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從産品到品牌到組織架構再到單店盈利能力,各方面都遇到了困惑。
洋快餐失去光環
洋快餐從進入中國市場,就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二十幾年前,麥當勞、肯德基絕對屬于高消費,但消費者仍絡繹不絕,很多人都是帶着孩子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新鮮的口味、高端的價格,令無數少年向往。
那時候,在麥當勞吃飯,更多是出于一種炫耀心理。30年前,肯德基在内地開出第一家店,就有人在這裡舉行婚禮。香港的麥當勞前些年還專門推出麥當勞婚禮服務。在麥當勞給孩子過生日,更成為很多家長的選擇。
而如今,去麥當勞、肯德基吃飯已是再平常不過事情,而去那裡吃飯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對餐飲有着更高的訴求,甚至很多人開始遠離麥當勞、肯德基,把其視為“垃圾食品”。也再沒有父母會不加節制地讓孩子去吃洋快餐。
之前已經有機構建議百盛和麥當勞剝離中國業務,理由是這些餐廳本該接待中産階級顧客,而現實卻恰恰相反。
中産階級正在抛棄洋快餐,這意味着他們将失去最有潛力的龐大消費人群。
盡管洋快餐極力想扭轉人們的印象,甚至推出了中式快餐,但洋快餐等于垃圾食品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
近年來,麥當勞、肯德基還屢屢被卷入食品安全事件,2014年7月,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被曝光,牽扯到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大部分快餐連鎖店。此後,麥當勞全球同店銷售額連續11個月下降。
“速生雞”、H7N9流感等食品安全事件都對洋品牌造成累加的負面影響。
其實在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放棄麥當勞。最近,美國唯一的跨行業調查顧客滿意度的經濟指标“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數”ACSI發布的《2016年餐廳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麥當勞在衆多參評的快餐連鎖店中墊底,僅獲得69分。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快餐店是一個主打雞肉漢堡的Chick-fil-A(福樂雞)品牌,得分為87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棒約翰位居第二,82分;賽百味以80分并列位居第六。
福樂雞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是,顧客可以在原有訂單的基礎上增加小額費用便能獲得一個額外的健康菜品。
伴随文化與消費地位下降而來的,是洋快餐市場的萎靡不振。這首先體現在消費觀念的轉變,進而表現在經營業績上。
中式快餐的崛起
對洋快餐造成最後一擊的,是中式快餐的崛起。中式快餐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無法與洋快餐相提并論。産品、管理、營銷、設計、文化等差距很大。經營理念落伍,制作流程非标準化,配送環節跟不上,這些都是中式快餐的軟肋。
可一旦這些問題獲得解決,中式快餐就顯示更加符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優勢。
目前,洋快餐在中國市場飽和,中式快餐也有部分西式化,國人媚外意識逐漸在淡化,特别是越來越多的中式快餐店吸取了西式快餐的營銷方式,這無疑給麥當勞等洋快餐的發展環境帶來沖擊。
豐富多樣的中式快餐迅速崛起,更容易抓住消費者的胃口。
在互聯網+的快餐環境下,随着美團、百度外賣、餓了麼、口碑外賣等在線外賣平台的興起,為中式快餐提供了爆發式增長的大好機會,而洋快餐的外賣業務嚴重流失。
麥當勞在中國的競争對手主要是同屬于洋快餐的肯德基、漢堡王、棒!約翰等,以及中式快餐真功夫、永和大王等。當前洋快餐的發展普遍不容樂觀,門店轉讓、關閉的情況較為常見,洋快餐在中國已經集體走向衰落,但是無可計數的豐富多樣的中式快餐的市場份額卻在不斷擴大。
麥當勞已經不再是人們心中曾風靡一時的老牌洋快餐了。
全球擴張存在資金挑戰
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大規模放開特許經營,一方面是按照其全球運作的慣例加大特許經營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迫于來自運營方面的壓力。
有分析認為,餐飲巨頭在全球擴張過程中,資金挑戰一直存在,引入資本方的合作,對緩解資金壓力有很大幫助。
麥當勞2014年四季度财報顯示,四季度營收為65.7億美元,同比下滑7%,而淨利潤更大幅下滑21%至10.98億美元,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出現下滑。
2015年第四季度,麥當勞以近4年最好看季度财報收官之後,又迎來2016年的開門紅——首季盈利1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8.12億美元有較大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麥當勞盈利貢獻最大的部分,并非來自亞洲,而是營收漲幅高達5.7%的美國市場。
2015年全年麥當勞的銷售額達254.2億美元,同比減少7%,純利潤為45.293億美元,下滑5%。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5連鎖百強榜單顯示,2015年麥當勞銷售增長率為-13%。
近來,麥當勞的銷售增長輕微反彈,部分歸功于全天早餐供應等新刺激舉措。但是,麥當勞在中國面臨的宏觀氣候改變,并不能扭轉其頹勢。
日前,野村證券宣布,将麥當勞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原因是餐飲業已出現低迷迹象。并将麥當勞的目标價從142美元下調至129美元。
2015年麥當勞在美國裁員超過400人,麥當勞表示,裁員是努力改善其财務表現的措施之一。
其經營壓力可見一斑。
從麥當勞的全球業務架構可以看出,市場被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法國及德國,收入占公司營收的40%。中國和韓國、俄羅斯、波蘭、荷蘭、瑞士、意大利及西班牙被列入了第二梯隊,收入占公司營收的10%。其餘約100個地區則被列為第三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