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共享單車:資本熱捧也無法掩蓋盈利困局

共享單車:資本熱捧也無法掩蓋盈利困局

時間:2024-10-29 10:59:59

圖片來源:http://www.58pic/indexphp/download/18853823如果說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那麼下半場的大幕無疑是由共享單車拉開的。

摩拜、ofo、小藍、小鳴……眼看着街頭自行車的顔色日漸豐富,不開車、不約車,騎輛共享單車欣賞城市風景,已經成為都市人新的生活方式。

就這樣,共享單車火了。作為了一個曾經的自行車大國,在連續多年自行車保有量下降之後,最終讓自行車火起來的不是硬件廠商,而是單車共享的創業模式。毫無疑問,共享單車在過去的2016年下半年已然成為“風口的豬”,最後一公裡也成為了巨頭們在資本寒冬裡征戰的又一個高地。

Skininthegame,這是金融領域的一個古老短語,意思是利益捆綁,榮辱與共。如果你看好一個項目,隻有真金白銀地下注才能讓人信服。在共享單車這個領域,各家投資機構紛紛投入大筆金額捧場,上演一幕幕資本大戲。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大量資金湧入共享單車市場。而在火爆的背後,則是日益凸顯的盈利和運營問題。有業内人士指出,在經曆了去年的火熱後,今年的共享單車市場将迎來淘汰和整合期。

“不敢錯過”的共享單車

一紙網約車規定,給了滴滴等出行領域新興崛起的獨角獸當頭一棒。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又打開了一扇窗,共享單車的出現,成為了出行領域全新的流量入口。

過去一年,線上流量紅利殆盡,O2O潰不成軍,小米式微,VR叫好不叫座,無所不能的互聯網正在遭受困境,而資本市場也經受着創投寒冬。整個2016年,中國創業投資領域的投資項目相比2015年減少了三分之一。為數不多的入場券也被機構投向了相對穩妥的大案子中。作為最火的互聯網經濟新産物,共享單車的風頭在2016年無人能及。一部手機就能解決整個操作流程,随時随地都能租借和歸還,憑借着方便快捷的優勢,共享單車在過去一年裡快速成長。截止去年年底,我國共享單車企業已超過20家,車輛達數百萬輛,用戶總數接近1900萬人。以行業内表現最為突出的兩家公司的數據來看,ofo于今年1月宣稱,當年已連接的單車總量達80萬輛,總用戶人數達1000萬人,日訂單量超180萬。而摩拜單車則表示,其月活躍用戶量已超313萬人,日充值筆數超過10萬筆。在北京地區運營的共享單車總量超過了10萬輛的規模,上海、廣州、深圳的規模也已經突破10萬輛。

随着各方勢力的崛起,共享單車受到了資本的極力推崇。2月20日,摩拜宣布D輪融資後再次獲得新融資,從年初至今,摩拜單車以累計獲得融資金額超過3億美元。而它的對手ofo也已經獲得約2億美元的5輪融資。概念的火爆和外界對共享單車良好的商業預期,使得各路資本紮堆進入。

除了市場前景巨大,互聯網和實體企業巨頭争相搶占單車市場,實際上搶占的是單車背後的想象空間。

談到共享出行的經濟效應,Uber無疑是最好的案例。截止2016年10月,Uber在全球72個國家超過425個城市開展業務,每月用戶量3000萬左右,估值680億美元。2016年的淨收入預計将達40億美元左右,是2015年的兩倍多。

從Uber的估值來看,它的價值超過了通用汽車、福特、本田和大多數汽車制造商,也超過了大多數大型互聯網公司。因此,摩拜單車、ofo等共享單車的出現,讓資本嗅到了金錢的味道。遠璟資本合夥人劉毅然對此有過分析:投資人喜歡追風口,所以當共享單車出來以後,大家覺得這個模式和滴滴很像,都有一種不敢錯過的感覺。

投資人這種“不敢錯過”的心态,直接導緻了資本市場熱錢的走向和市場态勢。騰訊、阿裡、美團、小米、滴滴等互聯網巨頭分别以投資方的身份加入戰場。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曾被抛棄的傳統企業,也加足馬力試圖在共享單車市場分得一杯羹。曾經耳熟能詳的自行車品牌:永久、飛鴿等,以及曾經參與過公共自行車的企業紛紛強勢加入。

盈利才是最終歸宿

中國互聯網圈從來不缺跌宕起伏的故事。

2016年10月31日,天氣預報說,這一天是2016年下半年平原地區氣溫首次跌破冰點的日子。北京最低氣溫零下四度,最高氣溫也隻有六度。直白一些的解釋是,“冬天來了”。這一天,ofo北京市區的訂單增長率明顯放緩,相比前一天,增長率僅有6%,往日裡,這一數字最低都超過20%。

暴露在城市外部環境下的共享單車,其騎行、GPS和智能鎖的穩定性都面臨很大挑戰,遇到刮風下雨的天氣就可能出現問題。入冬後,随着惡劣天氣增多,共享單車遇到了一道很難跨越的坎。

共享單車帶來更大難題,來自于人性。2016年12月19日,北京晨報報道,某二手車交易平台上,有人公開叫價2000元回收摩拜單車;此外,在二手車平台上,ofo隻賣99元,但前提條件是,必須拆除GPS。更有甚者将單車扔進珠江,摩拜單車GPS顯示,在珠江裡就有好幾輛。共享單車的無樁制度和各種便利,成為了對人性的縱容。

無論多少家入局,無論哪家市場份額高,對于創業企業和資本方來說,盈利才是最終歸宿。而對于共享單車來說,盈利似乎有些可望不可即。

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不外乎以下幾種:第一種是租賃過程中用戶支付的騎車費用,這是目前最直接的收入方式;第二種是用戶注冊時繳納的租金,為平台帶來一部分沉澱費用,從而通過各種金融手段獲得收益;第三是在規模足夠大的情況下獲得廠商投放的平台廣告。

對于此,摩拜王曉峰曾說:“我們現在不知道怎麼賺錢,當高額的成本和低廉的價格讓共享單車項目看起來像在做公益,錢就成了存活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共享單車的盈利困局是成本居高不下和利潤單一失衡的共同結果,且共享單車的運行因為摻雜着較高的道德風險,緻使成本愈加難以有效控制。”ofo則表示不擔心錢。他們官方的回複是:“ofo現金流很健康,是業内惟一一個具備良好自我造血能力的共享單車服務平台,後續運營成本也是業内最低的。”但具體到有哪些造血方式時,ofo不予外漏。

連領跑的兩家公司都無法解釋清楚盈利問題,其餘的共享單車平台則更是諱莫如深。當花錢和掙錢不對稱時,對公司的融資能力自然會帶來嚴峻的考驗。即便激烈競争的結果是一家獨大的壟斷市場,一個不盈利的公司不僅很難對得起數億美元堆積起來的估值,而且在沒有找到盈利模式的情況下,很多單車公司不一定能熬到可以盈利的時間點。

運作模式的雷同加劇了行業之間的競争,而市場的飽和則讓共享單車市場的進入難度進一步加大。如果沒能趕上第一波搶占城市紅利的浪潮,單車平台選擇與二線城市合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這并非長久之計。為了尋求規模效益,各大平台無法停下擴張的步伐,供應鍊和融資能力的差異越發凸顯。

簡單的、可複制的商業模式最終将會讓共享單車市場的戰鬥異常激烈,真正能夠在這場戰役中幸存下來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很多業内人士表示,這場熱潮期限不會超過一年,等下個冬天來臨,中小型平台的共享單車也将迎來冬天。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