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程航
近年來,随着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平均車齡的增加及汽車電子化程度不斷提升帶動服務的智能化、多樣化,汽車後市場也在迅速發展。據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汽車市場新車銷售量為2400萬台,總保有量為1.7億台,這樣的規模将會催生8000億元的市場。因此有專家預測,随着汽車保有量的繼續增加,到2017年,我國汽車後市場的市場規模将超過1萬億元。
根據《2013-2017中國汽車後市場藍皮書》統計,在發達國家市場,汽車的整車銷售利潤約占整個汽車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利潤約占20%,汽車後市場各類服務利潤約占60%,同時後市場服務毛利率也高于銷整新車毛利率。
因此,随着整車制造企業的利潤下降,未來中國汽車工業産業鍊的增長,将主要來自于汽車後服務市場各業态的快速增長。這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但由于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晚,與國外相比,國内市場還不太成熟。如汽配城在歐美很少見,在中國卻比較集中。雖然汽配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汽車的流通速度,卻因為質量無法保證,消費者對汽車配件的不了解,使得汽配城一直是亂象叢生,某些被汽車廠商壟斷的配件利潤甚至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幾百。
而且汽車零配件造假技術也愈來愈先進,即使是專業人士都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專業檢驗設備配合,要辨别零配件真僞,難度相當大。對專家來說都“難度相當大”,更何況對汽車了解并不深的普通消費者呢?因此在普通維修店維修車輛,雖然維護費用降低了,但由于假冒僞劣零配件存在概率較高,質量隐患也随之增多,車主綜合成本不降反升。
逐利是資本原罪
資本對利潤的渴望,永遠如蒼蠅追逐帶血的牛排一樣瘋狂。汽車後市場如此誘人的、逐年都在增大的“蛋糕”放在那裡,引得無數資本陷入了一種癫狂的狀态。不僅汽車業的各種資本在瘋狂的擴張,就連很多其他行業的資本也都拼命湧入。如互聯網行業的很多資本也都以上門洗車、上門養車等方式,開始了逐鹿汽車後市場的厮殺。并且各種為了利益最大化的坑蒙拐騙行為,在汽車後市場層出不窮。
目前,我國現在汽車後市場連鎖企業一般是以汽車維修、美容為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共有40多萬戶汽車維修企業,其中具備汽車大修能力,能承擔各項汽車修理業務的不足10%。維修作業不規範,偷工減料,使用假冒僞劣配件,亂收費,從業人員素質低、服務差等。甚至在正規的4S店裡也一樣存在大量的欺客宰客的現象。因此,每年消費者對汽車維修服務的投訴量都在快速上升。據一位内部人員透露:“4S店的零部件并不是從零部件供應商那裡直接買來的,而是通過主機廠購得。不過,主機廠賣給4S店的價格往往是采購價的2至5倍,然後4S店再翻倍賣出去。其中的暴利可想而知”。
2014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首次披露整車配件零整比報告,這個報告一出來就引爆了朋友圈和各大網站。報告顯示:奔馳C級W204車型的零整比高達1273%。也就是說奔馳全車換件可抵12輛新車。
随着國家反壟斷的展開,各廠家的零整比雖有下降,但在兩協會公布的第三批“汽車整車配件零整比系數”和“汽車消費者常用配件負擔指數”涉及的20款車型中,北京奔馳E級W212,以650%至660%零整比系數依然名列前茅。
連鎖化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應該說在政策、資本、技術多因素的驅動下,特别是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用于配件采購使用、建檔、質量跟蹤之後,汽車後市場已經從前幾年的“野蠻生長”階段慢慢進入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不但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也面臨着非常大的發展機遇。在經營業态上也從跨界到融合,向更加綜合、高級的形态發展。過去的單一形态,比如說傳統汽車維修業,包括零部件、二手車交易市場,也越來越多出現了跨界的融合,逐漸向更綜合、更高級的運營方式和模式轉變。
在湖南剛剛舉辦的“2016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後市場年會暨發展國際論壇”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車輛管理處處長俞衛江表示:“汽車的後市場服務在向着連鎖化、平台化的方向在發展,這個主要是體現在我們下遊在汽車服務領域的創新,那麼汽車後市場的服務朝着集中、融合、綜合這樣的一個發展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下一步,向品牌化、連鎖化、平台化、多元化發展的企業将會引領汽車後市場的發展。”
可以預見,随着汽車後市場經營模式的組合創新趨勢的不斷深入,連鎖化、平台化的趨勢将會越來越明顯。未來汽車後市場在經過“一地雞毛”的厮殺之後,必然會有新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
市場呼籲連鎖品牌的出現
中國的汽車業相比于歐美等國起步相對較晚,因此不論是歐美的汽車發展,還是汽車後市場的發展,都對作為後來者的中國有着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以美國為例,美國規模最大的8家連鎖汽車維修公司旗下的5938家維修站,其收入就占據了整個行業的一半,完善的企業文化、先進的管理模式使其被譽為美國汽修業的“麥當勞”、“肯德基”。
而我國目前40多萬家的維修企業中,從業人員170萬人,年産值300多億元人民币,每家企業每年平均産值僅10萬元左右。業内有專家表示:“對現有的汽車維修企業進行整頓提高的同時,将現有的品牌汽車4S店的售後維修延伸,發展标準化的汽車維修連鎖經營服務是個好辦法。”市場呼籲全新的、規範的、真正滿足需要的專業4S店售後式品牌汽修連鎖店出現。
好快省德爾福品牌事業部總經理丁華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40多萬家修理廠,在經過洗牌期,将會有四分之三的企業被淘汰。他認為在這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隻有把自身管理和資本角度結合得好才能‘剩’得下去,活得下去。”
目前整個汽車後市場行業都沒有一個協同,其實無論是零部件的經銷商也好,還是零部件制造企業也好,因為不規範的問題,造成很多下遊企業大家都在付出,而這部分工作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未來當汽修廠達到一定數量峰值後,管理體系必然會成為重中之重。如果還是分散型的各自為戰,無疑将會造成很多資源,如備件、人員、場地等重複建設和浪費。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利潤越攤越薄,為了保證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利潤生存下去,難免會爆發一些惡性的競争,從而最終又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
但是當連鎖形成之後,不僅能夠避免場地的重複建設,還可以做到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及更有效的管理庫存、出庫、客服系統、店内技師以及員工的培訓等。
多種因素驅動産業升級
過去的汽車後市場那種單一形态,如維修,保養等,将會越來越多地出現跨界融合,逐漸向更綜合、更高級的運營方式和模式轉變。正如俞衛江所言:“在政策、資本、技術多因素的驅動下,我感到當前我們的汽車後市場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環境,它的發展也呈現一些新的特征,應該說面臨着非常大的發展機遇。在這個過程中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規律和一些階段性的特征。在經營業态上來說,是從跨界到融合,向更加綜合、高級的形态發展,過去應該說更多的是單一形态,比如說傳統汽車維修業,包括零部件、二手車交易市場,越來越多出現了跨界的融合,逐漸向更綜合、更高級的運營方式和模式去轉變。我覺得逐步地會朝着産業鍊,包括更高一層生态系統的方向發展。”
特别是互聯網+的出現,已經成為了提升整個汽車産業鍊效率的一個新途徑,也為汽車後市場連鎖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更讓傳統的很多商業都衍生出了各種類型的新商業模式。如最近兩年比較火的汽車後市場O2O上門服務和互聯網+汽車的出現。雖然汽車後市場O2O上門服務經過慘烈的厮殺之後,目前發展的勢頭有所減緩。但作為一種新生的事物,汽車後市場O2O上門服務畢竟已經出現了。
未來移動互聯網和電商平台對汽車後市場将起到越來越大的推動和媒介作用,同時也會讓消費者更加理性,讓市場更加透明。維修企業服務理念和流程也在互聯網化,不斷在改善客戶的體驗。既可以為車主提供集汽車美容、保養、快修、保險代理、車輛檢測、道路救援等一站式汽車服務,也可以讓車主花最少的時間享受最優的服務。所以,誰先擁抱互聯網,誰就先人一步。而誰先建立起自己的連鎖品牌,誰在未來就将獲得更大的市場和話語權。
1萬億
有專家預測,随着汽車保有量的繼續增加,到2017年,我國汽車後市場的市場規模将超過1萬億元。
660%
在兩協會公布的第三批“汽車整車配件零整比系數”和“汽車消費者常用配件負擔指數”涉及的20款車型中,北京奔馳E級W212,以650%至660%零整比系數依然名列前茅。
40萬
我國目前40多萬家的維修企業中,從業人員170萬人,年産值300多億元人民币,每家企業每年平均産值僅1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