮮美的草葉,都是最先被山羊嘗鮮了。

牧草是個大概念,而且随着季節變換,牧草的種類分布也有所不同。臨近村落的奶子草、扯扯秧、薄荷芽什麼的,是羊兒的最愛。到了山上,尤其是天山北坡前山地帶,溝壑縱橫,林木茂密,下一次雨好比給植被打了一次生長劑,牧草可勁生長。像毛蕊花(老百姓俗稱牛耳朵草)、車前草、荨麻等高過人頭,着實茂盛。跟前的,坡度不大的地兒,牧草被綿羊、牛兒、馬兒,甚至駱駝享用了;遠一點、高一點,尤其是險一些的地方,就是駒骊施展才華和本領的所在,先是随心所欲地吃,繼而“挑肥揀瘦”,最後索性“有的放矢”,專去啃食那些名貴的中草藥材了。

所以我說牧草是一個大概念,除去讓牲畜吃飽增膘的最基本飼草外,還有一種就是名目繁多的中草藥。這些中草藥混生在高高低低、花花綠綠的雜草之中,乍一看去,難以分辨,人需要一雙慧眼才行,可遇而不可求。可是對于山羊來說,常常是不經意之間就把各種中草藥吞進肚子裡了。最常見的有貝母、黨參、黃蓮、金銀蓮和野草莓等。特别是野草莓,那是我們兒時最喜歡的美味,山坡上,刺墩子下,果實尚未見到,一股清香就撲面而來。蹲下身子仔細一瞧,一片綠草叢中,一串串指頭肚一樣大小的草莓,就像微縮的紅燈籠,很是耀眼地挂在草莓莖枝上,摘下來嘗一口,味蕾頃刻被全部激活,酸酸甜甜,美滋美味,令人回味無窮。前些年有一個段子廣為流行,說是新疆的羊肉之所以鮮美可口,讓人癡迷難忘,關鍵在于我們新疆的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真正意義上的純天然綠色食品。從一個放羊娃出身的我的角度而言,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需要補充的是,那些駒骊更是羊中的先行者、實踐者,是風向标。

實際上,上面的那個段子其中還有一句,即新疆的羊走的是黃金道。取義羊走的是逼仄艱險的山路。不是有“羊腸小道”這句成語麼,就是指羊的腸子特别長,特别細,彎彎曲曲,從而用此形容山路崎岖,狹窄而清冷險峻。隻有經常跟在羊群後面繞山轉的牧羊人,才能真正體會我們先人的偉大和定義的準确。從一座山底下到山頂,少則海拔幾百米,多則高達幾千米,沒有直上直下的捷徑可走,隻有層層盤繞的羊腸小道,像一條土黃色的帶子,彎彎曲曲通達山頂,不是一日之功可以完成的,需要百年甚至千年自然形成。而“無限風光在險峰”和“高處不勝寒”兩種境界,人類體驗的少,羊兒感觸得深,尤其是山羊,站在高高的山頂,把一對羊角伸進雲彩裡,讓我們好生豔羨。

有一天我去東山澇壩溝,到達天山腳下,看見沿路有不少牲畜,綿羊卧在樹蔭下,牛兒在飲水槽喝水,馬兒摔着尾巴驅趕着蚊子和蒼蠅,駱駝則伸長脖子夠樹上的葉子吃,唯獨很少見到山羊。我就有點納悶,就聽朋友笑着說了一聲:“你看山上那是啥?”

我回過頭透過車窗一望,原來駒骊都在山上,要麼覓食青草,要麼結對前行,要麼是母山羊駐足深情凝望,看三三兩兩小羊羔嬉戲玩耍,充滿詩情畫意。

我急忙讓車停下,站在路邊用手機抓拍。擡頭向天空仰望,碧空如洗,清澈明淨,偶爾有一隻蒼鷹飛過,劃破短暫的寂寥。收回目光從山上往下看,一座座褐黃色石崖,突兀嶙峋,赫然醒目,連成一體,有幾棵樹木把根紮進石縫,頑強生長。石崖往下綠草如茵,雪白的山羊,或者像棉花團,或者像一條銀絲帶,點綴于一片綠色之中。第二天微信朋友圈一曬圖,立即引來一片喝彩。

那一群駒骊,通體銀白,大小不一,正在頭羊的帶領下,一字排開,魚貫前行。不搶道,有秩序,從前到後長長一大溜,直如一條線,動如一條溪,關鍵是沒有一個牧羊人尾随其後,就那麼一隻跟着一隻,款款沿一條羊腸小道走向大山深處,那麼有規律,那麼步調一緻,令人感歎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妙和神奇。

平常我們說“賊駒骊”“死綿羊”,形容山羊善動不好靜,綿羊好吃且懶惰。山羊的體質特征決定其“上蹿下跳”的高超本領,以前農家都是低矮的土坯房,院牆大多是幹打壘,綿羊趴卧在牆根,而好動的駒骊,先是跳上雞窩,再想法蹦到土牆上,最後有可能就蹿上屋頂。還有就是上樹,綿羊想都不敢想,而駒骊就很容易做到,尤其是樹葉子剛長出來的時候,最先飽享口福的就是山羊,而綿羊隻有等我們砍下樹枝或捋了樹葉,才能解一回饞。因為富有冒險和探索精神,羊群裡的頭羊一般都是山羊,挺着一雙犄角,威風淩淩在前面開道,大有一種王者風範。也正是由于好動的原因,駒骊都比較精壯、健美,渾身很少贅肉,肉質自然上乘。而綿羊産肉多,脂肪也多,特别是那些大尾巴綿羊,脊背平如案闆,尾巴大如磨盤,天一熱,毛一長,哪裡陰涼往哪裡鑽,站着不如卧着,卧着還要伸着脖子,把頭挨在地上,一點都不想動。過去買肉總要不忘叮囑賣肉的“烏斯塔”(維吾爾語,意為師傅),壯肉多一些,意思是羊脂肪多多益善。畢竟那時家家肚子油水少,都靠那點羊脂肪改善生活呢。如今情況完全不同了,飲食不但講營養,更要講健康,吃肉要揀精瘦的,而駒骊肉就有這種優勢,肉多脂肪少,吃了都說好。

駒骊有土産的,也有雜交的,還有舶來品。記得那時候嶽父家從縣畜牧局買來幾隻瑞士母駒骊,一身素白,不長角,脖子上有兩個肉鈴铛,最大的特點是産羔多(少則一對,多則三胞胎),出奶量大,不到幾年時間,就繁衍成了一群羊。屋後的山上放着。産婦奶不夠的時候,山羊奶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保障。很多情況下,不少人家羊羔、孩子都指望着山羊奶。不得已,主人隻能給母羊戴上奶罩,不能讓羊羔由着性子吃。等黃昏歸圈,先讓羊羔吃奶,掌握好時間,再給孩子擠羊奶。

母山羊套奶罩,公羊,俗稱“騷胡”,還要挂上騷胡簾子,也就是剪一塊毛氈,或者硬一點的帆布,挂在騷胡的肚子下,即便騷胡發情也沒有辦法,這也是老百姓最原生态的智慧。

綿羊肉屬熱性,是補品,尤其女人坐月子,吃肉喝湯,滿面紅光;駒骊肉則是涼性,我以為适宜于肝火大的人享用,加之駒骊肉脂肪少,膽固醇低,其保健作用便凸顯出來。所以我們新疆有一句話流傳很廣,就是“吃綿羊肉最好是沒結過婚的羊娃子,吃山羊肉最好是冰碴駒骊娃子”。這裡的“娃子”是新疆方言土語,意思是不管綿羊山羊,肉質最鮮美的就要屬尕羊,尕乃小也。所謂“冰碴駒骊”,就是說吃山羊的最佳時節,當屬秋後霜凍,水面結了冰,腳踩上去“咔嚓、咔嚓”響,随之一層層冰面迸裂,并形成一道道冰碴的那個時候。因為這個時候,駒骊膘情好,毛色光鮮,渾身都是精瘦肉,口齒又輕,宰後清炖,肉和雜碎一起煮了,肉鮮嫩,湯清亮,下一些皮帶面,切一些皮芽子(新疆方言,指洋蔥),澆一點肉湯,筷子一攪,一盤香氣四溢、回味無窮的哈薩克族特色納仁就這樣隆重地端到桌面上了。吃貨們圍成一圈,坐在生起火爐的暖洋洋的氈房裡,餐桌上一圈擺放着奶茶、酥油、包爾薩克(一種哈薩克族油炸的面點),中間是盛着羊頭的肉盤子,主人将一把小刀遞給盤腿坐在上席的尊貴客人,于是享用美味冰碴駒骊的儀式就此正式開始了。

最後想起一件趣事。一位朋友曾給我講,他有一個同事,早就聽說過“冰碴駒骊”是一道絕好的美味,但一直沒有機會品嘗。有一天正好趕上這樣的場面,就在心裡暗自告誡自己,機會如此難得,肚子一定要留給“冰碴駒骊”。于是從始至終,隻喝了兩碗奶茶,吃了一小塊酥油和幾個包爾薩克,即便羊肉上來了,也是象征性地嘗幾口。然而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冰碴駒骊”上來。最後當大家要起身告辭時,他才急不可耐地悄聲問旁邊的人:“不是說來吃‘冰碴駒骊’麼,咋沒見端上來呢?”朋友就忍不住“噗嗤”一笑反問他:“你剛才不是吃肉了麼?”他還是一頭霧水:“肉是吃了,可是‘冰碴駒骊’沒見着啊?”

我們笑破了肚子。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