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這個代表着美國餐飲文化,擁有着先進的經營模式的洋快餐品牌,曾經讓中國人膜拜不已。
而如今,一切将變得與以往大不相同了。麥當勞正計劃把中國業務尋求出售轉為特許經營。
兜售特許經營權
麥當勞正在全面推行特許經營的方式,引進合作夥伴,給予餐廳所有權。
據傳聞,目前,已有多家中國企業有意競标麥當勞中國特許經營權:華潤、新希望、中國化工、首農、三胞集團和北京首旅,競購陣容強大。
去年,麥當勞宣布了全球振興計劃,開始對全球各市場的所有權結構進行評估,旨在減少直營餐廳的數量,讓更多餐廳由當地的被特許人持有和管理。麥當勞表示,未來将特許經營餐廳比例由目前的80%提高至95%。
麥當勞2015年度報告顯示,麥當勞全球門店數量超過3.65萬家。特許經營店鋪占82%。在中國和韓國等增長迅猛的市場,特許經營店鋪比例僅為46%。麥當勞中國2200家門店中隻有35%為特許經營的門店,遠落後于全球比例。
3月31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将在中國内地、中國香港和韓國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競争優勢及增加資源,實現更本地化的發展策略。投資形式可能包括特許經營、合資公司、出讓部分股權等。
特許經營的夥伴最終有可能持有某一個市場的多數股權,甚至100%持股,全權負責未來的資本支出。
這三個市場屬于麥當勞的高增長市場,未來五年,這三個市場預計将新開超過1500家餐廳。
中國内地和香港的麥當勞利息、折舊及攤銷前的收益高達2億美金。按照其核心收入的15-16倍溢價出售,最終報價高達30億美元。
傳聞中競标的企業以及麥當勞方面均未透露更多競标細節,也不清楚是否還存在其它競标者。
據傳聞,貝恩資本、TPG資本、凱雷投資等國際财團将與中國戰略買家結盟,聯合競标。
麥當勞在去年已經出售台灣350間直營店。去年底還傳出要出售日本業務,目前暫無進一步消息。據麥當勞公司網站顯示,該公司目前擁有日本部門麥當勞控股的49.99%股份,并計劃将其持股比例削減至20%左右。麥當勞已經在去年關閉了150間日本的店鋪,對近3000家餐廳進行了改建,2015年在日本蒙受了3.1億美元虧損。
未能複制成功模式
雖然麥當勞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很多年了,但從發展來看,特别是特許經營業務,并不理想。
麥當勞1990年在深圳開設了國内第一家門店,但很長一段時間,麥當勞始終采取保守穩健的直營模式。而競争對手肯德基在2000年就開放了特許經營。
2008年,麥當勞開始啟動在華的特許經營,但或許因為800萬元入門費用過高,進行得并不順利,推廣一度暫停,直至2003年,才在天津吸納了第一位特許加盟商。雖然後來麥當勞大幅降低了加盟門檻,但截至2013年底,麥當勞在中國僅擁有46位被特許人,經營着麥當勞12%的餐廳。
直到2014年,麥當勞才決定在中國大規模提升特許經營權的占比,然而,截至2015年底,麥當勞中國的被特許人也僅為52位,特許經營的比例提升到30%以上。
麥當勞的目标是将全球市場的特許加盟比例提高到95%以上,這次在亞洲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也是基于這個目标。
一直以來,麥當勞對被特許人的條件“苛刻”,門檻較高,程序複雜,極大地限制了麥當勞在華的擴張速度。早期,加盟費高達800萬元,目前,加盟費雖然降到200萬元左右,得到一家現有麥當勞餐廳的10年運營權,但餐廳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不包括在内,且這200萬元不可以貸款。
此外,加盟者還要付出特許經營持續費和廣告促銷費等,分别約占營業額的6%和5%。
申請的程序也相當複雜,要經過多次篩選、面談、實習、評估、培訓……僅培訓一個環節就要9-10個月時間,而且必須是申請人本人參加。即便簽約成功了,日後的門店管理運營也需要本人親自負責,不得委托他人。
而且,麥當勞不保證任何形式的盈利水平。投資回報期長、後期投入大等原因都令特許人擔憂。以往一般收回投資的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而近年來,随着物價、人工、租金等成本逐年上漲,以及肯德基等同類快餐品牌以及本土快餐崛起的激烈競争,今後的利潤率可能不甚樂觀。
未能将成功模式複制到中國,麥當勞錯過了特許經營最佳時機。
1990年,麥當勞在中國内地的第一家門店于深圳開業。此後,其用了18年在中國内地開到了1000家門店,而從1000家到2000家,麥當勞又用了5年的時間。而競争對手肯德基目前的餐廳已經超過5000家。
新模式是什麼樣
麥當勞雖然是一家餐飲企業,但從全球看,麥當勞的主要利潤卻來源加盟業務、房租和原材料供應。麥當勞在全球超過80%的餐廳是特許經營,特許經營業務的收益遠高于其自營的餐飲業務。
麥當勞在中國的業務模式比較複雜,或者說有些混亂,目前至少存在直營餐廳、傳統特許經營和發展式特許經營3種業務模式。
這種狀況顯然不是麥當勞希望看到的。麥當勞的傳統式特許經營是授權加盟者運營現有麥當勞門店,可以理解為個人加盟,這也是大多數特許企業常用的模式。
但加盟的高門檻限制了這種模式在中國的擴張速度。麥當勞更希望選擇機構投資者,做區域加盟,就是所謂的“發展式特許經營”,在一個特定的地理範圍内(比如一個省),授予特許經營商運營現有餐廳和開設新餐廳的權利。
麥當勞很早就開始嘗試這種模式,2011年,麥當勞分别與雲南、湖南等地的合作者簽署了發展式特許經營合作協議。
傳統特許經營模式是,麥當勞在選址、裝修、員工方面自己完成後再将店面轉給加盟商。而新的模式是,這些都交由特許發展商自己操作。
特許經營合作夥伴很可能擁有麥當勞連鎖餐廳的多數股份,甚至有可能會全額持股,并承擔餐廳所需所有費用。加盟者除了不能對餐單及食品原料擅自更改之外,對于具體運營則可全權管理,比如一些優惠活動等。新開的店面,麥當勞亦不會收取加盟費。
麥當勞獲得的是一次性的特許經營起始費,并将持續獲得特許使用費收入。
麥當勞在中國開啟新的加盟模式的用意非常明顯,即加速在中國的擴張步伐,打破其在中國擴張的瓶頸。
但麥當勞發展式特許經營權出讓并不順利。例如出讓河南麥當勞,多年以來,洽談了很多公司,但始終未果;湖南省加盟商,在2014年一度出現了股權糾紛,令外界質疑麥當勞新擴張模式。
但麥當勞也積累了相關經驗,此次在全國範圍内引進戰略投資者,正是這一模式的深化。
“大财團購買力強,管理水平高,成規模的店鋪也利于麥當勞原材料的配送。另外,政府資源、門店資源等都是麥當勞看重的。”業内人士分析說,“特别是,此舉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迅速聚攏資金,快速實現大規模擴張。”
麥當勞試圖一次性解決特許加盟問題。
麥當勞在國外的業務更多在于投資經營而非服務經營,即在選址開店後将門店運營到良性狀态後出手,這部分利潤遠大于其自己經營的門店,也就是說餐飲并非麥當勞最主要的業務。
如何挑選合作夥伴
對于中國戰略投資者的要求,麥當勞全球總裁和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表示“持開放态度”。但分析麥當勞為數不多的幾次表态,不難看出,對合作夥伴的選擇,麥當勞也頗為挑剔:
麥當勞表示,戰略投資者要高度誠信、财務穩健、深入了解中國市場,并擁有獨特業務模式和競争優勢,與麥當勞擁有一緻的價值觀和願景,共同推動麥當勞在中國的快速發展。
戰略投資者不局限為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也可能是多個。有業内人士指出,麥當勞已經有完善的團隊,戰略投資者的經濟實力可能更為重要,引進多家戰略投資者的可能性也更大。
戰略投資者可以來自餐飲業外。“麥當勞在尋找具有當地關聯、互補技能和知識、及對麥當勞品牌有深入了解的長期策略夥伴。”據分析,麥當勞的資本運作對象不一定會局限于餐飲領域,有可能是風投或具有連鎖零售經驗的投資方。因為麥當勞不缺餐飲經驗,但如果想做本土化業務,他們可能缺乏物業資源、門店資源或者物流資源。
戰略投資者将在麥當勞中國占多數股份,甚至100%股權,全權負責未來的資本支出。而麥當勞将獲得一次性的特許經營權支付額,以及持續性的權利金。
麥當勞出售條款規定,特許使用權費率将達到8%,同時要求買家在3年内保持現有中國大陸市場的管理層團隊不變。而在發達國家市場,有關費率一般在4%-6%的水平。
麥當勞此次在公布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計劃時明确表示,是為增加資源,強化本地化發展策略,因此本土投資者成交的可能性更大。
外界傳言,麥當勞出售的是中國20年特許經營權。麥當勞中國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開放大部分股權”的說法是正确的,至于出售20年特許經營權的說法,公司方面沒有這樣的表态。
目前由本地的特許合作夥伴經營的麥當勞中國餐廳,将不會受到影響。
據傳聞,麥當勞設置了限制性條件,阻止一些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參與收購。但還有傳聞稱,貝恩資本、TPG資本、凱雷投資等國際财團将與中國戰略買家結盟,聯合競标。國際資本與中國企業聯合競标成為一種可能。
新上任的麥當勞首席執行官SteveEasterbrook表示,麥當勞堅持在中國内地長期發展的目标,今年将繼續開設約250家新餐廳。引進戰略投資者後,主導權轉到戰略投資者身上,該計劃是否會作為談判條件不得而知?
據2015年年報顯示,麥當勞特許經營店2015年利潤為72.8億美元,幾乎是直營店(25.1億美元)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