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信譽樓靠“信譽”灌溉出的中國零售百貨業常青樹

信譽樓靠“信譽”灌溉出的中國零售百貨業常青樹

時間:2024-10-29 01:28:36

絕大多數企業都是“有經營理念的企業”,但隻有很少數是“有主張的企業”,信譽樓集團就是這樣一家有主張的、中國零售百貨業的常青樹

張洪瑞商場取名為“信譽樓”,并定下了“以信譽為準,永遠把消費者、供應商的利益放首位”的經營宗旨1984年春,河北省滄州市黃骅縣政府在市中心開始籌建新興市場。彼時還在生産隊當隊長的張洪瑞帶着15戶農民到新興市場集資開了一家不足300平方米的小賣場。都說“無奸不商”,張洪瑞硬是不信這個邪,給商場取名為“信譽樓”,并定下了“以信譽為準,永遠把消費者、供應商的利益放首位”的經營宗旨。

6年後,這家素來以信譽為準繩的地方小賣場,賬面利潤一直為零。

然而張洪瑞卻更有信心了,因為此時的信譽樓已經在黃骅一帶打出了“信譽第一”的金字招牌。張洪瑞經常跟員工打趣道:“搭上6年時間換來信譽樓一個‘誠’字,值了!”

2018年,成立34年的信譽樓更名為信譽樓百貨集團(以下統稱“信譽樓”),發展成為了一家擁有50多億元資産、31家自營店、3萬多名員工的民營股份制企業,位列河北省民營企業之首,堪稱當地零售百貨界的“黃埔軍校”。

如今,“中興事件”的商業失信已經讓行業内的有識之士扪心反思甚至由衷害臊;号稱“讓全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淘寶,從誕生至今也沒有真正解決假貨的問題……而主打誠信經營的信譽樓,對廣大企業界意味着什麼?信譽樓依靠誠信就能創造商業價值,這,靠譜嗎?

決不能幹“把梳子推銷給和尚”的事

2018年7月的一天,《中外管理》記者以“神秘客人”身份,參觀了信譽樓百貨黃骅總店。上午9點,是信譽樓百貨開始營業的時間。但8:30—8:50,各櫃組營業人員就已全部到崗,他們要參加營業前的班前會。

營銷界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是——“如何成功地把梳子推銷給和尚”。但信譽樓董事長穆建霞卻批評了這種抖機靈的銷售手段:“我們不做生意,也不講營銷,我們信奉商業的本質就是——提供高質量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

的确,在信譽樓内部培訓中,并沒有教員工如何賣産品,也不會灌輸如何掙錢。他們堅信商業最大的技巧就是誠信,并要求員工永遠要為顧客着想,做到讓客戶滿意。

穆建霞向《中外管理》講了這樣一個例子:曾有一對兒女要給老人買一款價格在2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機,但到店裡挑選的時候,導購員卻建議他們先征求一下老人自己的意見。這對兒女通過和老人溝通後得知,老人更想要的是字号大、聲音大且操作簡單的老年手機,價格最好别超過200元。于是,導購員便建議他們購買了1部200元左右的老年機,最終顧客欣然接受。

事實上,信譽樓對合格導購員的标準,也做出了明确的定義——要能把顧客當成自己最親近的朋友、同學或親友。至于商品能否賣出去,和員工的收入并沒有關系;員工隻要滿足顧客買到合适商品的需求,就是一名合格的導購員了。

“顧客滿意了,他還會再來,并且還會告訴他的親朋好友在信譽樓享受到了什麼樣的服務。這種口碑,其實比任何宣傳都重要;這個良性的循環,也一定會不斷‘加持’信譽樓品牌的含金量。”穆建霞的話樸實卻不無道理,她進一步說:“如果非要說營銷的秘笈,那就是信譽樓對誠信的堅守,以及始終如一地為顧客着想。”穆建霞:在創新過程中,把握規律比迎合變化更重要永不上市,用股權激勵實現永續經營

不做銷售技巧培訓,不以追求利潤為唯一目标,員工收入也不與營銷挂鈎,那企業如何維系?員工如何生存?

日本著名經營學專家、中小企業經營論研究者坂本光司在《日本最了不起的公司》一書中提到:絕大多數企業都是“有經營理念的企業”,但隻有很少數是“有主張的企業”,即很少能夠堅守信念。

在資本的風口下,有多少傳統企業為了擴大規模,追求更高的利潤,走上了自我颠覆的資本之路。但信譽樓卻堅定提出:定位于百貨業,向連鎖經營發展;永不上市,絕不涉足高風險投資領域;不追求快捷,不搞多元化;融貨币資本和人力資本于一體,追求企業的活力。以上這些,都被列入信譽樓的《公司章程》。

穆建霞向《中外管理》分享了一套既能讓員工受益,又能讓企業長壽的股權設置方案:在信譽樓,全部施行人力資本股權化崗位股制(不是全員持股),不允許繼承(包括創業者),不搞家族傳承;不允許個人控股。而這套方案的核心作用是,用股權激勵核心員工。

“不搞全員持股,而是讓股權掌握在能為企業創造較大價值,對企業前途能發揮重要作用的員工手中,是因為員工為得到更多的股權利益,勢必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穆建霞進一步說。

目前信譽樓優秀的導購員、櫃組主任以上幹部持崗位股的人數達9000多人,占企業總人數的1/3。但創始人張洪瑞的持股比例卻不足1%,并且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減少。

所謂“貨币資本與人力資本于一體”,就是讓企業與創造較大價值的核心員工融為一體,要讓員工與企業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而董事會則是以這樣的群體為基礎選舉産生的。股東的股份不允許繼承和自行轉讓,這就有效避免了一人控股而可能引發的謀私行為。

事實上,與信譽樓同一年代誕生的企業當中,不乏萬科、聯想、海爾等行業佼佼者,相比之下,偏居黃骅一隅的信譽樓,無論從規模,還是知名度上,都似乎稍遜一籌。但不上市,一門心思做百貨生意的信譽樓,不僅活了下來,還活得不錯——目前在中國零售百強榜中位居第67位。

遠離一線,把優勢建立在地方區域市場

專注百貨,遠離“風口”的信譽樓,如今已低調從縣級市黃骅,逐步向河北、山東一帶布局,天津的開店計劃也在同步展開中。

近年來,随着中國電商的一路凱歌,傳統百貨業關店潮此起彼伏,就連百盛、瑪莎、沃爾瑪、萬達百貨這樣的知名零售企業都未能幸免。

在實體店一片哀嚎聲中,信譽樓卻是一個另類的存在:31家連鎖店鋪,生意一如既往地興隆。這和信譽樓繞開一線大城市,立足三四線區域市場并一如既往地做好客戶服務,避免與國内外零售大牌正面交鋒有很大的關系。

穆建霞解釋說,之所以把大部分門店開在三四線城市,是考慮到這些區域缺商業,并且有非常寬闊的市場空間。且信譽樓多年紮根三四線城市對這塊市場已非常熟悉,何必放棄自己擅長的領域跑到強手如林的一線城市去分杯羹呢?

要知道目前很多縣城的商業百貨還存在市場空白,縣城居民的網購習慣也遠不如大城市那樣普及,這是信譽樓沒有受到電商沖擊的根本原因。信譽樓集團創始人張洪瑞說:“我從不擔心傳統百貨會受電商沖擊,網購是純買賣關系,信譽樓卻給顧客提供了最好的體驗,在實體店逛商場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與此同時,穆建霞在介紹信譽樓與當地同行的關系時,用到的是“競和”而非“競争”。舉例來說,信譽樓堅持節假日放假歇業,晚上六點半關門,一是為了員工得到休息,二是要把黃金銷售時間讓給同行。但這樣做不但沒有影響信譽樓的銷售業績,反而使信譽樓開到哪座縣城,哪裡就能形成繁華商圈——圍繞信譽樓總會出現一批小店鋪。

目前,信譽樓大部分分店開在縣級城市,在信譽樓進駐之前,這些縣城内大都沒有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商場。但如今這些商家的生存能力和經營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不過,這一觀點也契合張洪瑞的思路。張洪瑞多次曾被問到信譽樓為何不擴張,為何不繼續做大、做強?張洪瑞給予的回答是:企業的“強”和“大”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要“做好”,要讓企業充滿生命力。因為,“強”和“大”隻是企業的外在表現,“生命力”才是内生動力。

既要與時俱進,又要有“方向感”

“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店”“河北老字号”“2018年IGA全球優秀零售商獎”……信譽樓用幾十年的誠信經營,積累了品牌實力和商業價值。但處于當下這個不确定的時代,唯一不變的還是“變”。尤其傳統企業走向互聯網轉型,或與互聯網企業聯手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但在張洪瑞看來,創新不僅要循序漸進,還要有方向感。而且創新和借鑒同樣重要,這就意味着,一個企業在學習和借鑒其他企業的優秀經驗時,一是要考慮是否适合自己,能否提高自己。創新隻是一種方式,不能達到目的的創新,無論多時髦、多“主流”,都是不适用的。

在創新和借鑒上,信譽樓流傳着一個說法——“到總部抄作業”。每次新店開業,很多門店經理都喜歡照抄“黃骅總店”的經營模式。因為通過多年的運營實踐,黃骅總店已率先摸索出一條極具标杆意義的信譽樓經營之路。“信譽樓相信隻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傳統百貨企業倒閉,不是因為太傳統,也不是因為不懂創新,而是因為沒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更沒有為消費者考慮……在信譽樓,我們不提創新,因為我們一直在與時俱進。”在穆建霞看來,信譽樓并不排斥新技術,更不排斥新的理念,她認為把握規律比迎合變化更重要。“規律就是消費者的需求規律、經營規律,包括人的成長規律,這些都是規律。”

“大家都在轉型創新,但是轉到哪兒去,你要什麼,你需要怎麼做,這些事情很少有人想清楚。所以說很多人在企業做起來以後,有新概念就跟,有風口就迎,到最後弄得連自己也毫無主張了。”她說。

穆建霞補充:信譽樓也一直在求變,因為一個緊跟市場變化的企業,就應該在消費者需求變了時,适時對商品、服務,以及一些經營方法做出調整。“但這不是根本性的調整,而是以顧客為導向的調整;定準了位,顧客有變化、有新需求,我們就圍繞着顧客轉,調整指的是經營方式、方法,而‘不變’的,是信譽樓的經營理念和根本性追求,這就是戰略和戰術的關系。”

責任編輯:史亞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