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會發言的“三字經”

會發言的“三字經”

時間:2024-10-28 07:08:29

官員代表和委員在“兩會”上的發言,既不需要尋找定式,也不必拘泥套路,但需要掌握真、準、暖的“三字經”:說真話,要言為心聲;說準話,要言出有據;說暖話,要言而帶情

小中大學真“證”畢業,先坐機關,後做傳媒,人間冷暖,入眼入心。春回大地時刻,全國即将步入“兩會節奏”。近年來關注度一路走高的“兩會”,正以愈加開放的姿态和愈加深刻的見地,強力聚焦着全社會的目光,而不時出現的官員代表和委員的驚人“雷語”,更是一次次顫動着公衆的敏感神經,帶來了褒貶不一的兩種評價:一種認為是率性之舉,一種認為是可笑之極。那麼,總會成為輿論中心的官員代表和委員,在“兩會”上到底該如何發言呢?

首先要言為心聲,也就是說真話。

坐在“兩會”神聖會場的官員,無論職務高低,都是一名普通的代表或委員,參會的使命就是參政議政和建言獻策,将來自基層的意見和建議如實地表達出來、分析清楚、反映上去。如果代表或委員的知與行還沒有按下雲頭,隻是高高在上地聽聽彙報,看看資料,搜搜新詞,然後在會前交上一篇言之無物的提案或議案,在會上即興地說些華麗的大話、敷衍的套話和虛幻的空話,那就不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光榮稱号,充其量隻是一台人雲亦雲的“複讀機”來了,一次打醬油似的“一會遊”而已。

其次要言出有據,也就是說準話。

雖說都是普通的代表或委員,但同時擁有官員身份的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掌握的信息,通常情況下會比普通代表或委員掌握的信息更全面、也更權威,媒體關注他們,凸顯出公衆對獲取政策信息、了解改革走向的迫切渴求,所以,官員代表或委員在發言時,面對敏感問題,無需躲閃,宜敞心扉,不能任性,但要透明,有義務将充分調研而非道聽途說、切中肯綮而非避實就虛的事實乃至問題的成因和應對的策略告知公衆,然後聽诤言,解疑問,知不足,補短闆。

再次要言而帶情,也就是說暖話。

近年來的各地“兩會”,頻現冰火兩重天現象,一邊是大尺度的雷語不絕于耳,一邊是一些代表和委員的沉默是金。曾有媒體披露,某地“兩會”分組讨論時遭遇冷場,20分鐘内竟無人發言。這種非常現象的确令人深思,負載百姓厚望的代表和委員,無論是“亂說”還是“不說”,都是極不負責的冷漠表現,喪失了對百姓最起碼的感情。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代表和委員的發言,雖然未必字字珠玑,也至少是對社會熱點問題長期跟蹤、調研和思考的結晶,一旦走上“大嘴”或“閉嘴”兩個極端,再指望他們撲下身子體察民情、反映民意便無從談起。

“兩會”上代表、委員的發言,分量極重,絕非小事,既是書面提案或議案的口語化表達,也是在各方觀點碰撞下對改革方向進行校正、對現行政策進行反思的絕佳平台,更是官員代表和委員在洞悉地區差異、文化差異、經濟差異之後通盤考量、審慎決策的重要參照。具體說來,官員代表和委員在“兩會”上的發言,既不需要尋找定式,也不必拘泥套路,但一定要凝結真知灼見、發乎真情實感,隻有這樣的發言,才會赢得百姓的尊重,也自然能夠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

面對敏感問題,無需躲閃,宜敞心扉,不能任性,但要透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