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佘學先
西藏曆史上,所有大德高僧,都要求精通“大、小五明”,釋迦牟尼口述各種經典時,便有這樣的說法:“欲成聖者,須通十明。”所以一般而言,西藏曆史上的佛教大成就者,也是藏醫學大成就者。而藏醫學大成就者,也均為佛教的大成就者。
藏醫學與佛教這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也決定了藏醫學的價值取向,将作為醫學的利衆性和佛教的信仰合而為一,對藏醫行醫中,為病人診斷、治療等,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行醫是一種修持
作為世界四大傳統醫學之一的藏醫學,是藏族先賢饋贈給世界文明的偉大遺産。藏醫對醫德的要求,嚴如藏傳佛教之對佛教信徒。在宇妥甯瑪·雲丹貢布所著的《四部醫典》中,明确提出了對藏醫行醫的道德規範,要求行醫者治病要不分貴賤一視同仁;治病過程中不得喝酒;不要增加患者的負擔,盡力自己步行去;不要将個人恩怨帶入治療中;不得對病者有任何厭惡之心;不要不懂裝懂似是而非,耽誤救治;嚴格保留病人的病情秘密……
藏醫學認為,一個優秀的行醫者,必須具備六個條件:一、具有分辨一切所知明事物的智慧。二、有利衆的無上善良的善心。三、堅守為患者服務的誓言。四、在身語意三方面注意形象。五、對應做的事不誤時地勤奮敬業。六、精通世俗事理。
走進西藏大大小小的藏醫院,無論國有還是民營,你都能看會議室最醒目處張貼着的行醫條款,這是著名的“藏醫行醫金七條”,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大緻是:
第一條:行醫者要求出身高貴,否則很難得到患者的尊敬。
第二條:凡是對醫學書籍沒有了解透徹的和沒有醫學知識的醫生,不可診斷疾病,就像一個盲人不認識金子一樣。
第三條:如果一個缺少實踐的醫生,就如同一個人到了從未去過的地方,自己都不知道會走向哪裡。
第四條:如果一個醫生不知道如何進行尿診、測脈、檢查病人等,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醫生。
第五條:如果一個醫生不能對病人以勸告、教誨或互通感情,那麼他就像一個統治者不會演講一樣。
第六條:如果一個醫生缺少藥物、缺少必要的醫療器械,那麼他就像一個士兵正要打仗而又沒有武器一樣。
第七條:如果一個缺少起碼品德的醫生,就好像魔鬼一樣,因為他要奪走别人的生命。
在藏醫的行列裡,也有一些不學無術、品行不端,甚至道德敗壞者,藏醫大師迥布多吉将其分為戒、誤、瘋三類,他認為“言行不一者為戒醫,欺騙邪誘者為戒醫,懶惰酗酒者為戒醫,不懂裝懂者為戒醫,踐踏生命者為戒醫,不學無術而又妄為人師者為戒醫;不善辨寒熱為醫生之誤,不善飲食起居為醫生之誤,不辨識疾病而外治為醫生之誤,理論與實踐相違背為醫生之誤;性情為善而好罪孽為醫生之瘋,貴重輕賤為醫生之瘋,好色為醫生之瘋,美言求榮為醫生之瘋,不按配方為醫生之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