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的前瞻意識和解決.."/>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零售營業額暴跌21% 香港未來何去何從?

零售營業額暴跌21% 香港未來何去何從?

時間:2024-10-28 11:21:05


    香港需要的前瞻意識和解決問題意識,都輸給了傲慢和偏見。

文|深圳經濟觀察悅濤

如果把一個城市的競争力歸納為内容和連接的話,香港在連接上的一切努力已經失敗。而在内容上,香港總算想啟動實業,但為時已晚。香港沒有為實業複興做任何準備,沒有任何民間基礎,注定得不到現實的反饋。

在短短幾年裡,香港關閉了幾乎所有的機會窗口。沒有内生的增量空間,泡沫裡的紙面财富終是夢一場。

死掉的連接空間

過去30年,作為唯一浸淫國際商業體系至今的中國城市,香港承接着大陸與外界的轉口物流、資金流,這是香港所有競争力的基礎。這種模式運行下去的前提是大陸對全球貿易必須持續增長,才能維系住香港的增量和資産價格。但最近十年裡全球貿易的膨脹,實際上建立在消費國的負債消費和生産國的負債投資上。失衡的全球化走到頭了,2008年已經給出了預警。

香港人早該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永遠靠轉口生意活下去。作為中國連通世界的壟斷性入口,流量觸頂了,而且面臨分流的趨勢。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新的入口優勢,最終香港成功地作死掉了所有的連接空間。

1、旅遊購物。最淺層面的連接。的确給香港帶來了困擾,生活上、産業上,貌似過載。但是作為個國際大都市,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善和提升吸納空間,而是封閉和排斥,就是在作死了。沒有一個旅遊型、服務型城市會把流量人口和财富當成負擔。完全可以通過預判、規劃創造增量商業和就業人口來去解決問題。而現在,旅遊購物團也大幅下滑了。

2、“超級聯系人”。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之下,對國際化服務的需求井噴。香港坐擁各類“專才”,沉澱了國際商業資源,洞悉國際商業規則。在大陸企業走出去這麼明确的需求下,沒構建起任何有效承接體系。

3、處在原始社會的“互聯網+”。一切連接,信息流按理應該走在最前面。在内地走過了門戶、社交、電商、金融支付的互聯網全産業鍊之後,香港人還沉浸在facebook和whatsapp上享受着“國際化”的優越感。

本來一帶一路的線上産品,香港對西方有資訊和體制無縫對接優勢,一頭有華語對接優勢。但雪球美股、華爾街見聞,阿裡電商,這些卻沒出現在香港。香港隻有代購,而沒有任何一個人、組織,去打造一個體系化的平台。無論普通市民,還是精英階層,都沒有抓住互聯網這波浪潮的意識。隻能說是傲慢和懶惰心态共同作用的結果。

4、自貿區。大陸的自貿區進展并不順利,但作為國策的趨勢明确。香港有先天的優勢成為各自貿區的集納平台,目前還是窗口期。因為自貿區想做的東西很多,實際上不能做的東西又太多。但是香港沒有研究,沒有策略。隻有抱怨,自貿區商機不明,不合國際規範,跟香港沒法比……真跟國際接軌的時候,香港的飯碗就被一鍋端了。

以上種種,吐槽無力。香港一再推銷自己在國際化上的賣點,但企業需要的是實打實的服務和對等的态度。香港需要的前瞻意識和解決問題意識,都輸給了傲慢和偏見。信息自由的大海沒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處于什麼境地,有什麼機會,面臨怎樣的危機。

“創科業”根本無貨可裝

以上幾類連接業務,特首梁努力過,但基本失敗。無論商業、資訊還是專業服務,在對大陸的連接上,香港是趕鴨子不上架,沒轍。最近一年的振興創科業和再工業化,是連接策略失效之後的唯一寄托。明确未來沒法刮過路财了,就試試男兒當自強吧。

香港去年底成立了“創新與科技局”,希望“在香港創科環境日漸成熟的情況下,創科可以成為我們的新産業,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也為年輕人締造更多機會。”

最後拿出來說事的是一個大學教授主導的“認知障礙症”研究在美國權威科學期刊上獲得了發表。充分體現了香港在科技産業化方面基本是個零,隻能拿大學裡的零星基礎研究課題來造勢。

晚了。首先香港過去20年來在科技方面沒做任何的準備、投入,沒提供一丁點的有利條件在全球創造産業鍊中給自己謀一席之地。

對比20年前的香港和大陸,香港有人才,有資本,有充分的資訊和商業連接。但是當年規劃的中藥港、數碼港,最後都淪為不倫不類的地産項目。

當年特首董建華提出的還有一個“矽港”。台積電的張汝京想在香港搞芯片廠,并且在香港注冊了中芯國際。但據說港人反對,而且張汝京認為香港沒給科技工業提供扶植的政策和投資環境,最後跑去了上海。

香港不着急,不挽留,馬照跑,樓照炒。炒到今天,沒有沉澱和積累,在全球科技圈已經換了幾個檔的時候,說自己要搞創科業,搞再工業化。外人信,香港人自己都不信。當然悲壯的努力也值得肯定。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